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字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2019-03-21王萍
王萍
摘要:IPAD已成为在学校教学中逐渐流行的、一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教学工具,将IPAD数字音乐转化为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本文系统阐述了数字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IPAD数字音乐 音乐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02-0087-03
2017年11月,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联合举办了“中小学数字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及展示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受益匪浅。此次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和“社团展示”两个版块。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几位老师巧用数字音乐对课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充分挖掘音乐内涵、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展现了一个全新理念、全新目标、全新模式的课堂。在与现场听课老师互动环节,老师们也跃跃欲试体验如何用IPAD即兴演奏乐曲,研讨氛围浓厚。这样的教学能不受学生喜爱吗?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程以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进行课程设计,引领教学实施,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笔者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音乐课堂的“新变化”进行延续思考。
一、核心概念
(一)数字音乐
数字音乐,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无论被下载、复制、播放多少遍,其品质都不会发生变化。多媒体艺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多媒体艺术中数字音乐的技术性、即时性、准确性、拓展性、便捷性也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我们要对多媒体艺术中的数字音乐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多媒体艺术作品在视听结合上实现更为完美的声色合一。本文主要阐述的不是数字音乐产业概念下的数字音乐,而是探讨在现代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数字化音乐器具与手段的使用与开发。
(二)音乐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①
二、数字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时代下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迎来了新的形势,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反映时代的要求,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个体发展的需要
以往运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一般采用ppt展示,或画面配音乐或观赏视频或运用动态方式讲解知识点,学生相对来说还是处于静态的、被动的,而数字音乐教学更多地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动手操作、体验应用、合作交流。关注的是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副教授威廉·鲍尔认为“那些没有传统音乐背景或在学校音乐课上不活跃的学生将是在音乐课程中使用平板电脑的最大受益者”。
(三)课堂改革的推进
学校和教师是指导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学科教学应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式和渠道,那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寻找有效的手段来落实学生素养的形成呢?《新课标》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其信息量大、资源共享、视听结合、情境创设、多重交互、线上线下联动等方面的优势,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互动方式、知识呈现上的局限,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改革,IPAD已成为在学校教学中逐渐流行的、一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教学工具,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地将IPAD转化为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以IPAD为手段的数字音乐是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法,它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丰富了教学手段。通过数字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引导”为“主动探索”,提升审美感知力、表现力及创造力,从而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
三、实施策略
(一)巧用数字音乐有效解决重难点
运用数字音乐手段教学,可克服传统音乐课堂上某些专业技术障碍,降低音乐学习难度,有效解决重难点,学生更乐于投入到相关的音乐实践中来。
在“数字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讨活动中,第一节课研讨课是音乐绘本《彼得与狼》的欣赏教学片段,课堂上老师以IPAD为手段,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在IPAD上对音色、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进行改变,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
老师请学生在IPAD上为《彼得与狼》中的人物找合适的乐器,学生们在IPAD上反复聆听、对比,找出自己觉得合适的乐器,比如有的学生选择用钟琴的音色弹奏彼得的旋律。
……
老师出示猫的旋律,并用IPAD放旋律。然后抛出问题:怎样变为被狼追赶的猫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把速度加快。
老师指导学生用IPAD把速度提到200。
……
老师用IPAD演奏狼的音乐片段,提出:一支圆号演奏的狼不够凶狠,怎样才能变得凶狠可怕呢?学生体验后回答增加音量或用多支圆号表现。
《新课标》中提出“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征、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如果说对音乐的感觉是音乐审美的开始,那么对音乐的知觉则是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仅仅思索而不感受音乐会丢掉音乐的灵魂,仅仅感受而不思索音乐便会失去音乐的真髓。②以新科技手段为支撑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还学生一个直观、易懂、乐学的音乐课堂。
(二)巧用数字音乐帮助学生加快知识转化和迁移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学习迁移是狭义的迁移,特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20 世纪以来教育心理学家关于学习迁移的研究,就是通过设计两种学习情境,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③
在此研讨活动第一节研讨课《彼得与狼》的欣赏教学片段中,老师布置了课外作业:在IPAD上创造改编一个新的你喜欢的狼的形象。
这个作业就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之前课堂感知的对音色、速度、节奏、声部等各种音乐要素的理解去创编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巧用数字音乐愉快地进行音乐创作
和声这类专业性很强的音乐专业知识,在学生们看来是“高大上”的,老师一般在教学中也不敢触碰。运用数字技术后,学生只需轻点鼠标,软件就能快速帮助完成,使原创音乐的实现具备了可能,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艺术实践。
在此研讨活动第三节研讨课《快乐的农夫》创作课中,老师将一、四、五级和弦生动形象地比喻为家、汽车、农场,并编创了儿歌让学生感受三个和弦的属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愉快轻松地用IPAD为旋律进行和声配置,并用和弦来为乐曲伴奏。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采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音乐实践易于操作,具备操作电子设备能力的学生只要把握规律就能零距离触摸到音乐创编等活动,从而乐于参与艺术实践,提高艺术表现水平,自觉接受熏陶,感受乐趣。并在特定的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情感、充实心灵、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
四、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数字音乐的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实践的改革。课堂上突出课程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意识,巧选教学方法;构建深度课堂,拓展思维空间。但它的弊端是受到学校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不能普遍展开。课堂教学没有固化的方式和结构,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反思,如何有效、合理地使用数字音乐完成音乐实践活动已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时代挑战!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②楊燕迪:《何谓懂音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页。
③莫雷:《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