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出发迎接苏绣春天

2019-03-21兰香

莫愁 2019年7期
关键词:针法苏绣刺绣

本刊记者 兰香

《霸王别姬》是张黎星特别喜欢的作品,灵感来源于陈凯歌的电影。无论是英雄末路,还是从一而终的坚贞爱情故事,抑或是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都让人心生悲悯与感慨。然而,在张黎星看来,“我并没有特别大的欲望来表达故事,刻画主人公,而是将素材不动声色地并列组合,用京剧脸谱的形象展现出来,用浓烈的色彩阐释情感,同时留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观者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解读作品就好。”

《霸王别姬》系列一

《霸王别姬》系列二

带着思索前行

苏州镇湖,是名扬世界的中国刺绣艺术之乡。精、细、雅、洁、奇,这里的苏绣较其他地方更别致,在苏州大地独领风骚。

镇湖人个个会刺绣,作为土生土长的镜湖人,张黎星从小耳濡目染,与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10岁起,张黎星开始跟着奶奶学传统针法。13岁时,她对妈妈细平绣的针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家传,为张黎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她拜苏绣大师卢福英为师,成为她的传承人。

多年来,以针代笔,以线着色,张黎星不断探索创新,刺绣作品多次获奖。针落绣绷,于她而言,不仅是惯性动作,更饱含个人思索。刺绣早已成为她生命的重要一部分,原创是对传承技艺的致敬。她的原创作品中,有30余幅获得个人专利及版权。

《融》

《迷蒙太湖》

带着初心传道

2011年,张黎星与恩师卢福英共同创办苏州市卢福英刺绣培训学校,张黎星任副校长。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让她深感责任重大。如何传承好传统刺绣艺术的内核与精神,张黎星反复思考。她说,我们要重拾对传统精神的认知,把握好对“创新”二字的运用。我们出生在这个国度,长在这个民族,不必刻意强调传承。然而,只是简单的继承模仿也不行,我们要传承的是精神,是文脉。

为此,张黎星通过一线艺术工作室专家手把手地辅导学员,时不时聘请工艺专家举办专题培训,集结镇湖优秀“绣二代”共话刺绣,以期提升原创题材与刺绣技艺的融合度,让刺绣艺术真正融入新视觉、新文化、新媒体、新平台。

近年来,卢福英刺绣培训学校举办了200多期苏绣培训班,其中有镇湖绣娘研修班、“苏绣走进中小学”培训班、苏绣大学选修课、“脱贫攻坚——苏绣技艺传输”培训班、“苏绣走出国门”培训班等。行走过程中,张黎星发现帮助了许多人,比如为新疆及贵州妇女带去了苏绣文化及针法。同时,她也发掘了当地极有特色的针法工艺,从中获得不少灵感。

《融》则是饱含东方文化性格的作品。中国古代传说中,四大神兽代表着四个方位和四时季节,门寓意着开放、通行、接纳、融合。在作品展示时,张黎星铺设了季节性十足的银杏叶和历史感满满的石槽,石槽中小红鱼自由游动,平添了几分灵动。

《心门》

怀着希望探索

行走多年,张黎星依然深感焦虑。她深知,刺绣同样面临现代化转型的时代大课题。作为新一代刺绣师,作品必须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运用当下的社会物质文化符号。艺术形式的创新,要建立在艺术创造的内容之上,而不是盲目地为创新而创新。直面生活,表达真实情感与思考,自然而然的创新才是正途。

张黎星对刺绣的思考,得到了外界的认可。2017年6月,她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寒山美术馆举办《伏尔塔瓦河上的江南》联展,并与捷克艺术家共同创作作品《凌舞》;2017年12月又举办寒山志“藕中有耦,荷而不同”联展,并与美国艺术家柏瑞安共同创作《过去的痕迹》系列,多幅原创刺绣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家协会收藏。她还多次参加苏绣宣传MV的拍摄,参加各种工艺美术展览,并远赴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文莱、沙特、西班牙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获得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针法苏绣刺绣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