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019-03-20梁爽

参花(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音乐艺术

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因此,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中国民族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针对小学音乐学习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对南京市丁家庄小学的音乐教学展开初步的探讨,分析现状,论述成因,提出建议,并通过探索多种教育策略有效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教學,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初步思考。如何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继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音乐 艺术 风土人情 文化内涵

随着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与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融入小学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不少地方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小学音乐课自2005年开始实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以来,各小学纷纷结合实际来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现状调查研究

为了切实掌握目前小学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时面临的现状,笔者对南京市丁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问题有:(1)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吗;(2)你喜欢上音乐课还是喜欢其他课程;(3)最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什么;(4)对于民族音乐是否关注;(5)学习民族音乐是否找到乐趣;(6)列举出几种中国民族乐器;(7)列举出几种中国民族舞蹈;(8)优先考虑学习的乐器;(9)你最感兴趣的民族民间音乐类型;(10)你对自己的民族有认同感吗。通过走访调查汇总,笔者得到了学生对有关民族音乐学习程度的基础数据,这也是南京市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一个缩影,且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见如下问题。

第一,教师针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学内容既要包括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又要包括凸显地方民族特色的内容。虽然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其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出现了很多新的民族音乐形式,然而这些新鲜的内容没有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不利于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和系统传播。

第二,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教师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直接播放音频和视频,播放完了就是完成任务。没有导入、启发、思考环节,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三,从以上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生的音乐认知中几乎没有民族音乐的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来音乐文化对我国音乐的冲击很大。调查问卷果也可以看出,小学生非常喜欢流行音乐,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却很少。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进行了访谈,从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孩子认为民族音乐无法理解,这从侧面说明了民族音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不容乐观。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用具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民族音乐,理解民族音乐。注重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是传承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有力手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以当地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从而使民族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落到实处,形成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教材体系。

从音乐教学理念的层面上来讲,在南京市大多数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施教者应结合各民族特点,凸显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法,使教学知识与正确的教学方法相契合。因此,多元化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在编写教材时,教材编写也应坚持多元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必须确定教学内容以满足难度的要求,符合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目的的多样化。

(二)改革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事物价值观的看法。在多样化的方法选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要多样、合理、灵活。

例如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唱课《叫我唱歌我唱歌》是一首南京六合民歌。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大家听过哪些江苏民歌”来导入,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民歌以及江苏民歌的代表作和它们具有哪些特点。讲授新课时向同学们明确介绍《叫我唱歌我唱歌》是一首南京六合民歌,歌词采用打比方、用衬词等方式,歌曲采用五声徵调式,两个乐句的节奏及结构相同,全歌占了一大半的衬词加入不仅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还提供了“一领众和”演唱形式的可能。最后在拓展环节,可以采用“劳动号子”分组演唱的方法丰富演唱效果。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向学生传授了传统音乐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的音乐内容和教学手法,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甚或运用音乐本身的旋律进行创作。通过不断深化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用丰富的形式、内容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中国民间音乐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的特点。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各种常见的乐器,如果有实物,可以让学生体验相关乐器,同时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相关乐器的知识、演奏方法,让学生了解乐器的构造,也可以现场为学生表演,听听乐器的音色,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课民乐合奏《喜洋洋》。教师首先用图片展示一些民族乐器来导入,播放《喜洋洋》民乐合奏视频,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情绪,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听到的乐器的名称。接着用图片展示丝竹乐器、打击乐器等,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小锣、钹、木鱼等并演示一些民间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识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而了解民乐合奏,让学生在初听后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课外民族音乐教学渠道

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和大量优秀的民族器乐曲,长期以来深受群众喜爱。据笔者所知,现在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学习较少,而对流行音乐有更多了解,出现“不知道刘天华只知道刘德华”的尴尬场景。民族音樂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把传统民族音乐艺术教学延伸到课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课内课外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设民族音乐专栏,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介绍;成立民歌兴趣小组;全校掀起“中华卡拉OK民歌大家唱”的热潮,班班有歌声,人人唱民歌。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成立民族乐器社团,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使得大家对民族器乐的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不论是拥有辉煌历史的名校还是具有特色的小学,学校里面的民族乐器发展程度都不够,但是每所学校都有一群学民族乐器的学生,其中,南京市丁家庄小学由梁晨晨老师成立的二胡社团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该社团多次参加学校艺术节、六一文艺会演以及迈皋桥街道的演出,社团中许多学生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人们常说“教育从娃娃抓起”, 其实这句话也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民乐社团的建立为小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为小学生掌握民族音乐艺术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小学音乐社团的出现已成为课堂音乐教学的有利辅助手段。小学音乐教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歌唱课、欣赏课和音乐基础知识课。这些课程的教学充分培养了小学生的音乐美学素养,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小学音乐社团的活动主要包括声乐和器乐,占小学音乐教科书主要内容的三分之二。声乐教学以合唱团的形式进行,器乐教学以学生组成的弦乐团为主。此类音乐活动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补充,丰富了小学生的音乐常识,丰富了小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解决了小学音乐课堂的许多困惑,同时也为完善音乐知识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小学音乐社团的兴起激发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可有效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校的艺术教学水平。

三、结语

笔者对南京市丁家庄小学传统音乐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民族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中国的民族音乐那独特悠长、色彩缤纷的自然声音,嘹亮于世界音乐殿堂。深刻、简单、踏实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东方照亮中国,引导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成为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源泉。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到现在,愈发呈现夺目光彩的缘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学习人,笔者衷心希望民族音乐能够在小学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刘敏敏.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以沈阳市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刘欣.湖南省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大伟.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大创项目“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传承现象研究”的子项目(项目编号:201814436025Y)。

(作者简介:梁爽,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6级音乐教育专业卓培班学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