能源互联网趋势下电网班组智能化作业模式构建研究
2019-03-21马昕郭远征窦熙皓孙洋黄康
马昕 郭远征 窦熙皓 孙洋 黄康
摘要: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不断的深化,对于电力企业基层管理来说,班组作业模式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适应“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求,班组作业模式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班组作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7.092
1引言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组运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发展,没有一个高效的班组组织模式,企业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只有不断加强班组作业模式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的能力,推动班组人才素质培养,企业才能有效调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人、财、物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普及,传统的电力企业班组组织模式弊端不断显现。比如很多电力公司班组结构单一,班组信息化设备落后,班组人员信息化素质水平较低,班组资料大多以手工填写的方式,导致录入效率低下。同时,班组的信息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造成班组信息资料的冗余,浪费人力物力,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同时让电力企业能够适应“能源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新形势,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工会启动“十三五”班组建设再提升工程,先后召开两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任务下的班组建设创新模式”课题研究工作。
目前多针对电力企业班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文献[1]提出将风险评估体系与软件相结合,设计电力企业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实现班组安全化作业。文献[2]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APP实现工业设计产业工作流程在时间和空间的突破,加强与在线网站的互联。文献[3]提出电力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实现电力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文献[4]提出在电力企业基层部门班组建设一些问题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基于“能源互联网”并结合现在信息化技术等,针对目前班组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班组更为灵活、高效的运作方式,进而实现电力企业更为高效的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2电网企业班组作业的一般模式及存在问题
2.1作业模式及流程
在将移动智能作业引入班组作业之前,班组作业要经过内勤接单再派发环节,比如客户报修,原来接到95598的工单,指挥中心、工区、内勤、外勤、客户,五级串行。如果遇到不是外勤范围内的工作,再逐级回馈,信息需要在中间经过层层传递。
以某地供电公司的检修专业为例:自2007年开始推行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试行),对变电设备检修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及作业卡的编制、审批流程、保管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变电检修标准化管理规定,列入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的小修、预试、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现场使用标准作业卡,大修、技改、扩建工作采用“三措一案”或使用标准作业指导书。多班组作业时总工作负责人所在班组需编制“多专业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分工作负责人所在班组需编制“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保护、综自专业采用“作业风险分析卡”);单一班组作业时编制“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保护、综自专业采用“作业风险分析卡”)。在作业卡执行过程中单项作业需要使用多种作业卡,作业人员需多次签字确认作业内容并手工填写验收情况说明,工作票号、措施票号、任务分解与工作票内容重复,漏项、描述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
在实行班组前端融合之前,班组配网运维专业分工较细,工作强度不一,实行分散管理,传统职能单一的岗位设置一方面专业简单,如抄核收岗位,不需半年就能熟练,缺乏吸引力。并且缺少适应“大运行、大检修”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一专多能”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2.2班组作业模式的現存问题
班组电网是企业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班组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班组问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 现在班组作业模式的问题主要是组织结构问题和作业信息问题。
(1)班组作业信息获取途径单一,受时空限制。
传统班组作业模式主要是通过纸质文档传输信息,班组人员进行作业时,无法有效查看设备信息,遇到问题也无法及时反馈给企业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同时用户也无法及时了解班组人员信息,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信息冗余、缺乏大数据处理能力。
班组资料多事手工进行,资料录入速度缓慢,同时会出现录入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查询相关信息时,由于是纸质档案无法全面的查询,导致效率低下。对于信息也没有很好记性分析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
(3)绩效管理面临挑战。
绩效数据的采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当前班组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形势下班组绩效管理建设需要充分适应社会发展新态势,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班组文化建设的绩效数据采集及评价体系。
(4)班组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不同步。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生产、财务、办公等方面,虽然有班组管理的因素,但是班组作业并没有形成完成独立的系统,主要特点是不系统、不规范,没有很多的兼容性,没有实现管理层和班组作业之间很好的衔接。
(5)班组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传统组织结构层级过多,导致信息传递时间长,反映速度慢,上下级等级森严,互动关系太少。班组人员问题不能够及时反馈,班组祖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收到上级严格控制。
