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陪伴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9-03-21林慧
林慧
摘 要:笔者围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中职园林专业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索,开展了“课前同备—课堂共学—课后伴练”的陪伴式教学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快乐地投入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从而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陪伴式教学 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普通教育中的失败者。进入职校之前,这些学生就因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较差,普遍遭受批评或缺少关注。但他们进入职业学校也是希望在职业学校中学会一种技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让每位职校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能工巧匠,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使命。浙江省提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这就为中职学校“培养什么人”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为了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积极开展选择性课改、现代学徒制、教学诊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应该在课堂,特别是专业课的课堂。
因此,笔者在中职园林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开展了“陪伴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一、陪伴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中职学校“让每个学生能出彩”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陪伴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陪伴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师生一起“课前同备—课堂共学—课后伴练”的三个环节开展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快乐地投入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从而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所谓“课前同备”即备学期计划和课堂内容,是师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共同預备、准备的一种备课方式,分为学期计划的确定和课堂内容的预习。“课堂共学”即师生共讲教学内容,共评学习效果,是师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一起学习、一起表达、一起展示,在共讲、共练、共学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课后伴练”即同伴互助式分层练习,通过2~3个层次的课后作业,以同桌为主的“同伴”互助完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力所能及地完成作业,掌握技能,得到肯定和满足。
二、陪伴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在中职园林专业课园林设计基础课堂上积极实践陪伴式教学模式的尝试,使学生理解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的绘图能力,从而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1.课前同备
(1)师生同备学期计划。学期初,师生共同研读教材,一起讨论一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形成初步的共识。最终师生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课时共同完成《学期授课计划》,并将学期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这样教师知道要教什么,学生知道要学什么。
(2)师生同备课堂内容。每堂课前,师生通过“人人备课”“定人备课”“小组备课”等不同的形式同备课堂内容,从而能够针对专业课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来完成课前的准备和预习,从而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理论课堂,人人备课。对于书本内容的准备,师生一齐去准备。教师就是日常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和重难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准备好一堂课。学生就是对书本知识的预习:书上讲了哪些内容,不懂的有哪些。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一份预习作业。
拓展课堂,定人备课。拓展内容是结合书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拓展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如《园林设计基础》的第一章园林美学基础,讲到有关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提前一周,教师指定3~4位学生利用双休日分别去准备“绍兴沈园中的匾额”“绍兴沈园中的楹联”“绍兴沈园中的题记”等为主题的拓展内容,通过实地拍摄、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绍兴沈园中有关园林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定人定内容的备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准备的学生能够根据项目去学习资料的收集、PPT的制作,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等。
技能课堂,小组备课。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绘制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形,并进行作业(作品)展示,就通过小组集体准备来完成。如第一章园林美学基础,讲到有关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有的小组用“匾额图集”,有的小组用“对联图集”等不同的作品来展示。小组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图纸的排版、样图的绘制和最后课堂上作品的展示和解说。小组合作式备课,发挥了小组成员的特长,也让每一位组员在小组作品完成和展示中体会到满足和自信。
2.课堂共学
课堂共学就是师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一起学习、一起表达、一起展示,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和探索,从而让学生有持久的注意力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乐学、高效。
(1)以问题为导线,理解理论知识。理论课堂中,师生围绕书本内容展开问答式的教学。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一节课就在一问一答中展开,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能够向老师提问或每一位学生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均给予加分,并直接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评成绩中,这样促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不断思考。
(2)以主题为引导,拓展专业知识。拓展课堂中,由于事先有明确主题的内容准备,学生能够根据PPT上的图片和文字进行比较流利的讲述。有些不大会讲的学生,也可以根据事先准备的文字材料,读文字来讲述。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更是有了其展示的舞台。每节课3~4位学生讲述后,听的学生进行提问或点评。如有的学生在介绍完“绍兴沈园中的匾额”后,有的学生说他的PPT做得漂亮,有的学生说他讲话声音大,有的学生说他的图片是自己拍的,有的学生说他讲的时候仪态好……学生们总是能发现各种优点。老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和肯定,让学生乐说、愿讲。
(3)以作品为蓝本,掌握专业技能。学生绘制的图样有些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图集再组合,如“匾额图集”“对联图集”等;有的是每个人对理论知识初步理解后的设计,如点线面的构成。小组的作品请组内代表来讲,讲讲每个组员的分工和完成的部分,再讲作品设计思路、绘图的特色等。教师允许学生重复绘制每一张图样,只要第二次比第一次有进步也给予加分,同时鼓励表现较差的学生多设计、多练习。对图样设计有特别新意的或图面表现形式清晰的作业,教师通过拍照保存和展示,鼓励学生更好地设计和绘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师生共学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会说、愿说;在说的基础上能够思考、探索;在实践中动手练习,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3.课后伴练
课后练习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掌握程度的检测。课后作业布置中除了人人需要完成的个人作业外,更多地进行“同伴”互助式分层作业,作业一般分2~3个层次。如第三章园林艺术构成,布置点线面的构成作业时,一是通过网络或书本收集点的构成平面图,二是挑选一幅点的构成平面图进行临摹,三是设计一幅点的构成平面图。一般学生能够完成一两个作业,但对第三个设计作业难度会觉得大。所以,第三个作业要求两位同学共同完成一张图样,可以是较为优秀的学生为主完成,但另一位学生要明确设计的思路,并能够一起参与画出来。“同伴”互助式分层作业,让优秀的学生觉得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相对设计能力弱的学生理解设计的过程,在参与绘制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三、陪伴式教学模式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陪伴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课前的引导、主题的拓展,让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感受专业知识的魅力。通过课堂共同学习,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对专业技能的训练;既有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有对专题知识的拓展。通过课后伴练,将所学转化为作品,获得专业技能掌握的满足感。师生、生生共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成功,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
2.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陪伴式教学模式中,师生问答、学生介绍、作品展示,通过读、说、练,通过主题项目PPT制作、资料收集、图样绘制等一系列课前、课中、课后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绍兴的景点熟悉了不少;对PPT等其他软件的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礼仪姿态得到了锻炼,面对同学介绍时的表情、神态等更加自然,更为自信。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和基本软件的应用,及设计制图的表现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均得到了增强。
3.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陪伴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同伴互助,共同提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信任、肯定,感受到了來自同伴的交流、助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了互助友爱,学会了自主探究,学会了钻研探讨,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4.融洽了师生的共学关系
陪伴式教学模式中,从课前到课后,师生一起共学。特别是在课前课后与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布置指导任务时的个别指导中,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课余时间,学生们都会主动和教师交流学习内容,交流不同的观点看法,甚至有不少学生会主动加作业,做练习。这样构建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和谐氛围。
在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实施陪伴式教学模式,打造悦动生态课堂,让学生爱上专业,掌握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徐明华.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德育课程建构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3]温波.以“自学互帮导学法”推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2(09).
(作者单位:绍兴财经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