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019-03-21李晨
李 晨
长江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专业课的功利化倾向严重,“重科技、轻人文;重做事、轻做人;重技能、轻素质”的“过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培养专业强技术硬的人才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唯一目标。习近平主席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起源于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进程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每位教师,不论承担何种课程,都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田鸿芬(2018)认为,所谓“课程思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科学工程,它不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临时起意”。“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其他的教学目标一样都应该写入教学大纲和教案中。“课程思政”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思政公共课属于广义的“课程思政”。其他的课程比如专业课等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属于狭义的“课程思政”。在陆道坤(2018)看来,狭义的“课程思政”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教书”和“育人”长久以来被认为不可分割,但在实际教学中,“教书”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育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对分数的极度重视。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育人”在教学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人们认为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不再需要接受“德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专业课教学中教书与育人“两层皮”的现象极为突出。纵观这些年的实际学情以及层出不穷的在校大学生的新闻,我们发现大学生思想变化迅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缺乏成熟的理性判断能力,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渗透,容易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频繁更容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融入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相较于公共课,学生对专业课更加重视,学习积极性更高。将适合专业课程的德育因子巧妙地融入专业课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课程思政”融入《酒店英语》的必要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高星级国际连锁酒店,因此英语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大量学生在实习期间进入外资酒店实习,在毕业后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进入外资酒店工作,学生在酒店中将会接受外资酒店文化的灌输。在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酒店英语》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贯穿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这门课程陪伴学生整整两年。在英语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有难度但也是必要的。在酒店管理这一领域,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对外资酒店认可度更高,更愿意到外资酒店工作。在传授语言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强调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显然非常重要。在酒店实际工作中,部分酒店员工区别对待外国客人和中国客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下功夫动脑筋,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此外,由于工作环境的关系,该专业的学生会经常接触到较为奢华的生活方式和形形色色的富人,如何能保持初心,抵御各种诱惑,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酒店英语》涉及到酒店实际工作中的几乎所有情境,学习任务可以细化到各个部门的各个工种。教师将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环节渗透到语言练习中,通过各种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景反应,在语言的锤炼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随风潜入夜”式的“不动声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起传统的思想理论政治课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学效果也一定更为显著。
现阶段“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势在必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酒店英语》实施“课程思政”更是极为必要。实现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