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中层干部需增强四种意识

2019-03-20欧群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增强中层意识

欧群

[摘 要] 学校中层干部是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桥梁纽带和骨干,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层干部,需增强政治意识、角色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角色意识就是增强责任意识,就是要知道自己这个岗位、这个环节在学校整个工作链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自觉做好职权范围内的事。增强奉献意识就是要做好吃苦奉献的准备,有承受委屈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不仅要在教书育人上体现,更要在学管理岗位上充分展示。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学会树立整体观念,遵守程序规矩,加强团结协作,学会顾全大局,以学校大局利益、长远利益为重,能识大体、顾大局。不同部门的中层干部,既要做到不越权行事,在工作上又能主动“补台”而不要“拆台”。

[关键词] 中层;干部;增强;意识

学校中层干部是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桥梁纽带和骨干,起着二传手的作用,一个好的二传手,死球可以变成活球,反之好球也可能变成臭球。由此可見,中层干部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层干部,需增强四种意识。

一、增强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鉴别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其中政治意识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意识,是重要基础和全面统领。这一意识增强了,其他意识的增强也就有了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当前,干部选拔也越来越重视突出政治标准,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廉洁自律做出了明确要求,选拔使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形成了“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德,就是指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对德的表现好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增强政治意识,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当前,我们首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来提高我们干部的政治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执行力,践行立德树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校中层干部。其次在日常工作中,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要注意自身言行是否和党中央要求保持一致,是否和学校党委行政要求保持统一。要带头参加教职工政治学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教育。党员中层干部还要严格遵守《党章》要求,认真参加每次的党员组织生活,参加“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等相关活动,不能以任何借口为理由请假不参加政治学习和党组织活动,要真正在实际行动中自觉把党的政治要求内化为政治标准的实践,努力在政治要求上为全体师生做好榜样。

二、增强角色意识

中层干部角色的工作定位就是管理和服务。增强角色意识就是增强责任意识,就是要知道自己这个岗位、这个环节在学校整个工作链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自觉做好职权范围内的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聚精会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分管工作中,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成绩。当好中层干部,有没有一定的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敢不敢担当,是能不能当好中层干部的前提和思想基础。每位中层干部除要继续扮演好优秀教师角色,上好课、带好班级,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表率作用,更要扮演好管理者、服务者角色,协助校领导管理好学校。如果说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决策机构,校长扮演决策者角色,决定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那么学校的中层干部就是学校决策的落实队伍,扮演执行落实者角色,中层干部这支队伍决定着能否把事情做好、落实到位或再有所超越、创新。学校中层干部,无论是从一名优秀教师成长为中层副职,还是从一名中层副职成为领导一部门的中层正职,都不再仅仅是一名普通教师、一名优秀教师或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已是一名肩负学校行政管理责任的中层领导干部,是校领导的左膀右臂,担子变得更重。中层干部要不辜负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信任,明确管理岗位要求,了解岗位角色的义务、权利、规范,尽快熟悉分管工作,努力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文字总结能力,自觉地做到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大胆履行职责,抓住工作重点,敢于担当,主动负责和善于负责,尽职尽责做好分管工作。同时在工作方法上要多听取师生意见,注意发扬民主精神;对管理对象少一些刻板生硬的发号施令和简单的布置工作,多一些鼓励、表扬、激励和指导;要虚心向有管理工作经验的同志请教,多和兄弟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学会借鉴、借力,相互促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三、增强奉献意识

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奉献。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中层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学校中层干部在师生眼中大小也算得上是个领导,教职工对中层干部的评价标准比对一名普通教师的评价标准要高得多,因为此时中层干部已不单单是一位普通教师了,他在师生心目中已是名学校中层管理者,是一个部门的领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学校、代表着校领导,所以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只有做到带头实干,比一般老师更能吃苦奉献,别人才会认可你,愿意听你话、跟你干、跟你走,民主测评才会给你打高分。

不可否认,中层干部也是普通凡人,不可能没有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问题在于有极少数中层干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一旦个人利益和教师、部门、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或者个人要求一时不能满足时,心里就感到不平衡,感觉做干部比别人付出很多、吃亏很多,心理上不平衡,甚至有时不顾身份和场合随意埋怨、发牢骚,在教职工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使学校工作变得被动。这样的中层干部是不合格的干部,也一定不会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认可,更谈不上个人今后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一名学校中层干部,既然接受了中层任命,就要做好吃苦奉献的准备,有承受委屈的心理素质。学校中层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仅要在教书育人上体现,更要在学校中层管理岗位上充分展示,这才是学校和教职工需要的合格的中层干部。

