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创合理语境,让语言之花怒放

2019-03-21刘丹瑜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刘丹瑜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中语言情境的巧妙创设,落实语用训练,达到使学生语言表达更顺畅、更有序和更活泼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

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必须把握好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扎实地落实语用训练。教师要善于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寻找教学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语用训练点,在合理语境中落到实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托合理的语境创设,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呢?

一、依托合理语境的创设凸显年段特点,使言语表达更 顺畅

【案例展示】

二年级《三个小伙伴》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ɡǒnɡ)出了一个树坑。”】

师:我们来看看画横线的字,你会读吗?

生:拱(ɡǒnɡ)。

师:“拱”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没几个人举手)

生:是弄的意思。

生:做了一个树坑。

师:你能用“拱”字说一个句子吗?

生:……

在《三个小伙伴》的这个片段教学中,执教者尝试让孩子联系上下文,学会读“拱”字,理解词义和运用“拱”字造句。起初,学生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后来却又被问得一头雾水,最后能答得上话来的学生寥寥无几。显然,面对二年级的孩子,执教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正处于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语文基础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的低段特点,语言表达训练设计难度过大。让其在这种情况下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生活中不太常用的“拱”字并进行造句未免操之过急。

【重构】

【教师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ɡǒnɡ)出了一个树坑。”】

师:我们来看看画横线的字,你认识吗?

生:拱(ɡǒnɡ)。

师:“拱”就是指往前一伸,然后一掀。请你来“拱一拱”。

师:(示范)来,手指并拢,掌心相对,合上。现在它就是小猪的嘴巴,往前一伸,然后一掀。

(生做动作)

师:你们拱好了吗?

生:拱好了。

师:怎么这么快?

生:因为我们有“硬硬的嘴巴”。

师:所以“一会儿”就拱好了,对吗?真轻松啊!

师:请读读小猪的话——“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读出“拱”得轻松、愉快的感觉。

(生读得兴致盎然)

师:谁来模仿这个句子说一说:我拱得很                ,因为              。

生:我拱得很轻松,因为我有硬硬的嘴巴。

生:我拱得很愉快,因为我一会儿就拱好了。

生:我拱得很欢乐,因为这个活儿我很拿手。

重构的案例关注到了低段孩子的特点,通过动作演示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了“拱”字的含义,让孩子在合理的语境中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其课堂参与更有主动性,提高其言语表达的兴趣,使其言语表达更顺畅。

二、依托合理语境的创设理清思维逻辑,使语言表达更 有序

【案例展示】

《“笔下生辉”——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教学片断:

师:多年来,梨树站在校园有各种形象,你仿佛看到了它的什么样子?

生:炎熱的夏天,同学们在树下玩耍。

生:它在升旗台旁边,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生:我仿佛看到梨树开花了。

我调动孩子们的实践体验,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心中的风景线——校园的梨树,从而进行言语训练。但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没有一定的顺序。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层推进地创设情境,表达将会更有序。

【重构】

师:(音乐起,唤起回忆)很多年来,梨树站在校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它的春夏秋冬。请你描绘——

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梨树上早已是热热闹闹、满树繁花了。梨树的花雪白雪白的,那么多的花,一朵堆在另一朵上面,一串串,一簇簇,密密麻麻;夏天到了,梨树换上了一件翠绿色的长裙,树叶越来越茂盛。微风吹过,树上的叶子动了起来,像在跳一支欢快的舞蹈;秋天,梨子成熟了,散发着满树的梨香;秋去冬来,梨树失去了许多生机,但也别有一番风味。我凑到枝干那儿,用鼻子轻轻地闻了闻,嗯!一股清香味儿在我鼻子里徘徊。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执教者在创设语境时注意分层推进,将校园梨树的样子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剪辑成视   频,边播放边配上文字,依次出示“春暖花开”“夏天到了”“秋天”“秋去冬来”,让学生练习说,使语言表达变得更有序。

三、依托合理语境的创设摒弃固化约束,使言语表达更 活泼

【案例展示】

三年级《“笔下生辉”——人物外貌描写》教学片段:

师:你想写的人物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

生:我的表弟,他调皮。

生:姐姐,她很漂亮。

生:我写奶奶,她老。

师:请通过这些外貌描写(出示头发、眼睛、鼻子三类不同图片),写出他(她)的特点。

(出示):一头(     )的头发,一双(     )的眼睛,这就是(     )的(     )。

生:一头短短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一个平平的鼻子,这就是顽皮的表弟。

生: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笔挺的鼻子,这就是美丽的表姐。

生:一头白色的头发,一双老花的眼睛,一个普通的鼻子,这就是年老的奶奶 。

执教者试图用头发、眼睛、鼻子这三类图片及以上固定句式,为学生的语用实践搭建平台,这本无可厚非。但恰恰是图片和句式中“量词+人物部位”的形式太多,条框感过强,剥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过分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思维,使得语言训练走进了逼仄的死胡同,不利于学生表达的自由发挥。

【重构】

师:你想写的人物是谁?

生:我的表弟。

生:姐姐。

生:奶奶。

师:他(她)有什么特点?哪些部位最能体现他(她)的特点?让我们推开记忆的大门,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他(她)的模样。(音乐起,生回忆)

师:请你想一想,并在小组里讲给大家听。

(生回忆,小组分享,师巡视)

师:请你们继续说,你想写的人有什么特点?

生:我的表弟很调皮。

生:表姐很漂亮。

生:奶奶年老。

师:哪些部位最能突出他(她)的特点?请你选用三到四  个,并写下来。

【师出示:(       )的_____,(      )的_____,(    )的______……这就是(    )的(     )。】

生:一个爱动的身体,一头短短的头发,一个带伤疤的脸蛋,这就是我调皮的表弟。

生:瀑布般的长发,月牙儿似的眉毛,樱桃模样的小嘴巴,这就是我美丽的表姐。

生:花白的头发爬上了头,浑浊的眼睛看不清东西,长满皱纹的手也不再灵活,这就是我年老的奶奶。

在這个片段教学中,执教者让孩子通过回忆,联系生活,先在小组分享,然后在班级交流。学生通过激活体验,思维飞扬,言语在情景中变得更加活泼,更加灵活,更加开放。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要致力  于借助合理情境的创设,使语言表达更顺畅、更有序、更活泼。当然,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挖掘积极情境,落实好语用训练,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把好关。

参考文献

[1]吴运方.依循年段特点  巧妙落实语用——《画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C]//张红,刘学山,冯璐.小学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实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春霞.多元入手,创设有效情境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7(1).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语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