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典诗词的“沉浸”式体验

2019-03-20刘颖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字

刘颖

古典诗词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积淀与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课堂的诗词学习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必要对古典诗词学习进行“沉浸”式的体验探索,让学生体验古典诗词的文字之美,意境与想象之美,情感之美。

一、古典诗词的“沉浸”式体验

沉浸体验也叫沉醉感,是指个体将精力全部投注于某种活动当中以至于无视外物的存在、甚至忘我时的状态。他是个体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感受,这种感受能够给人以充实感、兴奋感和幸福感。因此也被称为最佳体验。所谓的古典诗词的“沉浸”式体验就是学生个人的精神完全投注与古典诗词的学习活动中,其思维能深入文字背后,并与作者的写作状态与情感产生“共情与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体验。

二、古典诗词学习的误区

粗暴的背景呈现,缺少了自主的“沉浸”

学习《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教师在教学伊始就出示了杜甫的生平与经历,在学生初读交流后就出示了当时安史之乱的写作背景,在没有与诗“共情共悟”时就拓展了杜甫诸多描写战争的诗篇。一次次的呈现粗暴地干涉了学生自主“沉浸”的体验,截断了学生自主感悟的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粗暴呈现不仅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古典诗词学习的“沉浸”式体验探索

1.古典诗词学习要体验诗词的文字之美。

诗是美的化身,是灵魂的吟咏,创作一首诗词就是表达一种情思,绽放一段人生,而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我们只有“沉浸”入一个个文字之中,吟咏、思索,才能体会汉字构字的巧妙,才能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妙,才能融情悟境,感受别样的人生。

在学习《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我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歌后谈谈对该诗字词的感受,其中一学生谈到了“戍鼓断人行”的“断”字,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沉浸”入“断”字当中。

师:你们理解得很到位,我们看看繁体的断字(投示“斷”),断字的右边是“斤”,斤本义就是斧,左边是丝线,有斧断丝之意。斧也是战争的兵器,它能斩断音信,斩断问候,可是却斩不断……

生(齐):人的思念,人的情感。

在此环节中,围绕着“断”字,一字立骨,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继续锤敲,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沉浸”入其中,学生不仅懂得了“断”字构字之美,更理解了“断”字包含的丰富的内容,为“断”字背后丰富的“绵绵不断”的情感体会铺了路。

2.古典诗词学习要体验诗词的意境与想象之美

课堂造境是课堂学习不可或缺的艺术化的辅助行为,可以增添课堂情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强课堂立体化的厚度,而古典诗词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想象,若能通过想象的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就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出原生态的文本情景,从而达到文本之境与课堂之境的联通,文本之情与学生之情的融通。

师:鸿雁传书,“雁”在古典诗词中经常代表着“思念”的意向,大家能回忆一下古诗词里含“雁”的句子吗?

生2: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生3:还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生4:“一雁聲”中的“一”有形单影只的意味,与“雁”组合表明这是孤独的思念,体现伤感之情。

师:嗯,一声“雁”鸣,“故乡”在心头,一个“一”字,包含几许孤独与无奈。

诗词本是有情物,当阅读主体通过诗词的语言文字“沉浸”入诗词波澜之中,感受诗词情感激流的冲击,其内心深处绵绵的阅读之情也很有可能会被唤醒,当两股激流相互冲荡互为融合时,那就是古典诗词阅读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文字
诗词书法作品
文字的前世今生
【诗词篇】
热爱与坚持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梦中的文字
种出来的“逍遥居”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