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开发“阳光少年”课程
2019-03-20庄雪丽
庄雪丽
[摘 要] 立足于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建构“阳光少年”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依托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学生培养方面,抓实三条主线(基础习惯培养主线、潜能开发主线、核心素养培养主线);教师培养方面,实现三个转变(教学视角由教学走向教育的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走向对话的转变,教学思维由传统走向创新的转变)。
[关键词] “阳光少年”;三类课程;三条主线;三个转变
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中国教育开始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与此相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课程转型让核心素养在学校真正落实与转化。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基本命题,既给了学校一个如何行走的GPS,又给了学校一幅教育的“清明上河图”。如何以核心素养为纲,进行学校课程的系统设计,让核心素养培育落地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校基于学校“传承钱山文化,培育阳光少年”的办学理念,基于对学校的育人目标及一校一特色创建的基本思考,建构了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的“阳光少年”课程体系。
一、何为“阳光少年”课程?
“阳光少年”课程是为了学生现阶段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视角出发设计的课程,是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发展的需求,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家长引进的社会资源为课程的延伸,在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全体家长的共同参与、共同策划、共同合作下,自主开发、自主设计的多领域、多元化的课程活动。它的诞生,不仅能促进学校三类课程的均衡发展,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在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课程开发力的同时,也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每个孩子都能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共赢”,从而构建学校的特色课程文化体系。
二、“阳光少年”课程设计的依据
1.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参与、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个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18个基本要点,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确立育人目标指明了方向,而明确的育人目标是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2.立足于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生命关怀和独有的文化,是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而提出的学校教育价值主张,也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和突破口。我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提炼出了“传承钱山文化,培育阳光少年”的办学理念。依据这一办学理念,确立了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具有“阳光心态、乐于学习、体魄强健、个性发展”的“阳光少年”。
三、“阳光少年”课程的实施策略
我校确立的课程建设的总目标是以“阳光少年”的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继续发掘、梳理和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从学生个体的差异着手,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探索并形成与“阳光少年”教育相匹配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一校一特色”的创建目标,使学校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课程建设目标,采用了“三三三”的总体开发思路:
1.课程设置方面,依托三类课程
课程设置与落实实施遵循“优化基础性课程,丰富拓展性课程,开发探究性课程”的总体思路。
(1)优化基础型课程。以基础习惯培养为主线,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建立“学习共同体”,倡导“尊重、信赖、倾听、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学科专题研究,打造学科品牌特色,有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学校在严格执行基础型课程的同时,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加强教学改革,把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切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要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用统整与跨界的眼光,对课程进行优化课程、创生课程、实施课程,打破边界,实现学科的跨界,教师的跨界,课程资源的跨界、学习组织形式的跨界,甚至是师生角色的跨界。如在同一节课,你可以看到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看到美术技巧的培养,音乐节拍的感受等。
(2)丰富拓展型课程。开设多类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具体分为:①学校社团活动:根据学校教师的特长与才艺,选择社团具体的活动项目,形成学校社团传统活动项目,每周安排一至两课时;②班级特色活动:由各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一个学年一个主题进行开展,课时安排为一至两课时;③专题教育活动:晨会教育、大队常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④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红领巾爱心服务活动等;⑤阳光体育活动:每天早上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及下午第四节的体育锻炼时间;⑥学习准备期教育:一年级新生入学初,第一个月下午第三节,结合校本课程《文明从这里开始》对新生进行学习准备期教育;⑦拓展阅读活动:学校通过各种挑选,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每个年级每学年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分年级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具体安排在每天早读课和午阅课进行。
(3)开发探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建设强化与少先队活动的整合,将探究型课程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活动领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新补充、完善探究内容。从生活领域、社会领域、学科领域并结合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学科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做到四个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使课程落到实处;与少先队“月月有节”活动相结合,使探究活动的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各类社会考察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探究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少先队的假日小队活动相结合,使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改变探究型课程一位专职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充分调动校园资源,挖掘家长资源,努力开发具有本土化、校本化的课程。
2.学生培养方面,抓实三条主线
依托“阳光少年”课程,创新课程实施的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名小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锻炼、学会合作,在体验中实现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强身健体。抓实三条主线,以基础习惯培养为主线,培育阳光向上的好少年;以潜能开发为主线,培育乐学、善学的好少年;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培育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从学生视角出发,致力于释放国家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校本化探索,让孩子在和谐校园中兴趣得到培养,潜能得到挖掘,智慧得到开启,个性得以张扬,精神得到丰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阳光少年”。
3.教师发展方面,实现三个转变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与课程执行力,促进其专业成长,实现三个转变:教学视角由教学走向教育的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走向对话的转变,教学思维由传统走向创新的转变,形成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及课程执行力的育人团队。
四、“阳光少年”课程总体框架
课程总体框架(见下页图)。
五、“阳光少年”课程的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选择拓展型、探究型课程。
2.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改进和持续发展,尊重学校原有的基础和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从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所接受与认同,通过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3.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在课程内容、活动形式和时空安排等方面,关注课内外互补、校内外互补,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整合资源,以统领性特色项目引领学校课程整体发展。
六、“阳光少年”课程实施的管理与保障
1.加强领导,做好宣传
(1)成立“阳光少年”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共同策划和管理,形成分层管理网络。
(2)做好“阳光少年”课程的整体开发与教学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学期初,形成课程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具体安排向上级部门报备。
(3)积极向家长、社区宣传“阳光少年”课程的理念,以扩大社会对课程的认可度,并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形成推进合力。
2.加强管理,全员参与
挖掘全校教师的特长和爱好,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阳光少年”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与管理工作。
(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认知差异,分学段、时段来进行调整、设计、实施课程,充分实现教师、设施等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2)引导、督促、帮助教师对课程的开设进行思考和定位,具体从目标、内容、形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形成学生喜欢的,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
(3)通过落实定人定期检查反馈机制,以严格管理为保证,促使课程顺利地实施。
(4)加强组织管理,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和丰富“阳光少年”课程的活动成果及实施方案,做好“阳光少年”课程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并积极探索完善“阳光少年”课程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注重评价,激励成长
(1)教师评价
結合教师业务专长,合理安排“阳光少年”课程相关活动项目的指导教师,在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予以加分。
评价内容: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阳光少年”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共同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完成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编写等。评价中特别关注教师的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和成效,特别关注教师认真工作情况,特别关注教师个性差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评价方式:随堂听课、专项检查、学生问卷、成果展示等。评定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挂钩,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中。
(2)学生评价
多元性评价:建立自评与互评、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管理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并制定学生学习、教师实施的评价指标,搭建有利于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价平台。
展示性评价:每学年以展演、展板、作品展览等形式展示课程成果,同时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一次活动展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激励性评价:与校园小明星评选活动相结合,评选各类才艺明星,鼓励学生参与快乐活动,体验成功,并为这些明星小达人量身布置相应的秀场,并铺设星光大道。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的终身幸福而奠基”,说明教育必须回归学生本位,因此,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第一要义。而优化和创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渠道之一,而我校还只是行走在路上,这需要一直走下去的勇气与力量,让我们一路前行,风雨无阻。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