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特征及空间行为研究
2019-03-21谢修余
谢修余
(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1 引言
全域旅游背景下,游客有形旅游商品需求转向无形旅游服务需求,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会议研学等旅游需求在游客旅游需求中占据主导地位,旅游消费需求由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面对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景点碎片化、旅游消费单一化的格局,游客更加期待旅游过程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渴望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印记、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旅游消费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旅游消费者需求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服务。旅游供给侧的改革迫在眉睫,旅游目的地需注重完善节点、线路、域面的综合协调发展,旅游廊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旅游竞争潜力大、时空压缩效应强、深度体验价值高,在构建核心驱动、廊道串联、游域互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中起重要支撑作用[1]。
2 研究进展
廊道是指区别于两侧环境的线状或带状结构[2]。在景观生态学中,“廊道”是另一种形态异于基质和斑块,对单元空间的起分割或联通的作用的特殊带状要素[3]。Forman认为廊道渗透于河流、森林、道路等景观中,同时兼具交通通勤、生态保护、审美体验等功能[4]。基于廊道功能多样、价值复合、学科交叉的特性,廊道研究视角向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扩展。国外在廊道研究较完善,逐渐衍生绿道(greenway)、风景道(scenic byway)、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文化线路(culture route)等概念[5]。这些概念形成与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明确功能导向,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联动、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廊道旅游休闲功能逐渐被重视、区域联动功能日益凸显、示范引领功能深入挖掘,廊道理论在旅游研究以及旅游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对于旅游廊道概念解读尚未统一,按照从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分析大致包括绿道、风景道、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等,研究主体以大、中尺度的国际性或者区域性的线性廊道旅游空间为主,对于省域范围内的小尺度的线性旅游空间的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来看,以旅游廊道的功能研究、旅游廊道管理、旅游廊道评价为主,立足旅游使用者,从旅游廊道客体角度出发,研究游客对旅游廊道的体验感知以及廊道空间划分、旅游客流流动、旅游客流扩散等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旅游廊道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皖南“川藏线”这一小尺度的旅游空间为研究对象,依托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体验特征以及空间行为的研究,丰富旅游廊道、游客体验特征、游客空间行为等理论的尺度与深度。
3 研究方法
3.1 皖南“川藏线”概况
皖南“川藏线”沿线途径省内知名旅游景点,分布丰富旅游资源,对皖南“川藏线”游客空间行为以及游客体验特征的研究,帮助旅游部门了解游客的来源及去处、游客的出行规律和爱好偏向,对于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提升、旅游设施基础改善、旅游服务能力提高具有导向功能,对于全面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具有模范功能。通过研究皖南“川藏线”体验特征和空间行为,掌握游客行为特征以及对区域带来的宏观经济效用影响,对于皖南“川藏线”的合理保护以及适度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对于统筹区域旅游全面发展,提高区域旅游总体发展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3.2 研究方法
在充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对于旅游廊道的研究进展,确定研究方向,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研究方法,前往皖南“川藏线”实地调研。运用SPPS22.0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了解游客基本特征,采用因子分析、降维分析提取影响游客体验特征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皖南“川藏线”游客在空间上的行为特征。
3.3 数据获取
采用随机抽样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与2018年5月1日至5月3日在皖南“川藏线”沿线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04份,有效问卷比例为86.85%,游客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皖南“川藏线”游客基本特征
基于皖南“川藏线”游客样本调研问卷SPSS分析结果,皖南“川藏线”的游客中,男女游客比例基本持平;从皖南“川藏线”的游客职业分析,游客职业构成比例多样;从游客年龄划分分析,皖南“川藏线”游客以中青年为主;从游客学历水平分析,皖南“川藏线”的游客学历以本科/大专以上为主,皖南“川藏线”游客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从游客收入水平分析,皖南“川藏线”游客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根据皖南“川藏线”游客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游客呈现“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相比较传统旅游,以旅游廊道为载体的廊道旅游集出游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为一体,廊道旅游过程即全身心的旅游体验过程,可以缓解传统旅游过程中的奔波疲劳、舒缓旅游审美中视觉单一的疲惫,廊道型旅游目的地感知环境优势显著[6]。
4 结果分析
4.1 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影响因素