(6)班组管理关系僵化。
传统班组由于严格的等级制度,上级和下级主要是上情下达者和发号施令者的形式。这样的组织模式很容易打击班组人员作业的积极性。由于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强调以人为本的组织原则,使人员获得更多权利,更好的灵活性。
基于以上问题,如何建立新型班组作业模式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新型智能化班组管理模式创建奠定了技术基础,将“互联网+”和班组作业相结合,可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调动班组作业人员的积极性。这也是班组管理模式的重要趋势。
3电网班组智能化作业模式构建
目前,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广泛传播,以及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很多电网企业对如何进行新型班组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班组的信息化并没有与企业同步,甚至落后于企业信息化。另外,由于前期没有形成很好的规划,导致目前班组信息系统很难融入都企业整体机制,缺乏可比性和通用性和有效的管控。很难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在管理层与班组之间出现管理信息的断层和脱节,班组长与班组成员沟通脱节。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班组信息化分发展趋势结合当前企业信息化,构建智能班组作业模式,提高班组作业效率,增加企业竞争力。智能班组作业模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中心调控模块、现场智能作业和双向管控。从管理层到基层班组作业,全方位进行信息化流程再造。
3.1中心调控模块构建
电网班组智能化作业模式管理层次主要是构建中心调控模块。中心调控模块结合通信运行商企业班组管理实践,创新探索出智慧班组管理模式。中心管理模块结合信息技术、扁平化组织模式和平台化班组模式,增强沟通环境和学习交流环境,促进班组的聚合效应。
中心调控以信息化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对企业信息、班组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处理,推动企业班组之间的协调运转。并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及时响应,提高效率。中心调控模块信息主要分为两类:企业信息和外部信息(用户信息)。企业信息有可以分为管理信息和作业信息。
(1)用户信息处理。中心调控模块在获取到用户需求和服务信息时,将用户信息传递到系统内进行归纳分析,并传达到班组终端中,班组人员获取用户信息的同时及时响应用户信息,并出勤进行作业。同时班组作业人员及时将作业信息传递到调控中心,调控中心将班组信息传递到班组监督部门,对班组人员进行监督考核,考核信息发送管理人员并输入中心调控模块存档。用户在服务结束后,可以对班组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中心调控可以将监督部门以及用户评价作为班组人员作业考核的一个标准。
(2)企业信息处理。中心调控模块可以将班组作业的日常工作都尽量集中在一个系统中,让班组能够更有效的记录自己的工作。同时让上级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班组作业情况,安排任务。管理人员在获取企业运行信息后,比如设备运行相关信息,将信息传入中心调控模块,中心调控模块将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班组,对作业班组终端发送作业信息,包括作业地点,作业任务以及设备相关信息,班组派遣人员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到达作业现场后,将作业信息及时反馈给调控中心,让调控中心及时对问题进行记录、分析。
同时,中心调控模块对设备出现的问题以及种类进行分析,建立长效应急机制,班组人员可以根据这中机制,迅速响应,提高作业效率。调控中心会记录班组人员作业,并制作班组作业日志、技术培训、安全活动等文档,为监督部门进行审查,提高班组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班组作业的安全,为班组人员的绩效评估奠定依据。
中心调控模块的构建能夠实现决策层管理信息与班组作业信息的互动,加速信息的流转,提高整个电网企业的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同时,通过中心调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使得班组迅速反映问题。中心调控模块能够加强对班组的监督,能够使班组作业更加规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3.2现场智能作业实现路径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班组现场作业管理体系是非常规范的,任务逐级派发,但是最薄弱的环节是现场作业的管理,如何对现场作业人员和作业过程做到可见、可管和可控,从而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一直是困扰管理着的难题。虽然现在电网公司引进了很多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企业信息化,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有覆盖到现场维修作业,即作业现场,无法有效的对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现场人员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容易出现工作疏忽或者工作混乱,无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本文构建现场智能作业实现作业模式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云存储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并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实现班组作业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化作业主要由三层模块构成:智能移动终端,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
首先,传统的作业模式主要用给电力公司提出需求,上级部门管理者逐层下发任务,这样的机构由于层级过多就导致响应服务时间长,反映速度慢。电力企业开发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应用支持下载设备台账、工作任务单、作业文本、工作记录等文件。班组人员可以在移动终端直接查看用户需求信息,获取任务订单,由层级分配任务改为用户和班组人员直接协商,合理分配人员去维修故障,缩减时间成本。同时班组人员进行维护时,可以在线查看设备信息以及设备维护历史报告。同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收集班组人员出勤信息和维护信息,获取的信息可以作为班组人员绩效评估的标准。
另外,移动终端可以作为班组人员的重要培训机制,企业可以将培训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让班组人员随时随地都能够了解企业信息和获取技术指导。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日常巡检表、设备维护等数据,避免纸质数据录入的问题,减少人员的浪费。也可以为企业运营提供依据。
其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现在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比如MRP、ERP等系统时,应将班组作业作为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并且与移动智能终端相连接。
另外,移动终端与电力企业官网连接,用户可以在企业官网寻求在线服务,增加在线交流互动。同时将官网信息传输到移动终端也可以减轻网站压力,增加网站的浏览速度。
