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奉上的乡情教育
2019-03-20彭敦运
彭敦运
一个MV或一段特殊的视频,就能让许多学生、家长乃至教师为之倾倒,这在以前似乎就是一个神话,可是,近两年这却是再平常不过了。
前几年,金港高中的班主任常为学生常手机进校园而纠结,而去年启动了“游研”活动后,“学生是否可带手机进学校”又难于作答了。
正因为难,所以才有讨论的价值。正因为需要讨论,所以才不断倒逼着教育坚持创新,坚持进步。
一边纠结一边笑
金港高中附近的长江边,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槐山矶驳岸”。电视讲坛专题栏目《江夏往事》,也利用信息技术与地方教材整合的方式,正式回应了长久以来学生和家长对“槐山矶驳岸”的关切。
这座驳岸,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翰林院学士(今人所说的“一把手”)张居正接到武昌知府的多次信函,经过一番斡旋后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打开国库拨出了一笔资金;武昌知府也发动地方官员和绅士们一起捐了一部分款,然后委托江夏县令,采用“和雇”的办法,招募能工巧匠,历时5年,才修好了这座经久耐用、大气磅礴的滨江驳岸。
所谓“驳岸”,就是沿江地面以下修建的护坡工程,旨在阻隔江水冲刷,防止江岸崩塌。其实,万里长江之上,古人曾建有数以千计的驳岸,这不,在金口下游不远处的杨泗矶,就有一座。
槐山矶的驳岸与杨泗矶全然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是规模之间的巨大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功能不同,以及设计理念和建筑技艺上。它全长247米,平均高度为7米(最高处9.3米)。它像一条灰色的长龙,静静地卧在槐山矶下;驳岸之上,就是树木葱茏的槐山(也叫“淮山”)。从江面向上望,黄色的江水、灰色的驳岸、绿色的山峰,色彩分明、层层递进,恢弘而秀丽,震人心魄。
两丈多高的花岗岩驳岸,一共分为三层,巨石砌就的台阶,依山就势。底层处因地势平缓,平均高度在1丈(3米)左右,宽有4到7尺(2至2.3米);第二层台阶的仰角依据山势有了大幅改变,层高在7尺(2.3米)左右,宽度也接近6到7尺(2至2.3米);顶层的台阶高度在7尺(2.3米左右),宽度却达到了1丈5尺(5米)左右。
在驳岸的顶层,还竖立有130根牢固的瓜棱式顶石头望柱,柱与柱之间,镶嵌着129块花岗岩雕凿的石栏护板,配有163块抱柱鼓石,美轮美奂。
驳岸的每层台阶上,都铺有一条宽阔坚实的纤道。纤道内侧,根据江水涨落和水流缓急的实际,为了方便船家撑篙或系缆,还设有多个“牛鼻式”的缆石,并用梅花桩式的结构深深地嵌入驳岸墙体,由下至上逐渐增多,三层共设有这样的“牛鼻”222个……
多少年来,多少届多少学子问住了多少老师:这驳岸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是什么人主持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这个工程?花费了多少银子?修建的经费从哪里来……然而很少有老师答得上来。
不是没有老师探究过这些,而是因为史料匮乏,精力不足,以往的成果有限。
高中的游研活动启动后,学校将身边的“槐山矶驳岸”列为地方课程,就这样,老师们来了,学生们来了,连大学的考古学教授都来了;洛阳铲来了,测绘仪来了,手机来了,连摄像机也来了……问卷有了,传说有了,“观察报告”有了,研究成果有了,就连介绍“槐山矶驳岸”的MV都有了,而且一下子冒出了30多个,接触的小主题多达十几个,介绍的角度五彩纷呈。
打开这些MV和不同的“小程序”后人们才发现,这些精彩的电子读物,原来都出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之手,这让许许多多的金港原住民刮目相看,让在上海通用武汉公司打工的成群白领大开眼界,也让许多老师一次又一次汗颜。
不过,老师们还是笑了,这是一种夹杂着大量纠结的、无可奈何的笑,因为他们不赞同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然而,这次为学校赢得成果,赢得鲜花和掌声的各种MV和小程序,恰恰都是学生们利用手机自行采集原始资源、自行制作与推送上网的。
一边欣赏一边继续纠结
上文所说的“MV”,也叫“音乐短片”,常见的是音乐搭配的照片集,或微视频集。这两年,MV得到广泛使用,而用得最多的地方,是聚会的人们展示参加聚会后的“脚印”,存储史料,以备回看。金港高中的学生借用这种形式,将采集的实物照片、历史信息、活动微视频用MV集合起来,配上自己键入的文字,介绍自己在槐山矶驳岸的游研成果,图、音、文并茂,震动了教师与家长的心。
通过这些MV和小程序,人们了解到,气度恢弘的槐山矶驳岸,不仅长,不仅高,而且建筑精巧;不仅具备了“保堤护岸”的强大功能,而且还能在湍急的江流中给船工许多支点,以“助船上行”。这种不同功能的完美整合,不仅让金矶头化险为夷,而且雄伟大气的布局,以及精美绝伦的建筑技艺,无意中又附加了一个可供人游览的功能,所以,几百年来,这里一直都是骚人墨客到金口不可不到的游览胜地,以至于留下“不看槐山矶驳岸,就没有真到金口”之说。
无疑,槐山矶驳岸是那个时期了不起的科技杰作,不仅体现了江夏先民的创新意识,也展示了金口人不屈不挠的品质与追求精致的工匠精神。今天,高中生制作和推送的MV与小视频,第一次以信息技术的方式,给成人们进行了一次最好的乡情教育。
例如,学生们推送的“小程序”,英文名是Mini Program,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只要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金港高中学生的手机不是用来娱乐,而是用于学习,用于“游研”的过程性资源共享和研究成果发布,这让许多人的眼睛为之一亮。
2013年3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槐山矶驳岸,虽然成了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可是金口古镇这张靓丽的名片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更没有几个人为之骄傲,因为天天与它打交道,见得太多了,似乎就平凡了。
可是,当年的人看都江堰,也平凡啊!但今天……
不错,几百年前的先民可能真的不懂什么叫做流体力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水探究的决心與意志,而且科学的发展本就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人们通常是先于掌握科学的原理之前,早就在利用该原理的形成技术。四川的都江堰如此,江夏的槐山矶驳岸也是如此。如果用今天都江堰的呈现模式来看槐山矶驳岸,学生们加工和推送的小程序,又给我们这些成人推开了一扇怎样的视窗?这是不是我们成人需要的“后喻教育”?
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一边欣赏这些小程序一边继续纠结: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