为了获取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特征的一般概括模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游客体验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的Cronbach的Alpha信度值为0.960,说明各变量内部一致性较好,可信度高。采用SPSS22.0分析,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KMO统计量为0.911(大于0.7),Bartlett 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4142.055,各因子适用度好,P值接近于0,调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基于SPSS22.0 软件的因子分析方法,对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测量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影响游客体验特征及游客空间行为的因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进行体验特征维度的抽取,以特征值大于1,主成分中各因子荷载大于0.5的测量指标因子予以保留,共抽取6个体验因子,根据各因子的主要测量指标,将6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资源本底”、“交通状况”、“服务水平”、“生态环境”、“开发潜力”、“通达程度”,并对量表中变量进行均值和标准差统计(表2)。
影响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特征的主要因素为资源本底因子、交通状况因子、服务水平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发展潜力因子以及通达程度因子。研究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因子和通达程度因子对于游客的旅游体验具有重要影响。以皖南“川藏线”为典型案例的线性旅游空间,在兼具资源环境优势的同时,内部交通的的通达状况,在游客的旅游偏好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自驾旅游的兴起,廊道旅游的升温,皖南“川藏线”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本底,优质的服务管理对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
4.2 皖南“川藏线”游客旅游行为差异
基于廊道旅游的视角对皖南“川藏线”游客旅游特征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32.8%的游客出行前对皖南“川藏线”做过详细的旅游攻略,旅游廊道在游客旅游感知中占据重要位置,以线性旅游空间——皖南“川藏线”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游客的旅游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旅游时间分析,42.1%的游客在皖南“川藏线”的游览时间在1 d及以下,57.9%游客在皖南“川藏线”的游览时间在2 d以上,作为游憩空间与通勤空间的复合载体,旅游廊道的空间组合形式在游客的旅游行为中具有推动与制约的双重功能,游客的旅游消费理念处于由观光旅游消费向休闲度假消费转变的阶段,皖南“川藏线”游客一方面将皖南“川藏线”作为承载区域交通的载体,另一方面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自然资源环境与地域文化特色。从出行方式分析,88.8%的游客的出行方式为自驾,基于皖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色以及区域交通状况,以自驾为旅游交通的出行模式,契合游客游览旅游项目、欣赏沿线风景、感受驾驶乐趣的廊道旅游需求(表3)。
表2 影响因子各项指标
表3 游客行为特征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
基于皖南“川藏线”游客调研样本数据,利用SPSS 22.0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如下。
(1)从人口学特征分析,皖南“川藏线”游客呈现“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年轻人体验需求高,对旅游廊道这一集聚观光资源与体验项目为一体的旅游吸引物具有浓厚的旅游偏好;高学历者具有独到价值评价和标准,旅游廊道作为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抗体健身、交通通勤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空间,对于与高学历收入者具有强烈外动力;皖南“川藏线”游离于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单一、旅游项目同质、旅游过程疲劳的特征,廊道型旅游目的地集交通通勤和旅游游览为一体,缓解旅游过程的疲倦、消除旅游景观的单一,丰富旅游业态形式,全面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2)从游客体验影响因素分析,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的主要影响因子可归结于资源本底因子、交通状况因子、服务水平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发展潜力因子以及通达程度因子,其中游客对廊道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集中于生态环境因子和通达程度因子。基于皖南“川藏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皖南“川藏线”的旅游空间组合模式兼具交通通勤和旅游游憩的双重属性,其资源本底和交通状况对于游客的旅游体验中具有重要影响。
(3)从旅游特征分析,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小旅游”向休闲度假式“大旅游”转变,游客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景点碎片化、旅游消费单一化的格局,游客更加期待重旅游过程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渴望深度体验旅游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印记、地理风貌、风土人情、餐饮文化,游客旅游行为与旅游特征呈现新的发展态势。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交通密布、经济雄厚、科教发达,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观念以及旅游消费需求较其他地区更加明显,皖南“川藏线”依托其优越地理位置,丰厚的资源本地,独特的文化印记,对长三角地区旅游消费者而言具有互补性、替代性以及可达性的空间相互作用特征[7],可全方面满足长三角地区旅游消费者对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提高层次专门层次的活动需求,承担着皖南“川藏线”一级客源市场的位置。
5.2 研究建议
皖南“川藏线”位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兼具皖南山水之秀美和历史文化之璀璨,廊道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充分发挥旅游廊道游竞争潜力大、时空压缩效应强、深度体验价值高的功能优势,合理开发沿线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资源特色,提升游客旅游感知,强化游客深度体验在廊道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数据组要有一手调研数据为主,但数据获取相对单一,数据样本相对较少,研究对象主要是五一期间皖南“川藏线”的游客,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对于游客体验特征研究存在影响,需进一步丰富旅游研究样本量,多途径获取调研数据,强化对不同时空、不同类型的游客的体验研究。旅游廊道内部游客的流动模式,以及廊道外部游客的辐射行为与廊道游客的旅游体验休戚相关,如何进一步了解游客体验与空间行为的关系,是今后探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