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儿童向少年过渡期的美术教学

2019-03-20吴锦娟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临摹写生涂鸦

吴锦娟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阶段中儿童向少年过渡这个时期,美术教学将如何开展的问题进行初探。通过分析了解,让美术教育者感觉到它的重要性,并去思考如何做好它。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写生及临摹优秀作品为儿童绘画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促进视知觉的进一步分化,使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危险期 涂鸦 写生 临摹

通过多年的美术教学我发现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7、8岁以前的儿童特别喜欢涂鸦,画画大胆、无拘无束,但到10岁以后,画画变的小,依赖性变强,绘画热情逐渐消失,有的就此不再画画,使绘画技能就此停留在低级阶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向少年过渡期出现的心理断层.如何帮助儿童克服这一心理障碍,更加有助于其在艺术上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一、对孩子心理的分析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解孩子的心理,儿童到了11—15岁属于学龄中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要求与大人平等,然而他们还缺乏平等的条件。这时的孩子特别偏激,非好即坏。他们常幻想做出些惊人之举,可既不为此做出必要的准备,又缺乏实现这惊人之举的耐性和韧性,因此常常把这一时期叫做过渡期,又称为“危险期”。在这个时期中,尤其在他们的绘画方面有比较大的变化。

其次,从绘画心理发展历程看,7 、8岁——11 、12岁儿童的绘画发展正从意象期向写实期过渡,即从“模式化”视觉经验性描绘向写实性描绘过渡.如果我们不特别关注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必然造成学生绘画心理障碍,形成学生美术的困难期。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就是他们开始蔑视自己儿童时期的画作了,认为太幼稚。他们把儿童时期的一些好的东西,也会当作“污水”一起抛掉。他们的绘画开始注重写实,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技能水平达不到自己所希望表现达到的,即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画出的东西自己觉得不满意,甚至比别人更厌恶,很多孩子从此对绘画失去了兴趣。因此,研究少儿绘画“危险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少儿绘画教学中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但如何使孩子们从绘画“危险期”阴影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等能力的健康发展呢?

因此,我认为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说应该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写生及临摹优秀作品为儿童绘画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促进视知觉的进一步分化,及在认知水平提高的同时,以加强对外界事物的写生观察和优秀作品的临摹作为桥梁,提高绘画表现技巧,改变“模式概念化”的视觉描绘,增大头脑中客观表象的含量,达到手、眼的逐步协调,向写实性绘画迅速过渡。但如何进行观察写生训练呢?

二、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绘画教学

1、对外界事物的写生训练

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它是初学者和画家锻炼绘画表现技法和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绘画技巧的重要方法。用来作画的工具也是多种(铅笔、钢笔、彩笔等)。儿童早期绘画都倾向于平面化,多用彩色水笔作画。而对空間的深度认识不足,加强写生训练,从室内到户外,从二维到三维,及丰富了学生的表现手法同时又用多变的题材内容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进行手、眼协调的初步训练,逐步改变手不听用,画出来的线条、形体达不到预定目的的毛病。训练过程如下:

①几何形体的写生:

进行几何形体的练习多用铅笔,便于修改出准确的结构形体。更重要是为了使轮廓在儿童头脑中得出印象,理解线条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几何形体和几何形体组合来理解轮廓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和科学性,这是其它少儿绘画如:简笔画、国画所不具备的。根据不同层次年龄逐步溶入形体比例结构透视空间节奏等,不断加强学生新的感性认识,从平面向立体过渡,保持学生绘画热情和新鲜感。

②室内静物写生:

在引入几何形的写生一段时间之后,逐步引入室内静物写生训练,把对象或对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其相同相异及其关系。同时进一步对静物间的整体关系,空间关系等进行训练。由于生活中的静物种类比较多,对于选择对象要仔细观察。因此再作画时要细致描绘。

③户外写生:

在室内写生训练基本上,要进行户外观察写生,描绘生活的事物,如:房子一角、车站、菜市场自己的家等题目,让学生观察写生,并逐步变成随时随地观察,描绘外界事物的习惯,自然进行观察和表现外界事物的角色中。并用钢笔等易携带掌握的工具线描写生,运用室内写生的一些整体观察的基本知识不断积淀头脑中的客观表象,增大其储存量,同时,提高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能力,培养整体观察的习惯,提高绘画表现技巧,增加儿童的自信心,逐步追求绘画特有的审美竟境界。

2、对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学习

小学美术课本中介绍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大师,因此儿童向青少年过渡这个阶段,在欣赏作品方面要进入一个高层次,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当学生与高层次的绘画作品接触多后,对其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当他们对艺术产生一定兴趣后,就要去临摹自己认为好的艺术作品。接触多后,对更好的艺术品和艺术家就会崇拜,认识水平也会产生飞跃。因此让儿童临摹层次较高的优秀作品,使他们能体会到别人创作时的感受及一些绘画性的表现技巧,以弥补其绘画表现语言的不足和贫乏,帮助初学者掌握一定绘画技巧。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都从临摹中得到很多启发,虽然从儿童阶段心理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弊病,但由于加入了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写生训练及对临摹方法的灵活处理,也会取得很大的收获。

①照实临摹: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美术大师在初级阶段都要进行照实临摹前辈的优秀作品。通过对其表现手段、形式、色彩、构图等完全照实临写,重在技法的探讨学习与继承上,观察它的构图是什么、色彩的运用及表现手法有什么新意并把它吸收借鉴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从不同的角度揣摩一下原作者的用意,使自己的眼界得到提高。

②临摹表现技巧:

不同的绘画种类如国画、油画、水粉画、版画、漆画等都有不同的技法。就拿水粉画来说,不同的人对色彩的观察,体现出个体差异,对同一对象,同一环境,每个人的色彩感觉各不一样,有的偏暖、有的偏冷、有的偏深沉,因此在临摹中改变原作的基本色调,重新建构原作的色彩框架,重在研究原作色彩的表现技巧,对色彩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将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笔法表现,具有个人独特的创造性。

③临摹色调:

在构图造型等方面进行改变,而运用原作的色调{冷调 暖调}感觉,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创造的空间,发挥其创造力,想象力,重在学习色调的构成及色调的倾向,让临摹创造出新的画面, 新的意境出来,

通过这样训练之后,让学生的意象表现、绘画技法和认知水平同步发展,儿童就不会产生困难期所具有的中断感和畏难感,使儿童早期的绘画热情和兴趣的到及时的发展延续,顺利通过儿童到少年这一绘画困难期,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绘画技巧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2] 《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儿童美术教育的真谛》山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临摹写生涂鸦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一种便利型的红外临摹绘画辅助笔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