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雪松:向着幸福,快跑!

2019-03-21肖玉

莫愁 2019年7期
关键词:服务者雪松志愿者

本刊记者 肖玉

朱雪松

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为梦想而奔跑的父子一样,满怀激情与斗志,朱雪松从平凡的基层岗位出发,一路向前,永不停歇。

天生服务者,一双奔忙不停的腿

1998年,朱雪松来到靖江市靖城街道江山路社区,成为一名办事员。

年轻的她容易害羞,去商场买东西,和售货员交流,都紧张得脸红。当时,社区刚刚组建,两个人就要包打天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环卫、计生、民政、妇联、综治、工会、安全……各条线上都有任务。再赶上人口普查、经济普查,1200户陌生人家的门,得一扇一扇敲开。诸多工作,得一项一项去沟通。

天生服务者的热情,压倒了害羞情绪。每天,朱雪松迎着第一缕晨曦出发,披着星光回家。白天处理公共事务,晚上静心整理台账,挑灯夜战的习惯延续至今。从零开始,将社区第一手资料慢慢收集起来,接着就是建章立制,各类服务逐步到位。

父亲是老兵,“根正苗红”的朱雪松,做起事来特较真,时常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比如,上面有关部门急需一个小数据,不少人觉得估算一下就可以,差不到哪里去。朱雪松不肯,说既然是任务,就不能打一丝折扣,必须一户一户查清,而且这次统计了,可能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帮助。周围人没办法,只好加班加点,把这个数据搞清楚。

被人说她“犟”“一根筋”,甚至被当面要求“请你不要这么认真,可以吗”,朱雪松从没动摇过,“党相信我,才给了我一个服务老百姓的机会。我能偷懒吗?”

什么是服务者?朱雪松没有把答案写在年终总结里,没写在获奖感言里。但凡有居民找上门办事,刚探个头,已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朱雪松,会立刻起身,微笑,做好倾听准备。

社区工作的繁琐众所周知,她却于各条线上收获荣誉,成捆证书记录了她在基层二十多年的认真行走。她还是靖江市先进个人、泰州市三八红旗手……

服务者必定有一双奔忙的腿,一颗牵挂群众的心。

独居老人毛月珍办理异地抚恤金认证手续,需要跑街道劳动所、农村信用社、邮局。看着80多岁、步履蹒跚的老人,朱雪松不放心,放下工作,载着老人辗转各处。第二天,老人拿来子女买的饼干,硬往她手里塞。2001年,因工作需要,朱雪松暂离江山路社区,路遇以前的居民,被大爷大妈拉住手,诉说不舍。2009年,朱雪松爱人重症入院,居民们疼惜地赶来安慰……

面对情真意切的居民,朱雪松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然说:“我总感到匮乏。我能为大家做的太少了。”

她有一个梦想——为居民办各种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但到哪里“化缘”,找来人手和资源呢?

不断追寻美好,一双善于发现的眼

从一只手工缝制的茶杯垫里,能看到什么?

朱雪松看到的,是退休老人王玉芬对美的理解,“艺术是相通的。生活中处处做个有心人,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王玉芬的丈夫祁鸿则潜心园艺,小小院落里花草随季节更替:春天,白玉兰绽放枝头;夏天,紫叶酢浆草惊艳一片;秋天,树下堆满碎金叶;冬天,蜡梅吐蕊异香扑鼻。院中央,小池碧波微澜,水面那三叶石荷出自儿子祁骥程的设计。一家人将生活演绎成了艺术。

寻找“最美家庭”的过程中,类似的震撼一次又一次。

秉持“父母在,不远游”古训,侍奉双方百岁父母的奚晓云夫妇;十几年如一日,背着脑瘫儿子上学,坚持给儿子做康复的“狠心妈妈”郑红……不管造化弄人,抑或幸福满怀,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为这些家庭所共有。

靠近他们,走入他们内心,朱雪松在工作中得到了滋养,对家庭、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想更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2014年4月,朱雪松参加了当地“家有儿女”志愿者协会的活动,去乡下探访一处敬老院。“完全自发组织,没想到活动那么有章法。”志愿者每辆车上挂一个牌子,一辆接一辆,一路闪着灯有序到达目的地。其间,签到的、领队的、准备物资的等等,个个有条不紊。慰问演出结束,又给敬老院的老人集体过生日。大志愿者切蛋糕,小志愿者围着坐成一圈的爷爷奶奶,一勺一勺喂蛋糕。

“世上竟有这样一类人,既有爱心,又有能力办好事。我也要做志愿者。”双休日公益为朱雪松开启了另一扇窗,也为她的工作拓展提供了思路。

与辖区内企业联手,与周边社区联动,与社会组织牵手,做活动的灵感多了,也知道借力社会资源了。从策划“寄语四城同创,童心守护家园”大型公益签名活动起,朱雪松一发而不可收。

2015年,在省妇联优秀案例评比中,朱雪松编撰的《充分联结资源,服务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一文获二等奖。同年,她通过社会工作者(中级)考试,成为社工师。之后短短两年,她又组织了近百次社区活动,涉及敬老、助残、青少年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

从求实处起跳,一颗永怀理想的心

朱雪松策划活动追求对居民实实在在有用,哪怕只满足大家一个小小需求也好。这是朱雪松办活动的初心。

拿“家长学校”来说,算是社区的一项社会文化服务。但一般讲座内容单调枯燥。朱雪松就请来老师教画画。这画不是用笔涂抹的,是先用颜料水淋湿,再往上面撒盐。颜料半干时,盐会吸收四周的色彩,开出“花”来。“学会这个有多重要?当然不。但大家看到了新鲜的、日常不了解的东西,体验又丰富了一点。”朱雪松说到这里,有点小小的激动。

邀请蓝天救援队来做“构筑安全防线,共建和谐家园”安全主题讲座。对方提议,带PPT就好了吧,去别的地方都这么讲。朱雪松不同意,说一定要有“实战”。对方就背了又粗又长的绳索来,带着孩子们在楼道一字排开,在栏杆上学打求生结。现在少有人学打这种结,都买现成装备了。可朱雪松觉得,没有白学的东西,今天的这几个小时体验,一定会在孩子未来的某个时刻,多少起到一点作用。

朱雪松擅长做大活动,打造这些主题鲜明、小巧别致的小型活动也得心应手。钟情于小活动,是因为日常工作中,她接触的是一个个性格各异、经历不一、有血有肉的人。看到张奶奶落寞地说,想找个地方唱歌;看到失去母亲的孩子,去了不熟悉的父亲家,在后母的床尾,搭个床板安睡……深切感受到人人都需要陪伴,需要愉快地活动,朱雪松特别想为每个人做点什么。

这份要做点什么的心,也是工作灵感的来源。她有个自我定位——作为社区工作者,为居民提供基础性服务还不够,更要提供精彩活动,把众多家庭吸引到一起,实现人人有所学,人人有拓展的空间。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参与进来,一起打造。”这是朱雪松对大家的邀请,也是她理想中的社区风景。

猜你喜欢

服务者雪松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基于改进DBSCAN的异常电池识别
谁来给雪松传粉
基于均等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研究
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研究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雪松为什么四季常青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