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收尾的艺术

2019-03-21周小芳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周小芳

【摘要】“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收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部编教材古诗内容增多,为了实现低年级古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文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古诗课堂收尾的方式,以期优化古诗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收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好的结尾,却是失败的全部。部编语文新教材古诗内容所占比例增大,尤其是低年级教材中蕴含了很多古诗文。能让学生熟练诵读古诗,入诗境,寻诗味,悟诗情,品诗意,是教师在课堂上經过努力大都能达到的目标。但低年级学生有年龄小、阅历浅、遗忘快等特点,好的课堂收尾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所以,古诗课堂的结尾是个关键,关系到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巩固、提升和深入研究学习的激情,好的结尾当如那“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下面谈谈失败的课堂收尾的一些情况以及一些常见的古诗课堂结尾的样式。

一、古诗课堂收尾的常见问题

虎头蛇尾,课堂开始有板有眼,精彩纷呈,结尾因时间紧迫草草收场,下课铃声一响,不了了之,学生对下节课没有了期待,自然学习欲望不强。有头无尾,有些课堂,下课铃声即尾巴,平白如水,课堂了无生机,教者应付,学者疲倦。尾大不掉,这类课堂往往展开去收不拢,常常把下课时间也占了去,学生无心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假尾巴,有些教师为了某些需要,结尾给课堂添加一些“添加剂”,最后思想感情升华变味,牛头不对马尾,让人啼笑皆非。

二、语文课堂的收尾方式

(一)总结收尾——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一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纵观一堂课的重点篇幅和内容,回顾整个学习探索的过程,思考核心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对于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结构、巩固前后整节课堂的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古诗教学都有一定的流程,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 格,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古诗后,总结本节课古诗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例如《静夜思》的教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诗人,通过解读诗题,确定思乡的感情基调,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进而读出感情。最后,朗读整首诗,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愁。在课堂收尾时,让学生回忆我们这节课做了什么,总结出了解作 者、诗题入手、读出感受三个基本步骤,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总结式收尾能让学生学习到面对一首古诗如何做的方法。

(二)对比收尾——整合同类知识

当完成课堂教学后,让学生仔细回忆并思考,然后将所学内容与先前所学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学生既能在所学知识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也能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较容易掌握有关的新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新概括,然后再通过对各类事物的深入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新旧知识点。

例如学习完李白的《赠汪伦》,对比学习《静夜思》,此为同作者诗作的比较;学习白居易的《池上》,对比学习杨万里的《小池》,此为同诗题之间的比较;还有题材、时期、感情上的对比学习。低年级古诗教学用对比方式结尾,为学生以后阅读写作提供了帮助。

(三)熏陶收尾——借助情境朗读体会

即情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的结合,提高古诗内容的形象性,激发小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促进并达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目标。教师要抓住诗句所描述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去理解古诗的中心思想,同时借助诗人创作的诗句所创设出的丰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情绪的表达和内心感受,这是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古诗课堂结尾要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古诗诗句,借助情境去体会韵律美与节奏美。

例如,我们在讲解《望庐山瀑布》时,整首诗是押“an”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平仄错落,富有美感。当所学古诗读起来悦耳、顺口、富有情趣,学生就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感受,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就会快速有效提高。课堂结尾通过反复朗读,诗人的喜悦之情会通过学生的语气、表情和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从而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四)评价收尾

在一节课学完后,学生肯定有诸多感想,可以在快要收尾的时候让学生“畅所欲言”,再一起对这个观点进行评价,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这种感受评价式收尾更富有深厚的时代意义。它与“育人”息息相关,至关重要,可以培养他们的质疑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结尾,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欣赏这首古诗的精神感受,也可以就古诗的某一点谈谈自己的想法,在多种多样的评价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积累。

(五)积累收尾

积累收尾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收尾方式,在这里,是指在学习完一篇古诗后,让学生积累一些和本古诗有关的名言、美句、绘本等。而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积累同主题、同作者的作品,也可以积累不同观点的古诗词。例如学习了《登鹳雀楼》后,让孩子拓展成语:高瞻远瞩(反面的是坐井观天、鼠目寸光);拓展句子:站得高,看得远。这样,学生在学习一首古诗的同时,既得到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又可以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

(六)悬念收尾

好的电影、电视剧都是善于设置悬念的,中国古典小说、戏剧更是悬念重叠,有此情节才能引人入胜。悬念式课堂结尾,需要教师事先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问题。这种结束语,教师可用在第一课时结尾,结束时通过教师的布阵设疑引出下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古诗《画》,第一课时疏通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这首诗写的就是画呢?画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通过设置悬念式的课堂结尾,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结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古诗教学,最后的结尾应是教师、学生、诗人、古诗之间对话的总结和深化,也是让学生带着悬念、带着回味、带着深情、带着神奇去继续探索知识殿堂的宝藏。古人作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四溟诗句》中也有“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我们课堂结尾当如“豹尾”与“撞钟”,既要如豹尾般,结束在绚丽迷人处,回味无穷,还要有撞钟般的回环往复,余味悠长。自然言之,教师要想保证良好的古诗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结尾给予足够重视,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设计方式,合理设计古诗课堂的结尾。如此,才能在提高小学古诗课堂整个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与知识的快速发展。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