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语文之美

2019-03-20贾桂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诗意读书

贾桂霞

虽然语文考试带来的对语文教学功利化的过度追求,导致有些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缺失,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数理化等自然学科混为一谈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使得有些语文教学缺失了语文美,即使如此,在喧嚣的教育领域,在火热的教学改革中,语文学科仍然保有独特的个性和光彩。让所有的学生能够领悟语文之美,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这是一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让语文课荡气回肠的于漪,富有才情、把语文课演绎得如诗似画的袁卫星,从不使用多媒体却让语文课暗流涌动的程祥,等等,许许多多在语文天地绽放奇葩的专家学者为追寻语文之美提供了这样的启示:

一、语文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

有人会说,现在的语文教师许许多多没有了诗意,根本没有必要保存住诗意。因为许多学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波于家门校门,挣扎于无边题海,几乎没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甚至连春游秋游活动都被明令取消,而语文教师无力改变这种校园现状,怎能在课堂中保存住诗意?一些学生因为功利的教育,过早地消失童真,消解情趣,在利诱与威逼驱动下读书学习,面对这一切,语文教师也无法诗意地生存。看一看学生的作文,充斥的是假话套话,小小年纪就学会口是心非、巧言令色、诌权媚俗,语文教师怎能将诗意传递?其实,语文教师的诗意是一种浪漫,是一种创造。王桂芝的《班主任日记》,其中一篇是《渴望绿手指》,写的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春天的感悟,这就是一种浪漫情怀。可以带领学生丁香花下读书,齐园里面观景,蓝天下放风筝,语文教师缺少了幻想,缺少了浪漫,缺少了生活的激情,便缺少了语文的美丽,缺少了教学语文的创意。教育专家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列出理想型教师的九个标准,其中第一个标准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也就是说,语文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且会“煽情”的人,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要彰显自我个性

魏书生之所以成为魏书生,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程红兵之所以成为程红兵,是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个性。特级教师王菘舟对他的徒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大自然里没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语文教师。即使年龄、学历相同,但是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才情、特长等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所以不同教师的语文课也该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套用,每个教师都应该找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凸显在语文教学中。比如,有两个语文教师,一男一女,执教同一篇文章朱自清的《春》。在授课过程中,男教师加强了教读的力度,男教师本身声音比较浑厚纯熟,授课富于激情,于是课堂上表现出“凝练硬朗”即“阳刚”的特点;而女教师则由于突出了情感教育和语感训练这两个环节,故而教得回肠荡气而又丝丝入扣,表现出“醇厚细密”即“阴柔”的个人味。教无定论,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堂凸显个人语文特色。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总之,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各方面,都应尽量显示出自己的个人审美风貌。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影响和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这样的语文课也是缺乏“语文味儿”的,这样的语文教师也是无法让学生从心里崇敬的。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自身榜样的力量,能够引领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作画尚且如此,为师——为语文之师,更是如此。“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咏,楚辞世界巫风神话的幽怨对话,魏晋士子的生命自觉,盛唐之音的气度恢宏,宋元山水的迷我忘我之境,明清之时的纷繁世俗图景……都需认真品味。老舍的文字是漫画,尽显风情;鲁迅的文字是木刻,力透纸背;余秋雨的文字是水墨,意蕴深刻;张承志的文字是油画,色彩浓烈;……都该细心欣赏。安徒生的童话以虚构之笔昭示给世人美所能达到的程度,巴尔扎克构筑一座座语言及命运的迷,艾略特打开了一片意象与文明的荒原,……都应默默体会。用教师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热爱读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达到以上这三点,最起码离学生喜欢语文、离成为理想的语文教师就不远了,离语文之美也就更近了。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诗意读书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语文课文
永恒
冬日浪漫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