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2019-03-20徐园方丽敏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开心果本课尝试

徐园 方丽敏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的核心教育主题为“有创意地生活”,按照学生的生活聚焦“日常生活、游戏、环保、学习”四个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进行创新尝试,养成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全方位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在创新中成就学生成长的目的。

第一单元聚焦“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挑战、勇于尝试,学会调节情绪,体察、关心身边的人,促进积极、愉快的态度养成,通过做事学习做人。该单元由《挑战第一次》《学做“快乐鸟”》《做个“开心果”》《试种一粒籽》四课组成,以“让我试试看”为中心,从“尝试做事”和“快乐做人”两个维度展开。

“尝试”是本单元的关键词,每一课都有涉及“尝试”的内容。尝试做事不仅会与成功相伴,还会伴随挫折和失败,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观念,即成功与错误都是成长的重要资源。从错误中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试错,还要善于把做错的事情、做得不成功的事情、做得不好的事情都作为宝贵的成长资源,更要有包容学生犯错的心态,使其感受尝试带来的成长体验,具备敢于尝试的勇气,养成敢于尝试的习惯。

【第1课《挑战第一次》】

第1课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通过回顾与分享挑战“第一次”的经验,引导学生懂得敢于挑战、勇于尝试对成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辨出可以挑战的生活事件;通过现场挑战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挑战的积极体验,坚定勇于挑战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学习不同于一般书本知识的学习,它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也是教材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

第1课的第一板块“我的第一次”,不只是为了导课,而是为了让学生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中有关“第一次”的体验,发现挑战对自我成长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使其在不知方法、不知对错的背景下,能思考自己过去的经验,学习他人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生活的出路。

本单元里每一课都需要用到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也都有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因此,希望教师抛弃“作秀”的顾虑,认识到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的益处:一是能引导学生提前进入道德话题的思考以及道德情感的铺垫;二是能引导学生收集课堂需要的相关生活经验材料,反刍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便与新的道德经验产生有机连接;三是有了这些生活素材,课堂交流才会更加充分和有效;四是引导家长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学校道德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好合作。

当然,教师布置课前准备的要求应尽可能做到具体、明确,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心理负担。以第1课为例,教师布置了课前收集“第一次挑战”材料的要求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第一次”(包括当时的情景、自己的状态与心情等);收集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照片、视频等。在课堂回顾中,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能力,有意提供了分享句式“我要分享的是第一次______,当时我___岁。我参与第一次挑战是因为_____,当时我的感受是_____,挑战后我的感受是____,家人(爸爸、妈妈等)当时对我说_____”这些具体的要求,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对过往生活经验的反思与提升。

2.活动还应指向实践智慧的获得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开展有益的活动对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技能,提升价值判断能力,以及促进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活动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在某项技能的展示中获得情感、经历的体验,还应指向实践智慧的获得。

例如,教材的第三板块“我们一起来挑战”就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学习挑战的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在第二板块“我还想试……”中,通过辨析明确了可以大胆试、不能试、他人帮助试的挑战内容,因此本环节首先关注挑战方法的学习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看似学习挑战的方法是看得见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养成和树立与同学共进、共同面对挑战的成长观念”才是深层次的教学目的。第二层是现场挑战的体验。小学生对一些没有做过的特别是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做的事,往往缺乏挑战的勇气,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所以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挑战内容,以激发学生现场体验“第一次挑战”的勇气,体验挑战带来的成长感,逐步强化“没那么可怕”的感受,避免日后遇事畏缩的心理产生。

总之,教师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获得有生命力的生活认知、相互帮助的成长方式和乐群的生活态度,形成有生活根基的道德情感、意义领悟以及价值认同。

【第2课《学做“快乐鸟”》】

本课从儿童与自我的角度,引导学生过愉快、积极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看待生活中常见的“不开心”情绪,辨识不同情绪的道德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排解消极情绪的基本方法。对此,也给出两点教学建议。

1.辯证看待快乐与不快乐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本课的编写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无论是快乐还是不快乐都是有价值向度的。辨识正当的快乐和不正当的快乐是保证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的前提。这种理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养成和锻炼才能获得的。