四、增强大局意识

从国家层面看,凡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涉及国家命运前途的事,就是大局。从学校层面来讲,涉及师生的根本利益,涉及学校稳定发展的事就是大局。任何工作只有放到大局中去考虑和衡量,才能知道该不该做,如何去做。如果某项意见从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顾全大局。作为学校中层干部,需增强大局意识,工作上要学会顾全大局,以学校大局利益、长远利益为重。增强大局意识须着重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学会树立整体观念。所处位置的不同,往往决定一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校领导是从学校整个发展来考虑,是总体把握;而一名中层就具体分管某一方面,所考虑的角度更多的是从自身部门、分管工作考虑,是局部把握。两者不可能在各个细节上永远保持一致,这个时候,中层干部就要能学会换位思考,识大体、顾大局,坚决按学校要求去执行。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这就决定了学校中層干部是校长为搞好学校全局工作所配备的帮手,其主要职责就是帮助校长把握全局,搞好工作,完成任务。因此学校中层干部只能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围绕校长的工作思路去思考问题、规划部门工作,按要求履行好职责,而不能违背或者超越校长的意图和决策行事。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事前多请示,事中勤汇报,事后有结果。在工作结果的表态决定上,要充分尊重校长室的意见,和校长室保持一致。如果中层与校长在某个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而且不能达成共识时,不可固执己见,而应主动调整自己的思路,保留自己的意见,以校长的意见为准,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直至达到校长所要求的目的为止。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和老师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所以,学校中层干部除要按要求贯彻校长的决策和意图,同时还应该将老师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校长的看法和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反映给校长室,使校长能够正确判断和把握全局,对工作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及时调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要加强团结协作。学校的稳定和谐离不开中层干部作用的发挥,中层干部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应有包容的心态,正确处理好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位教职工,不可以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小团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抛开个人因素,不能有私心、偏心,要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必要时还应该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中层干部要大气,做到心胸宽广,不事事斤斤计较,努力做到小事讲公德、讲友谊,大事讲党性、讲原则。做事要兼容并蓄,以宽容制狭隘。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会上会下、当面与背后要表里一致,切不可背后传话、瞎议论,无中生有,做两面做人。

中层干部所属处室,对于学校来讲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而学校整体工作顺利地完成、目标实现,离不开各部门处室的通力协作。不同部门的中层干部,在工作上要克服本位主义,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相互协作配合,形成合作的氛围;要“补台”而不要“拆台”。实际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都有明确的分工,应做到分工不分家。有些中层以为只要自己干好工作就行,至于别的部门管不着,也不想管,别人管的事就是出了问题也不闻不问,甚至还在一旁说风凉话、幸灾乐祸,以此来突出自我。这样的中层干部心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明显缺乏全局观念,当其所分管部门工作遇到困难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其他中层干部的帮助。中层干部谁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单独地完成各项工作要求,这就需要中层干部能从学校整体利益和发展出发,在共同的目标下求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若有工作上的失误,也要做到相互“补台”而不“拆台”,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团结一心,共同进步,确保做到全校工作一盘棋。

三是要讲纪律,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中央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有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要自觉地以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故在前面。首先,中层干部要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全体教职工做出好榜样。例如,严格遵守上下班作息制度,不无故辜经常迟到早退,学校集会时候不随意讲话、翻看手机等,这些虽然看上去是小事,但如果是发生在学校中层干部身上,其性质就不一样,很可能会在全校造成较坏的影响。“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学校整个领导团队也会因诸如此类的“小事”,而在全体师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大打折扣,使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变得被动。

其次,作为部门负责人,应遵守上级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学校中层干部或多或少都有点权力,必须正确对待权力,在对内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要严格落实廉洁自律规定,绝不能因为廉洁自律问题而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遵守工作程序和规矩,决不可越权行事。同校领导一同研究工作、商量问题的时候,中层干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但讨论决定后,领导怎么交办就应该怎么执行,不能说我不能办或办不了。向领导请示工作时,不能搞多头请示,要讲程序,应先向直接分管的领导请示,不能越级,经分管领导同意也可再向上请示。请示报告时要既谈问题,也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考与办法。同样中层干部中的副职请示工作,一般也应先同正职商量,经正职同意后再直接向分管领导请示,否则,也不符合组织程序。但在特殊情况下,对一些重要的工作和事务,中层副职也可以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汇报时,如果主要领导提出了对部门工作的意见,汇报人必须及时向分管领导转达,以利于贯彻落实。此外中层干部要注意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例如,在公众场合,中层干部要做到少说多做,不该自己说的话,要坚决不说;领导讲话的时候不要随便插话,领导还没离开自己不要提前离开,领导还没发言表态,中层干部不可抢先下结论。反之就是角色的错位、不懂规矩的表现,必须坚决加以克服。

要评论一所学校的整体情况,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同样要评论一个学校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也先要评论这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领导班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工作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作风和后续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所以中层干部从第一天上任开始,就应感到肩负的重任,要通过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总结在工作中的得失,尽早使自己成熟起来,成为一名称职的中层干部,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增强中层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从“称职”到“一流”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对企业中层管理者激励问题的思考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