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人物的家庭教育反思当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2019-03-20杨祖明杨阔

参花(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杨祖明 杨阔

摘要:历史人物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从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历史人物能取得成功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历史人物的家庭教育中学到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内容、要求等知识。然而,历史人物有成功的一面也有悲剧的一面,悲剧的一面也是我们今天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值得反思的地方。

关键词:历史人物 杜甫 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

一、引言

杜甫在我国历史上被公认为“诗圣”,誉满天下。然而杜甫也被公认为悲剧的历史人物代表。杜甫一生不得志,晚年生活落魄不堪,但面对当权者的昏庸无能、政治的黑暗,杜甫依旧对做官不死心,这源于杜甫家族百年来不变的家庭教育,所以我们今天可以从杜甫悲剧人生的一面反思当下学前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

二、从家庭教育分析杜甫的成功与失败

杜甫受家庭教育影响最深的就是历代祖先的“奉儒守官”思想,家族中对杜甫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分别是杜预和杜审言。杜甫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官僚家庭,是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从杜预开始之后家族中每一代都有人在朝为官,所以杜甫的家庭存在着浓厚的官僚气息。杜预是家族中各代为官最成功的典范,也是家族中对杜甫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杜甫一生都要以杜预为目标。

由于家族家教严格,所以杜甫早年时期就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从祖父杜审言那里学到的诗歌,这为杜甫日后写诗奠定了基础。杜甫的诗关心民生,关心国家,这是唐朝从繁荣走向衰亡的过程中杜甫亲身体会、亲眼所见而来的,而杜甫诗歌中的优美、工整等却是从杜审言那里继承并且发扬光大来的。杜预和杜审言是家族中对杜甫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杜审言的诗歌为杜甫成为“诗圣”提供了基础,杜预的成就让杜甫在心中埋下一生以做官为荣的种子,这也是杜甫悲剧人生的根源。

杜甫从小受到做官思想的熏陶,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考科举为官,考不上也要想各种方法弄个一官半职,以无所作为和其他职业为读书人的耻辱。杜甫的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做官梦,十年长住长安等候上天恩赐一个为官的机会,到晚年时依旧抱着皇帝回心转意的幻想,最终造成自己一生落魄,食不果腹,靠朋友救济的悲剧命运。

三、从历史人物的家庭教育反思当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对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于历史人物不但直接地促进了当时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历史人物的成功事迹和人生经历激励着后世的人们。比如秦始皇、勾践、李世民等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都对中华文明起到推动作用,也对今天的我们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当然历史人物有成功的一面,也存在他们失败的一面,对于历史人物成功的原因我们要勇敢地借鉴,失败的原因我们要反思。

杜甫人生的悲剧在于他对仕途的追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梦幻性仕途。早年时的杜甫有理想、有抱负,但科举考试一直不理想,长安十年的期盼得到的也并不是显要的官职,杜甫满腹的诗书才华一直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在于国家大权掌握在李林甫等阴谋家手里。后来唐王朝走向衰亡,晚年的杜甫虽然认识到国家战事给人民带来的深切痛苦,认识到自己长期以来因困苦的生活使身体健康急剧下降时,依旧不放弃对仕途的幻想。这源于杜甫的家庭教育带给他根深蒂固的仕途思想。所以对于历史人物的家庭教育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健康发展,为孩子的一生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

家庭是一个人从出生便直接接触的集体,家庭中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等最直接、最早地影響着我们。一个人的“三观”最早从家庭中习得,并逐步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走向固化。学前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人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家庭带给幼儿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思维能力、智力等的发展,家庭教育逐步让孩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职业观等各种观念。

(一)拒绝“模式型”家庭教育

中国的家长都喜欢问孩子一个问题:长大了要做什么。在学前儿童时期的孩子没有明显的思维能力,第一想到的往往都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就会回答什么,这就是孩子职业观的第一次表象。中国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的一个现象和一种家庭教育观念就是:父母的职业就是孩子的今后职业,父母的职业观就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职业观的教育观。教师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也是教师,公务员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也是公务员,生意人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也是生意人。这都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杜甫的历代祖先都是官员,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后代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做官。长久的官家身份让整个家族感到自豪,所以杜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为官是唯一的出路,为官是读书的目的,为官是光宗耀祖的事等影响。不得一官半职就永不放弃,所以杜甫悲剧的晚年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重蹈覆辙,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拒绝“模式型”家庭教育的观念。上一辈人的职业使得家庭有了相关的经验和人脉,下一代很容易就能继续上一辈人的职业,但是这个职业是否真的适合孩子,孩子在工作中是否愉快,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避免和拒绝将“模式型”家庭教育观念灌输给孩子,特别是在学前儿童时期,幼儿喜欢什么类型的职业都不要强求和扼杀他们的想法,给他们灌输成人的择业观。

