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实对话
2019-03-21华丽
华丽
学校发展过程中,难免要遇见许多复杂的人和事,需要学校直面问题,分析解决。实现基于本校实际情况的差异化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理念观照下的学校管理,理顺做事的思路,厘清师生发展的愿景,促进学校、师生的主动发展。
一、精准定位。找到发力点
办学,首先要对自己的学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直面现实,用目标引领发展。就我校来说,地处农村,但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局直管学校。然而,7070以上流动生源情况不变,因为临近中心城区,优质师资流失的状况也在所难免,临聘教师较多的情况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也必定客观存在。在以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比发展的区域教育大背景下,将学校定位在通过努力,缩小与名校的差距,努力达成并超越区办学水平考核的各项指标,以跻身上游水平学校为目标,逐年提升教学质量,逐步迈入办学水平第一方阵,不失为符合实际情况、兼顾师生能力、着眼科学发展的明智之举。
2016年,中国女排再次奥运夺冠,女排精神让无数的国民热泪盈眶。十二年,不是一定会赢,而是拼尽全力去赢。或者说,明知不能赢,也得拼尽全力,直至最后一秒。这是一种值得敬仰的职业精神,这是一种提升到极致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把重点放在激发潜能、创造可能性上,用认真的态度、拼搏的精神,激发“洪荒之力”。
办学,谈“道”也好,谈“术”也好,都绕不过“人”这个核心要素。电视连续剧《亮剑》中说:一支队伍的精神是受首任长官影响而成的。就学校来说,学校之魂的凝结,从群体到团队的转型,首先靠行政队伍,那就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有好的态度和感召力,给人以足够的信心与力量。回想现实,确实也如此。
近年来,随着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力度强化,毕业班教师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怕上毕业班的课成了部分教师难以言说的心病。在畏难情绪面前,唯有强化行政责任担当意识,进行引领导向。于是,学校安排行政教师执教毕业班,以“诚朴课堂”建设为突破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教学的把关、心态的调节、节奏的把控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效果堪比定海神针。教育教学是每所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要在明晰的态度中反复得以确立,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发力点,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意义是重大且立竿见影的。
二、打造团队,找到关键点
团队由众人组合而成,既为人,必定具有人性之优缺点。为了追寻共同的目标,选择同行,在个性与共性方面必须兼顾。缺少共性,内部的混乱会导致个性之利刃“自相残杀”;缺少个性,需要利刃直指苍穹时出不了剑鞘。在共性的剑鞘下褒有个性之利刃,使独立之个体也能融为一体,这需要优化组合。优化组合,要善于在关键节点上放大每个人的优点。
頂层设计、调控是管理层的责任。从开学前的课务设定、级组任课搭配、班级任课配置就必须有基于充分了解的全面考虑。一般对各学科的起始年级,师资配备比较强化,因为领进门的工作至关重要。当然,毕业班也有必要强化师资配备,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配备时,学校应充分考虑班级、年级、学科的师资,对教师年龄、水平、态度、品行等多方面的因素反复考量、权衡,为开学后的重心下移、分层授权、自主管理以及各类团队组合发展打好基础。
当然,对教师的充分了解是进行顶层设计、调整的前提。优化组合,做充分深入地了解必不可少。了解来自接触,学校可以施行走动式管理,倡导行政领导与教师多在一起交流、多听课。行政领导听课的同时,要关注常规,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在对教师需求的聆听、区分、回应的基础上,实施措施的调整、行为的跟进,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处理好,把可能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实,教师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拥有基于对学校文化认同下的自觉的,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会因希望别被看见而沉默,或者因为渴望被看见而“出格”。为沉默者注入力量,帮“出格”者释放渴望,尊重、珍惜每位教师,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优良传统。
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分数的重视与超越。在教育教学质量面前,全力以赴的追求过程必定辛苦。但如果这种追求只是为了分数,却也有失偏颇。就如同竞技场上的黑哨、兴奋剂一般,最终是不受待见的。唯有师生在努力的过程中,锤炼意志、深化热爱,对生命才是一种成长和历练。作为教育人,也可以这样看:学生是队员,我们是教练,课堂是训练场。教师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素养。我校的“五小明星”培养工程,切入口小,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养成习惯、抱有兴趣、开阔眼界、学会生活。完成对分数的超越,才是真正的成功,其中的儿童立场、课堂主场,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学校、教师、学生是在一种绿色、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中,不断生长……
三、尊重需求,找到生长点
人,作为情感动物,需求往往被情绪与想法所决定,而情绪与想法往往又是互为因果的。好的情绪,带来积极正面的想法,而积极正面的想法又能强化情绪的美好,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就是一种恶性循环。这两者调试的均衡点就是驱动人的发展的生长点所在,即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教师群体,在学校管理中最渴望得到什么呢?无非是足够的尊重。
首先是要尊重教师的付出。教师在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以及背后的种种体验,是极度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的。作为管理者,勤走动、多观察,努力练就倾听、区分、回应的真本领,做到“目中有人”“知人善任”,努力放大每个教师的优点,让小成功孕育大成就。用人之长,让教师在学校有用武之地,才能让教师的付出有所回报,在学校中刷到“存在感”,且能避免因“放错位置”导致的消极挫败,以致削弱甚至消亡内驱力。
其次是要尊重教师的差异。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状态、成长轨迹的教师,学校采用目标引领、分层培养的策略,推行“1358”教师培养工程。多年来,针对教师核心素养开展系列化培训,规定的基础项目与自选的个性化项目相结合,既“给予支持,搭建平台”,又“给予自由,任其选择”,力争感召每个教师,让每个教师都走在行进的路上。当然步伐可以有快慢,但要保持前进的稳定性。
与爆发力相比,教师的专业生长更应该注重稳定性。因为它是内驱力持之以恒存在的显性表现,遇到燃点总能进发激情。稳定性的保持,有利于教师遇见更多的发展可能,从而避免内驱力过强导致非理性的激情常态,过早让教师激情“燃尽”。古人说的“张弛之道”,还是很有道理的。有时,接纳内驱力的暂时缓行,是为了更好地迎来动力强劲时的精彩绽放。“厚积薄发”,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学校总是“被需要、被接纳、有价值”的,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群体的归属感、集体的荣誉感,从而反哺内驱力。
学校的发展走向取决于当下每一刻。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客观冷静地直面现实,需要一份静气、一种担当,更需要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