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2019-03-21刘爱胜
刘爱胜
摘 要: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任。为此,职业教育需要满足时代需求,不断进行改革以求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体制改革的必然之路。本文对此展开了探究,以期对产教的深度融合起到促进作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推动高职教育健康、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由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处于转型阶段的经济环境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紧跟经济发展的形势,求新图变,更好地服务和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恰恰能够满足产业转型的需求,实现教育链、人才供应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实现我国经济优质高效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解读
产教融合概念的界定,目前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此文件主要从理念、机制等方面界定了产教融合,总体来说是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解读产教融合相关问题。根据党的十九大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产教融合的理解应该上升到产业变革和教育变革的高度。只有在更高的高度上来理解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指导职业教育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因而产教融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国家的一种教育战略。
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这种新模式的探索中付出了心血和精力,通过调研发现,在我国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产教融合不仅开展时间早,开展的形式也更灵活,取得了很好效果;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消极的因素。相反,先进的地区为落后的地区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利于这些地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践的开展。
三、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主导有待加强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事情,还与社会、政府密不可分,只有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产教融合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产教融合在制度化、法制化方面的保障还不足。
2.行业协会的指导不到位
行业协会的指导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重要,有效的、切实的指导会使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更有目的性,但是目前这一点做得还远远不够,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联系不够紧密,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人才培养缺乏指导,未能及时将行业最新技术、行业标准等融入教学,影响了产教的深度融合。
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在双方不同利益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使得产教融合处于浅层次上。有些是流于形式,不够深入,需要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同时合作动力不足,单一的合作模式对企业缺乏吸引力,企业的权益诉求得不到體现,企业处于比较被动和应付的地位,也阻碍了全方位合作的开展。
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深化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参与进去,为产教融合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指导的作用,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加大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扶持力度。有了制度的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才会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通过法律上的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更加明确,利于产教合作的深度融合。在政府的统筹与协调下,高职教育才会更有发展的前途。因此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把深化产教融合纳入顶层设计,从宏观上构建好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和国家体制。
2.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服务。在新常态下,高职教育要与技术进步、创新驱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相适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行业组织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为高职院校提供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企业的发展状况等,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据此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专业结构;同时行业协会也可以将学校的信息反馈给企业,在企业与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能够最大程度地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必须能够满足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要求,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够有更长远的发展,使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卓有成效,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3.创新完善产教融合管理体制
产教融合是建立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创新和完善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使产教融合的主体在利益分配和平衡关系上保持合理,才利于产教的深度融合。同时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沟通,使得双方的合作理念得到深化,明确产教融合是互利共赢的模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而不是置身事外,只有双方共同投入,探索出新的办学模式,形成有效的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使得产教融合更加深入。还有产教融合的管理和运行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充分保障双方的利益,以形成一种长效的运行机制。
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培育产学研重点合作项目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合作各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整合优质资源,培育产学研重点合作项目,由各方骨干力量组成项目实施团队,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此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创业园、科技园、产教园等,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驻校园从事经营。在高职院校园区管理运行及企业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寻求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5.推进集团化、多元化办学
办学主体多元化也是产教融合深化的一条途径,不要只局限于政府办学,可以允许有条件的个人或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开展民办职业教育,也可以政府与社会力量进行联合。在这些形式下,政府负责协调、统筹安排、加强监管就可以了,如科技园、产业园、校办企业等校内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以大学生创业园为主的创新创业基地等。与此同时,集团化办学已经初见成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产业链关系,两者开展合作办学能够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包括多方面的合作,比如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市场等,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同时实现校企育人、就业与发展的合作。
6.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展开对话与交流的渠道,在这里,学校与企业可以在资源方面实现共享、技术服务方面开展交流,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够促双方的共同进步。同时实训平台建成后可以为相关教育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提供服务,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还能提升就业质量、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构建高职教育实训平台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之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训平台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推动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础是一支高素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名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很重要,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应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保障产教融合的深化,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企业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发展为目标,使实训平台实现教学、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一体。
7.构建校企文化育人体系
校企文化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只有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方面相互一致,才能使产教融合有意义。深化产教融合,不仅仅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方面做到同步,更要与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与时俱进,主动吸纳行业文化,并应用于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文化,实现产教深层次融合,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小结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基本教育战略,可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已成为高职教育适应时代要求、满足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各方都应积极努力,理清思路,构建机制,整合资源,融合文化,不断实践,真正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实现职业教育和国民经济的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运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7(26).
[2]胡昌荣.五位对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J].职教论坛,2017(12).
[3]黄海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