以往编写教材(包括心理教材),对情绪、情感的调节只侧重单纯的调节技巧,从不涉及价值辨析。这种编写理念,容易造成学生一味追求快乐情绪、回避消极情绪的认知倾向。这一课“快乐门诊部”板块有意增加了关于情绪、情感的价值辨析,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快乐与不快乐,清楚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对的(哪个快乐没道理),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要回避或者能回避(哪个不快乐要挺住),这就与以往教材中直观对与错的辨析有了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建议该板块教学应与相关主题的心理辅导课有区别。当然,对二年级学生而言,不必拔高要求,只要懂得“快乐不等于好的、积极的,苦恼也不等于坏的、消极的;有些快乐,如捉弄人带来的快乐,是不正当的,是不可以去追求的”,就可以了。教师要强调生活中的不快乐是正常的,不用沮丧和害怕,可以借用“也有不开心的事”板块中的两则事例,说明在与人相处中,发生不愉快是常有的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懂得不快乐是成长的一部分,必须学会面对和承受。

2.学习换位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学习排解不快乐的方法。

排解不快乐的方法有很多,教材重点讲了“换位思考”法。副版绘本《蜗牛与寄居蟹》就包含着对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导,这是一个难点。换位思考,需要思维的灵活性,是生活智慧非常重要的品质,也是摆脱思维定式的突破点,需要从小加以引导。二年级学生只要了解“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处理方式”即可,以提升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接纳多元思维的能力。

【第3课《做个“开心果”》】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善于体察身边人的情绪状态,尝试对情绪不佳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身边人生活中的“开心果”,学习与身边世界和谐共处。小主持人的话“我不仅要让自己成为快乐鸟,还希望带给身边的人快乐”,说明了本课与前一课的递进关系,也指明了“快乐鸟”和“开心果”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对自我的关注,并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世界。因此,教学时要把握好两点。

1.明确“关心”和“开心果”的意义

首先,“关心”不是一厢情愿的。“关心”不是一种品质,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切的关系。关系的建立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要被关心者愿意接受这样的关心,或者说关心者必须以被关心者愿意接受的关心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关心,才能形成“关心”的关系。

其次,做“开心果”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开心果”是指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本课尝试着引导学生观察他人的表情、动作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体察他人情绪状态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即关心别人、让他人快乐是一种有责任、有爱心的表现,但绝不是无条件、无原则地取悦别人。教材童谣中最后一句“快乐别人我快乐”指出了“开心果”的核心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和运用。同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童谣中“快乐机灵还幽默”和“真诚赞美多助人”这两句进行个性化改编或续写,以更好达成教学目的。

2.放大细节,体味深意

教材提供的副版绘本《小狐狸找“开心果”》中,小狐狸不断问身边的人:“到哪里找‘开心果,人人见了乐呵呵?”这实际隐藏着小狐狸主动为家人和他人考虑的细节,充满善的动机,而家人的回答也隐藏着同样的细节。例如,小狐狸的妈妈说“听到你唱歌,妈妈乐呵呵”,也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快乐了,自己也就快乐了……这些细节,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放大细节,引导学生体味其中深意,以达成教学所设定的目标。

诚然,二年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让他人快乐”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让学生明白“不给他人添乱,管好自己,也是家人和老师的‘开心果,同样具有实际意义”。

【第4课《试种一粒籽》】

这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一节活动课。教学时可以结合我国正值春季这一大好时节,指导学生尝试开展种植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萌发、成长过程,并在种植过程中,感受活动带来的成长与收获。通过学习种植整合整个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在做事中学做人。

1.善于向当下生活学习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亲身体验种植的实践活动中获得道德成長,教学应将对自然的探究与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进行融合。二年级学生可能听说过、看到过关于种植的事,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亲自尝试过。

本次实践活动是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个对世界丰富、全面理解的过程。在开展种植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化,更要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使学生从收获和教训中,总结出种植不仅需要爱心、付出努力,还要懂得相关的科学常识,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通过学生与种子的“一起成长”,以及由种子带来的“收获”,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明白这就是自我成长,从而实现从关注知识技能到关注道德成长的转化。

2.区别相似内容在不同年段的目标定位

《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与《试种一粒籽》这一课有些相似,但实则不同。

从内容来说,前者在“花草面前要小心”板块中小主持人所说的“我们学着种些花和草吧”,是在强调一些与花和草在一起须注意的问题,更是提示学生要对自然保有兴趣,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学种一些花和草。教材只是倡议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并没有具体要求。然而《试种一粒籽》则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种植活动,体现了具体展开和强化的要求。

从目标来说,前者侧重让学生通过认识植物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共在感;懂得爱护花草,以及能够在与大自然相处时保护自己,与花草和谐共在。后者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受生命的奇妙,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体会通过实践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愿意过有创意的生活,在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坚持不懈下有收获。

因此,教师面对相似的课文,要把握不同年段螺旋上升的梯度和目标定位,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310003)

猜你喜欢

开心果本课尝试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尝试
尝试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