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路径探析

2019-03-21刘伟伟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习惯儿童

刘伟伟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32)

儿童养成教育指的是适龄儿童通过有目标、有计划地教育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基础素养的教育。具体到基础语文学科而言,儿童语文养成教育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学习语文、认真完成语文作业、学会预习课本、喜爱阅读等;语言习惯包括标准普通话、正确遣词造句、感知语言环境等;思维习惯包括勤于动脑思考,善于观察事物等。党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是党向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大力实施有效的语文养成教育,帮助农村儿童扩充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形成学习语文好习惯的教育,无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儿童实施语文养成教育的价值探讨

1、语文养成教育有利于农村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通过语文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在农村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习惯也是基础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农村地区地方语言特色较明显,普通话不标准现象普遍存在。通过语文养成教育,能够纠正农村儿童的普通话发音,并对语文情境、语感有初步的认识。思维习惯对儿童的发展尤为重要,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习语文知识对儿童固然重要,但拥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后,儿童更将受益无穷,能够在以后不同环境、情况中适应学习。

2、语文养成教育有利于助推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尽管已经推行多年,但在农村学校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改革成效还远不如城市[2]。语文养成教育涉及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结构、功能、内容和设置的转变,更涉及到教师观、学生观的根本转变。语文养成教育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提高农村儿童的语文素质从而影响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农村儿童也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提升自主能力,从而促使课程改革能够落到实处,而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概念性宣讲。

二、农村学校实施语文养成教育的困境分析

1、语文教育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国培、省培计划的长期观察发现,农村语文学科师资力量中女教师的数量占大多数,特别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中坚力量。同时由于农村学校差强人意的住宿、工资待遇低等原因,很多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没有意愿到偏远地区的农村工作,因此导致农村学校缺少年轻教师,高学历人才稀缺[3]。另外,受制于年龄结构的制约,现有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观念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而且与年轻教师相比,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作为一种比较新式的养成教育也就无法很快地在学校开展起来,给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的实施带来了障碍。

2、农村学校养成教育意识较弱,设施不完善。农村学校的管理目前主要停留在教育局任务、学生成绩和校园安全三大层面,学校管理层普遍缺乏养成意识。可学校作为一个教育的整体,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承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仅停留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学校,是无法对农村儿童自身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在硬件层面,近些年来,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农村学校的建设与投入,但是由于学校数量与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政府有限的资金或物资支持无法让所有的农村学校都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去发展。这种长期匮乏直接影响了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无疑直接使得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缺乏动力。

3、教师课程任务较重,养成教育基础弱。在大多农村学校中,一名教师往往同时身兼多科老师,在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之余,可能还要教授其他副科,无法专心实施养成教育,又缺少必要的时间去学习相关养成教育知识,也会使得语文养成教育开展效果不明显。另外,养成教育作为相对新颖的知识,家长没有广泛熟知,而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多源于自己的祖辈、父辈教育,因此也使得家庭语文养成教育没有实施基础。

三、实施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三维路径探索

1、学校层面是实施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是教育的专门机构,对养成教育也是同样如此。学校实施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一要多途径促养成。现如今的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基本得到了普及,加强养成教育,可以和完成当地教育局任务,两者同时进行。二要重教学奠基础。教学质量是农村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学校管理应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稳打稳扎,而不是一味地去求新,去做“门面”,进而为落实语文养成奠定好的基础[4]。三要加强教师培训。语文养成教育虽然只涉及语文教师,但其他科目老师仍可参加培训,推进各个科目养成教育,进而提出适合本校养成教育发展的方式方法,确保富有校本特色的养成教育能落地生根。四要强化家校合作。虽然有的农村学校也有着教育水平较高的师资与大量的养成教育实践经验,但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落后,很多儿童都是父母外出打工,老人带孩子居多,或者父母不重视孩子学习,因此缺乏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方法也落后,所以加强家校合作刻不容缓。

2、语文教师是实施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的主力军。语文养成教育中的学习、语言、思维习惯的养成无疑包括听、说、读、写的形式。具体来说,关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可以从简单的儿歌古诗、日常生活到时事新闻,包括学生一切感兴趣方面入手[5]。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要多走下讲台、多观察学生书写情况、多演示笔画书写顺序、多鼓励学生动手写、多利用多媒体,尝试进行趣味教学,矫正书写姿势,以身教重于言教。关于语言习惯的养成方面,要养成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可以利用早读课,让学生有序地担当领读小能手,在带读中规范自己的发音。要养成感知情感的习惯,教师在示范读时需要明显而又强烈的抑扬顿挫,在解释分析内容时,多举例,让学生在共鸣中能够移情,久而久之,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意象思维能力也在提高。关于思维习惯的养成方面,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可以尝试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巩固,可以要求学生设计阅读积累本,引导学生写观察笔记,方便学生随想随记,随时想写随时动笔,这样就能做到随读随记随见随写[6]。同时,教师要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修改作文,通过生生交换修改,让学生互相增进交流,发现错误,提高自我辨识能力[7]。作为语文教师所做的是指导阅历不深、思维不强的小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8]。

3、家长层面是实施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的主动力。语文养成教育要求教育影响要有一致性和连续性,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因此,家长也是儿童语文养成教育的主体之一,更是实现语文养成教育的主动力。为此,首先要学会在交流中理解,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手段,与老师沟通,再与爷爷奶奶传达信息。孩子的衣食住行需要关注,心理更需要沟通[9]。在养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还有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多用心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主动地意识到养成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的心理需要,这样的语文养成教育是事半功倍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其次要学会在陪伴中养成。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者,但两者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值得重视。为了孩子的明天,家长可以自己吃苦,农村儿童家长更是心甘情愿去地拼搏。然而,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会在心理上有一定的缺失。家长少看点电视、不打麻将……有时间晚上陪孩子一起读本书,像睡前故事,既能陪伴孩子,又能在无形中感染孩子。听孩子背诵古诗、听写字词、讲故事等等,都是简单可行且效果不错的。儿童的语文养成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陪伴。

当然,实施农村儿童语文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校、语文教师、家长一起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语文养成教育的实施,最终实现所有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习惯儿童
上课好习惯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