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实践

2019-03-21朱建群郭献芳周军文贺芸鲁良辉傅睿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常州土建应用型

朱建群,郭献芳,周军文,贺芸,鲁良辉,傅睿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0 引言

新时期,我国新经济、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竞争目标和资源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地方高校受办学历史短、办学规模小和财政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社会影响力不足,活力欠佳[1]3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与发展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难题的需要,也是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3]。2014年江苏省在“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思想指导下公布了“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培育和建设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高标准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在世界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本专科品牌专业[4]。

常州工学院为常州市属地方性本科高校,“因地而设、受地支持、为地服务”特征明显。2015年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获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通过3年多来的品牌专业建设,学校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改革,强化学校的“标杆”意识和“顶天立地”意识;从战略和机制上把学校发展与区域发展结合得更为紧密,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苏南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以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建设中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内涵出发,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品牌专业建设内容与建设成效。

1 专业建设的品牌意识

1.1 树立专业建设品牌意识的必要性

树立专业建设的品牌意识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越高,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程度越高,地方高校生存环境才能越好。高校通过打造与自身优势相符、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品牌专业,将有利于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树立专业建设的品牌意识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品牌已成为一种识别符号和文化载体而为社会所广泛接受[1]34。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品牌”的认可度来自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树立和增强专业的品牌效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以获得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

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立足、融入、服务”长三角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建设的品牌意识,经过多年的专业文化传承与积淀,逐渐形成了特色。

1.2 土木工程专业的前期基础

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5年被评选为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省特色专业建设验收。同年,以土木工程为核心专业的“土木类”专业(类)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专业的实践性和学校的地域性决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必须为市场(企业)服务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度,为此,学院在校企融合方面积极拓展思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2012年学院为南通四建集团公司开展人才定制服务,开办“安全工程师班”,在全国较早开展土木工程领域安全管理教育的校企深度合作,被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众多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与南通四建集团公司等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经多年建设和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所在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根据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逐步确立了“立足长三角、融入建筑业、服务城镇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为长三角城镇建筑领域培养满足工程建造、工程设计等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土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 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不同类型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定位,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也应有所区别,即应克服“同质化倾向”[5]。应用型高校的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内涵应体现区域建设与工程学科相结合的特点,为地方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优秀的工程人才。

2015年,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成功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项目)。根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坚持顶天立地、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分类发展、坚持示范引领”的基本原则[6],土木工程专业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区域优势确定了建设目标,即:依据建设标杆和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强化应用型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积极拓展国际化教学交流途径,努力将本专业建成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显著示范效应,并在同层次同类专业具有领先优势的品牌专业。

根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职业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的目标和定位,结合专业发展背景,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从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6个方面进行了建设,注重富有弹性和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专业建设管理机制的构建。

3 品牌专业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3.1 实施人才工程,打造“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土建学院)实施“博士培养”“教授培育”和“博士柔性进企业、院所”等人才工程:把优秀教师送进研究院培育成果,培养教师业务水平能“顶天”;把新引进的博士等青年教师送到建筑设计院、工程施工企业,通过参加设计、施工生产让理论落地,增强教师“立地”的本领。实施开放的“首席教师制度”“项目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老带新、强扶弱等措施。团队带头人领衔,其他成员参加,共同开展课程群建设、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科研、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实施灵活的用人政策,柔性引进或聘请校外知名教授、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专家参加专业咨询、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

建设期以来,土建学院已聘请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谢亿民教授为名誉院长,参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规划;柔性引进3位高层次人才(分别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南大学这些国内知名高校),参与青年教师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的指导;聘请常州一建、南通四建等企业的20名专家为产业教授,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校内教师中新晋教授3人,新增江苏省“333工程”人才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和青年骨干教师1人。现已建成2支校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1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

3.2 开发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资源

土建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把企业和校外教师工程经验变成课程教学内容,例如教学案例。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资源,经过转化吸收变成自有课程资源。归纳总结研究成果、设计与施工经验,并将其转化成新课程、新教材。充分利用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将服务成果演变成课程教材资源。

建设期以来,专业教师主编出版的《工程经济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钢结构》和《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应用》教材,均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土建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其中,《工程经济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通过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学院录制了11门土建类课程视频,并在校内Bb系统陆续开放。其中,“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已在爱课程网站开放3期,注册学习人数达9 000余人,“房屋建筑学”和“钢结构”课程也将在爱课程网站上线。

在校企融合共建课程方面,学院已建成3门校企合作课程和1项校企合作课程群,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常州一建);“土木工程施工实训”(常州一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南通市政)和“安全工程”课程群(南通四建)。学院还与南通四建合著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等课程讲义。这些富有应用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建设极大满足了学生对实践知识的需求。

3.3 适应城市化趋势和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实验实训基地

通过实验实训基地培育学术和技术创新的高水平成果,通过高水平成果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见,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完善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土建学院对内提升实验条件,对外扩展实训基地。如:完善校内结构实验室,新增多功能结构试验系统、电液伺服结构工程教学加载系统;完善校内土工实验室,新增土的动力特色系统等;新增BIM研究中心,获“建筑空间认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规划建设子项。此外,土建学院拥有中铁十九局、江苏筑森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四建集团、苏中建设集团、江苏城工建设科技公司和常州一建集团公司等多家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2015年土建学院获批省级“现代建筑技术综合训练中心”。

除传统的实验实训基地外,土建学院还与企业签订协议,设立企业学校,与北京谷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常州鲁班软件公司签订BIM培训服务合作协议。经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批准,土建学院不仅开设了BIM培训课程,而且设立了全国BIM应用技能考评点,并获2018年住房建设领域BIM应用专业技能培训考试优秀考点。为此,学院获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批准,成为“万企千校”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3.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成长的“活力地带”

土建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在培养计划中设立“创新学分”,建立学生自主参加创新创业训练的激励机制,构建了以“开放实践教育基地(中心)”为主要形式、以专业创新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显著特征的第二课堂。3年多来,学生自主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意识明显增强,完成了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全国、省级大学生专业竞赛中均获得佳绩,如:2017年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个人和团体二等奖;2018年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获模型展示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现场模型制作与加载试验三等奖1项。

3.5 国际教学交流频繁,拓展教学的“广阔天地”

土建学院建成“谢亿民院士工作站”,选送多名青年博士教师进平台、进项目,积极参与地方重点项目的主要技术工作,培养教学科研骨干,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通过专业教师赴海外高校研修,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同时引进、消化与吸收海外先进课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土建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海外高校访学交流项目,包括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开展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实行学分互认、利用假期进行短期访学研修项目等等。在建设期内,丹麦VIA大学学院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了14门中外合作课程;以work shop项目形式,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师生合作进行课程设计。2018年,学院与VIA大学学院开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项目获批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

3.6 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打造专业建设的“新天地”

为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的新需求,学院积极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学业考核改革、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积极探索,开辟出应用型人才频出的新天地。经过多年探索与建设,2017年学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坚持地方性,突出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常工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 结语

常州工学院作为典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的资助下,通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实训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了专业建设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这一结果表明,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正确的专业定位下,加强品牌专业建设,终将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并为企业和社会所认可。

猜你喜欢

常州土建应用型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实施以及应用
常州的早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桩基的土建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土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解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