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迁移与信息技术课堂活动设计

2019-03-20黄菊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频桌子游戏

黄菊平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指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复杂繁多,知识点前后衔接不明显,同时,还几乎没有课后练习,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遗忘。从教十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如何可以让学生深刻记住并牢固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经过实践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合适的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并能够相对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的内涵,而且活动安排得合理得当的话,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本文就是笔者应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来完成活动设计的部分案例,希望能引起一线教师的共鸣。

让学习迁移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入长时记忆

课题:数据交换技术。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数据通信中的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以及分组交换技术,这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内容抽象且枯燥,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由于学生平时接触不到,更加不易理解其含义,单看课本内容生涩难懂。

活动设计:室内游戏活动两个(其中一个游戏开展两次)。

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理清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原理,专门针对这三种数据交换技术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游戏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

活动准备:桌子三张,两种不同的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游戏一:如图1所示,教室中间放一张桌子,两侧各一位学生,两位学生分别拿5本书。两位学生以桌子为媒介交换书本。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位学生交换书本的过程,使用的是专有线路,无人打扰。

板书:专有线路。

游戏二:如图2所示,教室中间放三张桌子,两侧各站两位学生,同一侧学生只能接触到靠近自己的两个桌子,桌子中间站两位学生协助周转。两侧学生每位拿5本书,两侧的书本不一样。其他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分析:有时候桌子会有空着的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传完之后,再等另一个人传递书本。

板书:整体传输。

教师提醒学生:是否有更为有效、快速的传递方法?待学生讨论过后再重新开展游戏二。

重复游戏二:方法同前。但效率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再次完成这个游戏的时候,为什么速度会提高那么多?因为互相配合得更好,中间的媒介(桌子)一直都处于工作状态,节约了大量时间。

板书:分组传输,网络利用率高。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参与游戏、观察游戏,并对游戏进行思考后,虽然还没有知道数据传输技术的名词及分类,但已经理解了数据传输的原理。游戏之后,教师给学生任务单,由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游戏总结,自然可以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理解并掌握三种数据传输技术的异同。由于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体验和思考过,这些内容将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短期内难以忘记。

让学习迁移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课题:HTML入门。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必修科目《信息技术基础》中只要求了解知道,但在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中却需要达到应用和知识迁移。HTML语言代码类似于VB等程序设计语言,虽然难度不大,但却需要学生对结构非常熟悉并掌握。但是,HTML语言编程过程枯燥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而且在编写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到位而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仅仅是用传统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模仿,学生因为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实现不了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种情况往往会分散教师很多精力,导致出現教师整节课过多的精力放在给学生纠正语法错误的情况。恰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HTML的知识架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设计:模特——HTML人体结构分析。

设计思路:帮助学生架构起一个完整的HTML语言框架,尽量减少课堂中学生出现的因语法错误而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是我们开展HTML语言学习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寻找学生做模特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来架构起正确的HTML语言的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其含义。

活动准备:白板展示“寻找模特”的标题和一幅模特图片(如图3,标题可以移开)。

活动过程:

教师寻找一名学生做模特,向学生介绍:“这位同学,我们怎么看都是一个人,对不对?”待学生确认后,教师再问学生:“你们是怎么判断这位同学是一个人?是不是从头到脚看起来都是一个人?”所有学生均兴致盎然,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模特身上,并且同意教师的说法。这时,教师抛出范围的概念,就是说,人是有起始范围的,即从头到脚这个范围让我们判断了这位同学是一个人。此刻,教师给出标签“< >”和“”,并告诉学生它们分别表示开始和结束,并将白板上的“寻找模特”四个字移开,请学生在黑板上用教师给出的标签,在白板上合适的位置,分别在模特的头部起始地方和脚底位置写下表示人的范围标签“<人>人”。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人的身体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头和身体的范围的表示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知识迁移,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人体结构(如上页图4)。

在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又换了一张图,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上页图5)。再次进行知识迁移后,学生对标签“< >”和“”的含义已经非常熟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前面的架构学习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之后,再抛出HTML语言的结构(如上页图6),并请学生对人体结构和HTML语言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又一次开始了新的知识迁移。

让学习迁移成为帮助学生建立兴趣的摇篮

课题:音频的采集与加工。

教材分析:音频的采集与加工是必修科目《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能够知道有哪些采集音频的方法以及对音频进行简单恰当地编辑。音频的采集与加工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软件COOL EDIT。对于从未接触过的学生而言,当看到从未接触过的声音波形,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如果单纯地讲解音频的采集方法,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且难懂。如果通过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教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兴趣。

活动设计:动物声音模仿秀(如图7)。

设计思路:为了消除学生对陌生软件的恐惧感,教师利用PREZI设计一个现场采集声音的环节——动物声音模仿秀,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活动过程:教师采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综艺节目中经常用到的游戏形式,稍做迁移,让一位学生模仿动物声音,一位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并在游戏结束时,由其他学生评价出模仿得最像的声音。教师根据学生的选评结果,从现场录制的声音文件中,找出这份音频文件,用COOL EDIT软件打开,并播放这位学生模仿的声音(如图8)。由于学生刚刚已经被动物模仿秀活动激起了兴趣,此刻播放的又是活动中现场录制的声音,学生的兴趣已经被完全激活。当学生看到教师在COOL EDIT软件中稍微动动鼠标,就把录制的声音进行了多种变化,好奇心更加驱使他们想要摩拳擦掌试试这个COOL EDIT软件。其实,教师此刻并没有给他们讲太多知识,也没有对操作步骤进行过多的强调,但从学生的完成度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有了兴趣之后,即使教师给予了新的要求,提高了难度,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例如,教师现场邀请一位学生进行了诗歌朗诵,并将声音采集下来,交给学生去完成一个诗配乐的任务。学生不但很快完成了任务,甚至还出现了多个奇思妙想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活动中的知识迁移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熟悉的综艺节目中的环节,迁移到录制学生的声音,再迁移到COOL EDIT软件,每一步都在把学生的兴趣进行转移。

本文提及的只是知识迁移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的一点小小的应用。探索之路漫漫,今日抛出这个观念,只为了抛砖引玉,为心理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一个思路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够激起共鸣。

猜你喜欢

音频桌子游戏
车载电子系统中多路音频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打桌子
脏抹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摇一摇”你摇对了吗?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你用对“数字”了吗?
我给桌子“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