(二)杜绝“极力压榨”型家庭教育

虽说杜甫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其家庭重视教育,但中国的历史人物的成功几乎都离不开严格的家庭教育,也正是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得杜甫只懂得读书、写字、做文章,完全埋头于书的世界里,所以杜甫七岁便能作诗,真可谓天才。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不断地挖掘,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一心想着孩子懂得越多,以后的路越好走,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在学前儿童时期的孩子身上实行。

人的吸收能力是有规律的,学前儿童阶段是以游戏为教育手段,启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情趣爱好等,而不是简单地填鸭式训练,知识点的重复背诵等单一、死板、僵化的教育。父母的“极力压榨”思维不但阻碍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使孩子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所以学前儿童阶段的家庭教育,一定要让幼儿感到开心,放松,并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谨防“温室培养”型家庭教育

在杜甫童年时期,母亲去世,后来杜甫和继母生活,杜甫和继母的儿子同时染上严重的时疫,继母先救治杜甫,但当杜甫救治好后,继母的儿子却因病情严重而死亡,这给杜甫留下了终生的心理负担。过分的慈祥往往变成溺爱,溺爱使孩子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最普遍的就是溺爱使孩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对人对事为所欲为,越长大越难以管教;另一种现象是使孩子感到心理上的压力,亲人对自己太好,自己要有所报答,考个好成绩,听父母的话等回报亲人,自己一旦有什么地方做不好时心里就会特别伤心,感到失望。

今天溺爱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普遍,特别是隔代的家庭教育中。溺爱的结果是幼儿越来越不听话,用各种哭闹表示反抗,想怎样就必须怎样。这种现象容易使幼儿缺乏分享之心、公平之心,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之心,在幼儿园或者其他集体中没有朋友,失去交流的机会,使社会性发展严重滞后。溺爱在今天能使幼儿产生自卑、压力感的虽然很少,但溺爱带来的几乎都是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谨防“温室培养”家庭教育的存在,该严就严,该松就松,敢于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四)改变“专制型”家庭教育

“专制型”家庭教育,是按父母教养方式划分的一种家庭教育类型。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无疑是专制型家庭教育的代表。从杜甫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明确判断那就是“专制型”家庭教育。读书为谋官爵,家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后当官,报效国家,奉献国家,融入政治,所以杜甫一生都在做官和谋求官职,这是杜甫痛苦的根源。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多数都和杜甫有着这种相似的状况,除了做官就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和想法,这是历史人物家庭教育中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在今天,我国的许多家庭教育还保持着“专制型”家庭教育的观念。父母对孩子的所有事情包办,不鼓励孩子与父母有不同看法,干涉和禁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态度简单、粗暴、不民主;不尊重孩子的需要,不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限制过多,孩子就会变得过于顺从,创造性、主动性、自主权受到壓抑。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专制型”家庭教育,解放孩子,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特别是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家庭,更需要民主的家庭教育,才能发挥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时期开发智力、形成良好个性、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作用。

四、结语

从历史人物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能够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所以在学习历史人物和利用历史人物作为家庭教育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反思其利弊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量避免在学前儿童时期误用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志.杜甫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谭晓晔.杜甫的家庭教育与亲情诗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邓德润.论杜甫蜀中诗的功名意识及其超越[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吴洪成,王晓峰.杜甫教育思想探析[J].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12.(04).

[5]谢其泉.永恒的守望——杜甫家园情节探讨[J].保定: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17(07).

[6]蒋先伟.杜甫教子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05).

[7]郑益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西安:西安交通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10).

(作者简介:杨祖明,男,本科,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研究方向:历史学;杨阔,男,本科,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责任编辑 蔡慧玥)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人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