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课堂形式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19-03-20吴金凤
吴金凤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有着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优化课堂形式作为一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以优化课堂的形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课堂 提高 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知识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敲门砖,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耳濡目染的过程,所以学习语文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在当下,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克服重重困难,优化语文课堂,将更全面的知识更好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下来我将阐述几点优化课堂的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授课时,教师是课堂的执行者。而如果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很好的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对获取知识具有了主动意识。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备课,还要研究怎样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以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在课前,教师发布预习任务,让同学们提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个“难关”,让同学们“闯关寻宝”。这样不仅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问”作为一种思考型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前,先有“疑”。如果能够实现让学生先“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想要学生做到“问”,将疑惑问出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小学语文有一课讲到,一个科学家对几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说在装满水的鱼缸里放入一颗石子,鱼缸里的水会溢出来;但是放入一条金鱼,鱼缸里的水就不会溢出来,这是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小女孩感到很奇怪。于是她回家做了实验,发现在装满水的鱼缸里放进金鱼,鱼缸里的水也会溢出来。她十分生气的问科学家为什么提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于是科学家回答她,为了让他们知道“科学家说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在讲这篇文章时应该告诉学生要敢于质疑权威。同时可以开设专门的一次质疑课程,授课过程中设置一些争议的问题,课后让同学们进行质疑,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大胆质疑的精神。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道具、视频、音频、图片等,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舒心的环境下学习,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教室进行布置。例如设计板报,装饰教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在保证学习进度的情况下,为学生们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影片的片段。让学生们感受到五壮士“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勇敢的大无畏的精神”。同时利用影片悲壮、感人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他们的精神。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也是一个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式。语文是一门欣赏课,正确欣赏课文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效果。教师应该采取师朗读、生朗读、听朗读三种形式来带领学生学习朗读。比如可以首先让学生认真听一遍课件上的朗读,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朗读。学生在听教师朗读、课件朗读时已经收获了一些朗读的要领。再由教师提问学生进行朗读,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朗读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学习语文的精髓。
四、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讨论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让语文课更加高效的开展。为了进行更好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模式进行讨论。同时在分组时,也要注意合理的分配,小组之间要实力均衡、男女均衡。
以学习《古诗两首》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带领同学朗读古诗、并讲解古诗后,教师提出问题,“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时,教师要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同时监督学生有没有认真讨论,在小组回答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为学生们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条件,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探究性学习能更好的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出新见解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对于很多事情,都会问“为什么”。教师应该对这种行为表示支持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新见解的能力。
创新意识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写作有着很大帮助,小学生敢于想象,再加上合理运用文字,就能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应该避免的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看似不合理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批评学生。教师在小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该认真解答、细心讲解,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生由于思维活跃、并且思想没有形成固化,很容易提出新的见解。对于小学生提出的不符合常理的见解,教师对此,应当细心讲解、循循善诱,而不应该批评学生。在教师的细心讲解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结束语
优化课堂形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优化课堂形式应当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出新见解能力这几个方面下手。为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刻不容緩。
参考文献
[1] 别新均.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02:223.
[2] 陈艳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