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2019-03-20陈红伟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陈红伟

摘 要: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现状,并从幼小衔接的视角探讨了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可以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数学课堂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儿童的智力发展是一个不均衡的过程,小学一年级正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数学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特别是教学游戏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也普遍存在适应困难,如何实现自然过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相关教学、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现状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良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积极的引导。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不能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总是三分钟热度,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导致上课小动作不断,甚至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的学习基于一定的运算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是目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没有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的表现就是审题不认真,经常写错或漏写,甚至抄袭他人的作业。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和习惯进行积极培养。因此,深入探讨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我国从事儿童教育事业的相关人员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級数学课堂教学

(一)系统断层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出现断层,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幼儿园在进行数学教学时,经常会拿生活中的物体来举例或者进行操作,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逻辑的直观印象。但是小学教学更加偏向抽象思维的学习,通常是通过练习和测验来完成的,这种具体和抽象的断层就导致儿童在进入小学后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效大幅降低。

(二)教学差异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数学教学差异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两阶段休息时间和教学时间安排比例的不一致,此外还有教学环境的改变,最后就是由于小学阶段作业布置、家长期望、学习目标的增加导致儿童学习负担的增加。这些差异都导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出现适应性的问题。

四、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年级数学课堂的首要目标。具体来说,第一,要与生活充分结合。一年级的数学比较简单,主要是加减法的计算,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改变以往固化刻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第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过分准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创新了许多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第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需要结合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认知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其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一年级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多种认知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针对提高认知能力的专门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感知能力的训练。数感和空间知觉与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目前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比较缺少对于物体数量、体积、长度、距离等参数的直观感受的培养。(2)注意力训练。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直接影响了课堂质量和学生成绩。目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通过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并结合各种多媒体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够增加一些专门活动训练学生注意力的转移、稳定性和广度,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3)记忆力训练。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开展记忆力训练在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记忆的动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长时间记忆。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采取不断重复、建立规律、及时复习等策略。(4)想象力训练。丰富的想象力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种可能,提高一年级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主要靠引导学生感知生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增加数学学习的创造性思维。(5)思维能力训练。数学课堂中对于数学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理解都基于一定的思维能力,为了实现小学教育的自然过渡,抽象数学思维的训练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直观感受积累经验。(6)观察力训练。观察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的促进一年级学生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并最终运用数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具体方式有找不同、找规律、拼图等。

参考文献

[1] 谢育来.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09):117.

[2] 邵丽娟.浅谈教育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42.

[3] 陈思忆.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10):51-57+64.

[4] 朱亚洲.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55+57.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