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能干

2019-03-20陈丽等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麦苗老师孩子

陈丽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对事物产生许许多多的好奇,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孩子面对这些的时候,成人不要急于帮孩子解答,要鼓励他自己去寻求答案,因为孩子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干。

陈丽老师:

让孩子尝试和操作

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张宣纸、一滴墨水就可以变化无穷。针对国画的这一特点,在水墨画教学活动中,我们从玩墨、玩纸入手。当我一一介绍了桌上摆放的国画工具后,孩子们跃跃欲试。

浩浩:墨水画在这纸上会长“毛毛”?

小甜:这是宣纸,水多了容易破,小心点啊。

楷楷:水里才加了一点墨就变黑了啊。

诺诺:毛笔蘸墨水多了,嗒嗒滴,怎么办啊?

孩子们发现,墨汁水量的多少可以调墨色的浓淡,使用毛笔时笔锋及用力大小可以影响线条的粗细,宣纸遇水会渗水易破,等等。在孩子们的尝试、操作中,水墨画的一些注意事项被总结出来。孩子们还提出新的问题可不可以用别的工具代替毛笔7于是,新的水墨活动又生成了,我们尝试了用牙刷、海绵、钢丝球、羽毛甚至树枝当画笔……

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探究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技能。要给孩子留下自己思考的余地,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们。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孩子,如,“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有什么好办法?”等。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爱,多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鼓励、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自己找到答案,比直接从老师、父母口中获取更让孩子有成就感,更有信心。

梁丽清老师: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

幼儿园种植区里一盆长得高高的麦苗突然倒了。小宝发现了,赶紧来告诉老师“老师老师,我们的麦苗出事了。”他的呼叫引来了大家的围观,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A:可能来过小偷,是小偷把它弄倒的。

B:是小猫跑进教室来了,小猫把它踩倒了。

C:是不是麦苗死了?

听着孩子们的议论,老师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是谁都没有亲眼看见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老师有一个主意我们重新再种两盆麦苗,红盆麦苗放在窗台,绿盆麦苗放在阳光晒不到的室内。这回我请你们仔细观察和记录,当一名小小侦探,一起来发现事情的真相。”

孩子们重新种植了麦苗,并自由分成两组。老师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孩子们还自己讨论决定每天最晚回家的孩子负责检查门窗。

孩子们发现红盆麦苗长得特别快。突然有一天,红盆麦苗倒了,孩子们纳闷这回不可能是小偷和小猫搞的鬼,因为每次回家前我们都检查过,活动室也锁住了门窗。为什么还会倒呢?麦苗这么绿,不可能死的,和爸爸妈妈查过资料,知道死的植物都是干枯的,或者根部有腐烂的东西。那是为什么呢?

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又惊叹种在室内的绿盆麦苗也倒了。

突然,琪琪说我觉得,是麦苗长得太高了,所以倒掉的。因为这两盆麦苗是长得差不多高的时候倒的。老师惊叹孩子们自我排除可能、自我还原真相的能力。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孩子探究行为的发生来自于他们自身感兴趣的事情。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老师不要急于给答案。要引导幼儿实践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如,猜想、实验、比较、观察测量、排除可能,讨论总结,等等,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接近科学探索。

这次的探索活动并没有结束,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为什么麦苗会倒向窗台的方向。探索是孩子成长的开始,当孩子接近真相的时候,老师可以提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徐晓霞老师

做好引导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多家长习惯性站出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应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解决、去总结。家长需要做的是做好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才会从中收获到更多。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孩子转换情绪、解决问题。

1.共情、陪伴、激励

在孩子遇到问题产生困惑、愤怒、悲伤等情绪时,家长要尽可能地与孩子共情,让他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并且愿意给他支持,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得到控制。另外,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是个辅导者,在旁鼓励和引导孩子。

2.提供资源而不是解决方案

我们要肯“浪费”时间陪伴孩子,等着孩子自己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在孩子面对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资源,而不是提供解决方案。

3.学会提问题,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学会做一个会提问的家长,给孩子启发,引导孩子主动思考,总结原因,让孩子在下一次出现同样的问题时能规避相同的错误。

张凯诺妈妈:

让孩子开动脑筋

女儿刚上幼儿园,喜欢问“为什么”,我总是尽量耐心细致地回答,可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经常让我力不从心。

有一天,孩子突然问我“人为什么会死?”我解释说人的年龄大了,身体就会衰老,生病到一定程度,器官衰竭,人就会死。可是孩子并不满意我的回答,反问我“不是有医院吗?不是有很多科学家吗?”我明白了,孩子应该是想起了小伙伴的医生爸爸带他们参观医药馆的事了,认为医学技术发展了,人就不会死了。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问孩子“人如果不会死了,那会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下,说“我不知道。”我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几天后,我再问孩子,孩子这样回答我“丽丝说,人如果不死,一直生活下去,就会越来越懒。”“梓宣说,如果人不死,地球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我觉得,对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成人并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比给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反过来问孩子为什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经常问问他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7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不断地问为什么,让孩子为了寻找答案而开动脑筋。

辰宝妈妈

培养探索的兴趣

随着辰宝逐渐长大,他懂的事情越来越多,提的问题也更五花八门了。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觉得不理不睬不是办法,有问必答也不是上策,我总是鼓励他、引导他,和他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辰寶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我是跟爸爸姓,都姓潘,为什么不跟你姓何呢?”我意识到,他对姓氏文化产生了初步的兴趣。我想,何不因势利导,让他自己去探寻姓氏文化这个大宝藏呢?于是我答道“对呀,跟爸爸姓是中国的传统,所以通常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但是也有跟妈妈姓的,你想知道吗?”他的兴趣被勾了起来,急切地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呀?”见时机已到,我就上网和他一起查找相关视频、资料。这个问题解决了,紧接着他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姓呢?”我就鼓励他去做调查可以先找找你们班级里有哪些姓,也可以问问我们小区里的人的姓。后来就自然地过渡到学习百家姓,我们深深地为中华姓氏文化的博大而感叹。所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激发他的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兴趣。

猜你喜欢

麦苗老师孩子
红绣鞋
小雪花与麦苗儿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胃弱喝点麦苗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