智能化现场作业离不开企业信息化,智能化作业应该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引入信息系统会时,讲企业班组作业信息加入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班组作业产生的数据,例如日常检查,作业指导评分等表格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结果大数据分析的特点,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合理化分析,尤其是对事故频发的种类、频率。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恢复、需要转检修等操作时,企业班组可以直接通过企业信息系统与班组进行沟通,派遣班组人员进行作业。避免层级上报,错过最佳维修时间。
第三 ,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作业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传统班组作业信息数量庞大,由于技术等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对于班组现场作业没有提供很好的帮助。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云储存”和“物联网”等技术为作业信息的处理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班组作业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将作业现场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取设备损毁频率,对各个地区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可以了解用户对于公司的需求,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将现场信息。比如:设备型号、损坏程度以及损坏原因等上传,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知道未来设备采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同时也可以针对故障频发的问题建立合理的解决机制。
3.3双向管控机制
双向管控机制是将中心调控机制和现场智作业模式结合起来,并将即时通讯技术纳入系统建立而成。目的是加强对班组作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控制,提高管理的效率。
3.3.1企业内部正式管控机制
企业内部正式管控机制主要是依靠中心调控模块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来的管控系统,监督作业产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流动形式主要双向流动。
中心调控模块在获取用户需求后,想移动终端发送作业指令,同时将故障设备的历史信息、设备维护信息等相关信息下发到班组移动终端。班组在获得任务后,派遣相应的作业人员,同时将作业人员信息上报到中心调控,监督部门通过中心调控模块对人员信息进行核查。作业人员到达现场后,使用移动终端对现场作业工作的进展情况、各个施工环节以及施工环节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相关部门部门通过中心调控,查看作业信息。企业相关部门专家在查看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反馈到移动终端给作业人员查看。
作业人员在完成作业任务后将作业完成情况、更新的设备维护信息等信息上传至中心调控模块,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作标准,依据这些信息对作业人员进行评级。同时把信息发送给作业人员,让作业人员检查作业中的不足需求改进的措施。同时评价等级将作为班组和个人绩效考核的标准。
3.3.2企业非正式管控机制
企业非正式管控机制主要是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例如:微信、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推动电网企业管理层和基层班组跨层级沟通、管理,并为班组人员提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的信息平台。实现地域和时间的跨越。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建立公众号和讨论群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线定期将员工报道进展情况在群组中展示,让班组作业人员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和不足,激励班组人员。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很难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对于班组人员企业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监督管理部门要通过讨论群组和公众号不断宣传企业文化,通过这种灵活的形式更能够让班组人员接受。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入专家知识宣传,培养班组作业人员技术技能。
企业管理着在通过即时通讯加强对班组人员的管理的同时,班组人员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发表对作业任务的看法,或者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即时通讯技术的平等性。班组人员可以进行相互监督并及时向上级反映问题,避免了组织层级带来的不透明。
4总结及展望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已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网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电网企业要不断进行变革,否则很难适应社会的进步,班组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细胞,班组作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班组建设将真正成为企业经营挂你的重点,因此班组作业智能模式的建立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班组智能作業模式结合“能源互联网”的特点,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型班组作业模式,能够更为有效的推动班组作业效率的提高,加强企业对班组作业的管理,形成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同时智能化作业模式注重人的因素,加强作业班组人员的学习。有力的推动学习型组织结构的建立。
在未来,信息化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班组作业信息化会不断加深,班组作业模式也将更加个性化,更加灵活,与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信息平台也能够实现更好的衔接,深入班组作业模式到企业文化中。
参考文献
[1]潘晓筠.电力企业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2]仲宝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APP设计与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6,12(2):232-233.
[3]邓亚亮.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1.
[4]林建萍.电力企业基层部门班组建设的开展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6).
[5]邓文胜.电网企业班组文化建设模型构建及运用[J].企业文明,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