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追求与人的涵养

2019-03-20刘诗洋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刘诗洋

摘 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追求及其中体现的人的涵养直接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形成。本文分别就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追求及汉语言文学体系中所体现的人的涵养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深化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内涵追求 人的涵养

前 言

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累积的对于幸福美好加以内涵追求的重要载体,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着人的理念及人的涵养,并在汉语言文学的语音表达及文学词汇等各个层面加以体现,这种情况下,要想深入了解并体会汉语言文学,就需要从其内涵追求及人的涵养入手进行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追求

(一)汉语言文学对于真的内涵追求

中华民族在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特征就包括对于真的追求。汉语言文学作为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真”的内涵要求,可以从现实层面及本质层面进行分析。就前者而言,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现实生活并反馈于生活的,尽管个别作品可能会高于生活,但其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本质并不受到影响。对于汉语言文学而言,真实的生活实践是其创作基础。以《官场现形记》为例,该作品就是取材于近代中国官场的真实情况,故事主体包括皇帝、官员乃至小吏等,开创了中国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就后者而言,汉语言文学作品是作者内心世界在文学领域的投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对作品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及动作细节等能够体现人物情绪波动的因素进行描写,通过这种情况反射作者的内心,或者反射作者所处时代的普遍心理。比如《四世同堂》中主人公祁瑞宣的心理活动,体现的就是国难临头时中国社会的普遍心理活动,通过对本质上的真实加以描写,该作品才更加动人。

(二)汉语言文学对于美的内涵追求

汉语言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美感,这种美并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的工整与韵律,也在于对于内在美的追求。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美,外在层面上可以归结为诗词等作品的工整与押韵,以及各种华丽辞藻的堆砌;内在层面上可以归结为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唯美意境。比如: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燕飞人静画堂深。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

一句一意境,很好地塑造了哀怨缠绵的艺术形象。

另外,汉语言文学对于美的追求,还可以归结为汉语言文学作品大多劝人向善,在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对于善的崇尚及对于恶的抵制。善的美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就以极为简单通俗的语言设计巧妙的故事情节,以明清时期的道德体系探讨惩恶扬善的思想内涵[1]。

二、汉语言文学中人的涵养的具体表现

(一)语言表达方面

就语言表达而言,在汉语语言中充分体现着趋吉避凶及婉转优雅的表达心态,比如汉语言文化中,汉字对应单音节,而汉语语言含义的复雜,决定了汉语难免存在各种同音字及谐音字,许多情况下,同音不同意的情况会决定汉语言的使用。比如《易经·坤》中“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其中的“馀”在长期的流传中,逐渐演变为“余”,由于“鱼”与“余”同音,人们用“年年有余”的谐音“年年有鱼”来祝福“每年都有多余财富”,象征生活的富足,并由此而使除夕新年时我国大部分族群团圆饭的饭桌上都必须有“鱼”,以作为趋吉避凶的象征。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消除,但在我国,语言的发音依旧有诸多忌讳,比如“发菜”由于谐音“发财”而被大量采掘;“6”“8”等数字由于谐音“溜”“发”而被大量使用,“4”等数字由于谐音“死”而被避之不及等。

(二)文学词汇方面

汉语言文学创作及流行过程中,人的涵养在语言词汇中也有所表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包容与开放的族群,千百年以来,中华民族经历过多次外族入侵及民族融合,这些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相互影响,不仅没有使汉语言文化中断发展,反而与汉语言文化相互融合,成为汉语言文化长远发展的重要养料。比如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东传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中华人民的普遍信仰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及涵养带来巨大影响,其中许多佛教词汇,如“婆娑”“刹那”“现身说法”“前因后果”等都是由于佛教汉化而产生的,并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明清之后,我国国门被重新打开,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许多外来词汇被借用,通过音译、表意及直接借用等多种形式而被收录在汉语言文化词汇体系中,比如音译的“尼古丁”“幽默”;表意的“电视”;直接借用的“GDP”等,目前都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结 语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结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成果的重要总结与文化积淀,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要想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汉语言文学,就需要对汉语言文学内涵追求及其在人的涵养的具体表现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 赵立新.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追求与人的涵养关系小议[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8):195-196.

[2] 刘珊珊. 汉语言文学之追求与人的涵养问题分析[J]. 北方文学(下旬), 2012(11):195-195.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探析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浅议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