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19-03-20刘玉婷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移动学习、泛在化学习、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应用等,正成为新的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了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其全时空性、非线性化、交互性、全球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为英语教学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力量,推动英语学习的“移动化”“全时空化”。大数据变革思维方式,为英语移动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就是英语移动学习的新模式。本文从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概述、趋势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信息化教学;移动学习;大数据;翻转课堂;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05-0069-03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对于推进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下,移动学习、泛在化学习、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应用等,正成为新的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田。
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概述
从学科特点上讲,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从工具性的角度看,英语学科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英语素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人文性的角度看,英语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际观。在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需紧密围绕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国际视野。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将是全新的SMART教学:S代表Student-centered approach(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代表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即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A代表Accessing online education(即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R代表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diversity(即丰富的学习资源),T代表Technology support and service(即技术支持与服务)。[2]
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趋势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的发展,其全时空性、非线性化、交互性、全球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为英语教学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力量,推动英语学习的“移动化”“全时空化”。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或E-Learning)通常指学习者通过移动网络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UMPC、学习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移动终端),在任何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尤其适用于语言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训练。
大数据变革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为英语移动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就是英语移动学习的新模式,其显著特征是信息化前移,这是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下,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变革和创新。
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策略
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有巨大的差别。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以行为主义作为教学的理论基础,强调刺激—反应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外部刺激,却不重视学生内心的心理反应。而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以建构主义作为教学的理论基础,它通过给予学生建构所需要的环境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1.大数据时代下英语教学变革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极大,人工无法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处理、管理和组织并加工成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新生事物,翻转课堂、MOOC等新兴教学模式在各学校普及开来,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移动化、泛在化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翻转课堂拓宽了课堂的教学时空,并构建了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环境;MOOC则是主要建立在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基础之上,通过自组织进行深度协作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接受各地名师的精品课程。教师通过网络实时互联实现对学生需求的区别对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件,让学生体验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英语课堂。例如,在阅读课环节中,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将会生成大量高价值数据。移动互联网终端可以记录学生在不同页面阅读时间的长短、阅读速度的快慢、阅读过程中的回看部分等。在技术层面上,教师则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获取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这样就可以获知哪些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易于知识内化等;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进行干预,使其及时纠正错误学习行为。教师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即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调控。
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和网络英语资料为中心。在学生的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引导、协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并监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现有的智能写作评估系统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构思、篇章、词法等方面的在线反馈信息,这样教师就可以专注于分析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3]
2.泛在化移动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以语法分析或词语讲解为中心”,也不再是“以听力训练或读写训练为中心”,而是“以言语交际为中心”。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要实现高级学习目标,应该有效促进学习者对于知识的双向建构,即对同一内容,学习者应該能在不同的时空、情景、角度进行多次的交叉学习,从而达到高级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可能,而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泛在化移动学习变成了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手持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手持设备的最大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便携性和移动性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实现自主听读、拓展听读、记录表现和即时反馈。
3.“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兴教学产物,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短小、快速、内容精炼、参与性强、精辟等特点恰与英语学科的授课要求灵活、知识模块化、交际实用性及话题生活化等特点相吻合。鉴于英语学习的反复实践性特点,学生需要进行随时随地的练习,以手机、Pad等移动通信设备为媒介的互动为英语实践提供了演练机会。
(1)片段式学习
将复杂的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简短的学习段后,学生可以轻松使用和理解,并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每节微课约3至5分钟,此功能可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分段学习。
将复杂的语法分解为多个部分,内容全面,有针对性且易于理解。例如,英语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的学习包括五部分:①被动语态的定义;②被动语态的构成方式;③各种英语时态下的被动形式格式;④无法使用被动语态的谓语动词;⑤英语特殊动词的被动语态形式。微课这种“化整为零”的片段式学习可以有效减少学习者学习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4]
另外,针对学优生和学困生,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内容的微课供其选择学习。利用微课作为载体,教师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利用手机或Pad等互联网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和评价。
(2)翻转课堂式学习
整合微课是促进翻转课堂的有效方法,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生生、师生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青岛市某小学在“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课、前测、后测、练习题等学习环节,以单元作为整体学习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教学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扩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初步建立翻转课堂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创设基于虚拟仿真情境的任务
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适合以任务驱动方式来完成。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与学习目标相关联的一个或一组学习主题,具体形式包括对话、作文或话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除了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外,师生间、生生间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通过QQ群、微信群等进行交流。
任务的创设和完成应在具体的真实情境之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完成任务,才能体会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建构知识。在任务创设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仿真环境,引导其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模型、多媒体课件、真实教具、网络数据库、虚拟现实空间等,以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真实情境,并且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超越现实的多感官体验,进而激励学生参与到任务解决中。[5]
总结
“互联网+教育”的時代已经到来,基于信息化支持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推动中国的教学变革和创新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2]柯清超.大数据与智慧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8-11.
[3]张丽莹.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5):115-121.
[4][5]许丽娟,王建芬.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英语情景化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7):82-83+86.
作者简介:刘玉婷(1990.1—),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课程与教学管理、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