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正向引导机制研究

2019-03-21王皓琪迪力娜尔艾尔肯

现代交际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网络环境大学生

王皓琪 迪力娜尔?艾尔肯

摘要:网络空间是多种社会信息杂陈交错的舞台,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产生的影响与促动不可忽视。及时了解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掌握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向、反向影响,并提出符合新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结合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新情况与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大力加强以“新媒介—新表达—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三新”机制建设,以正向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及远大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025-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诸多机遇,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1]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直接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理想是基于现实对未来的理性想象或希望;信念是指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与想法,是人们关于某一目标的坚定不移的追求。理想信念是理想与信念的结合体,是指人们在一定认知与实践基础上关于美好未来的理性愿景与坚定信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是一个群体共享的灵魂与特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虽无形但至关重要,它决定人的精神状态、价值选择、作风行为及前途命运,也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价值选择、作风行为及前途命运。加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教育非常重要。

中国共产党一直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总是较快地接受新知识、新科技以及新思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呈现出新变化与新趋势。

一是,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状况主流积极向上,但个体差异显著性增强。武汉大学沈壮海分年度连续开展了面向35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人生态度积极、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较好,道德意愿强烈,具有较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党的认同度较高。”[2]该调查中发现,性别、学科、政治面貌等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呈现显著差异,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也表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同样存在个体差异性。

二是,大学生群体更关注个人理想,对社会理想重视不够。大学生虽总体表现出关心国家大事,愿意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积极状况,但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思想过于偏激,更关注个人理想或不谈理想,只注重个人利益等问题。

三是,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认知度普遍较高,但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如何看待理想信念的”问题上,85.41%的大学生认为理想信仰很重要,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超过83%的大学生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但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多元、文化多样,有关社会思潮和网络舆论环境一定程度冲淡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关调查显示,“每天上网时间越长,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也越低。”[2]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干扰,从而出现网络社交行为失范、语言偏激等不良现象。这种反向互动关系表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入,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问题变得越发紧迫,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正向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显得至关重要。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三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上提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网络强国战略已经正式成为我国重点推进的发展策略。面临这一历史发展机遇,高校学生工作需要主动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既要看到网络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应该结合新时代、新问题、新实际,更新思维方式与发展思路,利用网络平台推进“新媒介—新表达—新评价”“三新”的正向引导机制。

第一,发挥“新媒介”的正向传播机制。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大胆利用网络具有快捷性、循环性的特点,特别是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积极实施有利于学生理想信念提升的正向信息,发挥正向信息的“梯度转移”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答疑解惑。当然,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仍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引导工作及传统宣传工作的作用,网络媒介作为学生理想信念正向引导的新型工具,仅为一种辅助工具与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微博等各类新兴网络媒介的应用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因此,高校學生理想信念培育应在坚持传统引导方式的同时,辅助以网络媒介,以有益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第二,发挥“新表达”的正向感染机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并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网民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占领网上阵地。无论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围绕一些典型的重大的政治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或者是对错误言论、思潮批评纠错,都要注重表意与表达的鲜活、生动、贴近学生。要以“新表达”正向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提高对正确及远大理想信念的认知,不被繁杂的信息流所惑。

第三,发挥“新评价”的正向反馈机制。依托网络环境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馈与评价标准需要更新。现代生活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必然以多元化、丰富性的形态表现,依托网络的理想信念培育重在推动学生思想的过程性转变,这是“新评价”之一新。此外,学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媒介相结合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部署的总体格局,要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站、公众平台,使之成为通过网络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头羊。要建设能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精品网站,重视创新,拒绝复制,建设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网络精神家园。注重依托网络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这是“新评价”之二新。“新评价”的三新体现为对学生理想信念提升的“新服务”。学校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媒介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校园文化的传播,提升学生审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信念,充分利用网络大环境的优势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网络环境大学生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