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2019-03-20仁青卓玛
仁青卓玛
摘 要: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提供参考与借鉴。期待为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前 言
中学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教育是丰富与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力量。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与输送思想意识水平高、文化底蕴扎实的人才,推动祖国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深入挖掘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语文看成是某种工具,不注重对语文中人文内涵的挖掘。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传授知识的意识非常强烈,片面的认为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语文教育的另外一种职能,那就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若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就要深入挖掘语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1]。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往今来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极高,在很多朝代中都将礼仪进行了制度化处理。例如,《礼记》是我国经典文学作品,其是阐释我国战国到秦汉年间礼仪制度的名著,其中蕴含着中华儿女对于礼仪的关注与认可。而在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中,关于礼仪的内容绝不罕见,例如《论语》中所讲到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在《鱼我所欲也》中的“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传承而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对于正处于价值观成长与行为习惯养成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讲都具备极高的教育价值。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意识的将传统文化教育整合其中。进而深入性的挖掘在语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进而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二、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多元文化价值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中学生急需一种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取向的熏染,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认知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优良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提高与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以古诗文为例,诸多古诗文中都蕴含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中华诗词文化的功能,引导学生体悟古典文学的魅力,感知古人的智慧,在古诗文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体悟韵律美、文字美、精神美、道德美,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抒发情怀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对于中学生来讲,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意识水平,感受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作为现代中学生来讲,不仅要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例如,在《岳阳楼记》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进而深入认知自身在新时代中所肩负的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延伸与拓展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与目标。而在《登岳阳楼》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在文字中赋予的情怀与感受深入性的理解与洞悉。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所呈现的就是洞庭湖与岳阳楼那宏大而壮观的景色,而之后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体现的是作者在洞庭湖与岳阳楼的大好河山中孤身飘零、落寞凄凉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艺术中的形式美与情感美,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感知中国诗词艺术的内涵与精髓,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为民族文化而骄傲的情怀。
三、变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教师必须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推动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的整合、语文基础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整合、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整合。
第一,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的整合,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既要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又不能以传统文化去桎梏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要将传统文化置于时代变迁的语境下,从而使得当代中学生与时俱进的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第二,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文字教育的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时效性。以古诗文教学为例,教师不能过分重视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挖掘文化内涵的能力,如针对《岳阳楼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字词语句,还要引导学生感知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感,最终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第三,想推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整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同时,不仅要引导当代中学生去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传统文化理念,从而使得当代中学生可以知行合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价值是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延伸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培养与提升中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需要,也是深化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希望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挖掘是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 李季.试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22.
[2] 赵芸慧.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体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