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中医于凯成教授治疗CHF合并利尿剂抵抗医案二则

2019-03-20刘宇郑大为韦倩

关键词:名医经验

刘宇 郑大为 韦倩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作为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演变,已成为医学界解决的重大难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病变,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造成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西医常规治疗以利尿、强心、扩血管为主,利尿剂能改善机体水钠储留,然而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现象较为常见,于凯成教授总结各医家经典,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认为利尿剂抵抗就其中医而言,其病因病机乃心肾阴阳俱虚(以阳虚为主),标可夹杂气滞,血瘀,痰浊,自拟“心水消”以改善利尿剂抵抗现象,以供经验分享。

【关键词】利尿剂抵抗;名医经验;于凯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Cardiac Failure,简称CHF)[1]是现代医学提出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未有提及,现代医家认为应属于中医“心衰”范畴。对“心衰”一词,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主要集中出现在《脉经》,《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圣济总录-心脏门》三部著作,与其类似的中医病名有痰饮、水饮、水肿、喘证等。“利尿剂抵抗”是长期应用利尿剂后造成机体对利尿剂不敏感的一种状态,古代无相对应中医病名。众所周知,CHF的治疗利尿剂是基础,但是CHF晚期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不占少数,恰因为利尿剂的失效而导致患者反复住院,针对这一类患者,于凯成教授总结各医家论点并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上深入研究,认为心力衰竭日久出现心肾不交,肾脏阴阳俱虚,肾脏失司而致水液内停,其病因病机与行为、饮食、情志因素、水气内停、血瘀均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为心肾阴阳俱虚(以阳虚为主),标可杂加血瘀、痰浊、气滞。于老自拟“心水消”方养阴固肾、温阳利水,针对CHF患者晚期合并利尿剂抵抗性少尿疗效颇佳,现总结医案两则以分享临床经验。

1 医案一

王某,男,73岁。冠心病病史30余年。近10余天来出现胸闷、气短,西医常规治疗无效,故寻求中医药治疗。现自觉胸闷,喘促,不能平卧,心悸,气短,活动后则喘促、气短加重明显。后背冰冷不温,小便少,一昼夜200 mL,大便秘结1周1行,双下凹陷性肢水肿按之没指。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苔白厚腻,脉沉。查体口唇颜面紫绀,触诊肝大位于右锁骨中线5 cm,质地硬。心率113次/分。诊断为心衰病(冠心病,心衰二度),辨证属心阳虚衰,水饮凌心,血脉瘀阻。治当益气温阳,化瘀利水。处方:黄芪30 g,生晒参15 g(另煎兑服),炙桑皮15 g,葶苈子20 g(包煎),麦冬30 g,制附子15 g(先煎),白术25 g,赤芍15 g,茯苓30 g,泽泻30 g,白茅根50 g,红花20 g,丹参20 g,当归30 g,怀膝20 g,猪苓25 g,益母草30 g,大黄10 g,郁李仁15 g,大枣10枚。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14剂。二诊:喘促,气短,心悸明显减轻,夜间可平卧,大便通畅2日1行,一昼夜尿量1200 mL。舌质紫有瘀点,苔白,脉沉。上方去大黄,加车前子20 g(包煎)。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1剂。三诊:水肿明显减轻,心悸气短进一步好转,昼夜尿量1700 mL。上方继服21剂。前后服药共54剂,喘促、气短等诸症消失,停药后以温阳益心饮加味制散剂巩固调理,随访1年未复发。

2 医案二

李某,女,50岁。胸闷气短,唇甲紫绀,周身水肿,双下肢肿尤甚3年,加重半年。现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心悸,胸闷,气短反复发作,动则尤甚,渐行渐重,现周身水肿,双下肢尤甚,全身畏寒喜暖,腰以下为甚,寐差,纳少,小便量少,全天尿量300 mL左右,大便尚可。1996年患风心病,2005年肺心病,糖尿病,右心衰症状出现,2009年发生全心衰,至今间断住院和门诊治疗,长期间断口服华法林,鲁南欣康、双克、螺内酯、西地兰等扩冠改善心脏供血药物。舌质偏暗,舌淡红少苔,根部稍腻,脉沉细无力。口唇,面颊,甲床紫绀。诊为心衰病,辨证属心肾阳气虚衰,水饮凌心,治当益气温阳,行气活血利水,兼养阴安神定悸。方药:黄芪30 g,生晒参15 g(另煎兑服),炙桑皮15 g,葶苈子20 g(包煎),麦冬30 g,檀香10 g,茯苓30 g,五味子10 g,泽泻30 g,丹参15 g,炒白术30 g,木瓜30 g,大腹皮30 g,木香10 g,砂仁10 g(后下),高良姜10 g,炙黄芪80 g,炙甘草15 g,龙眼肉10 g,车前子30 g(包煎),丝瓜络10 g,降香5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7剂。二诊:下肢水肿明显消退,胸闷,心悸等诸症亦明显缓解,精神爽快,语声有力,仍有未寒,纳食增加,小便量增加。脉象较前有力。处方:上方去丝瓜络,加枸杞子15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5剂。患者服药后病情稳定,随访1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发作少见,水肿消退,小便量可,畏寒症状也得到缓解。

3 按 语

于老从业58年,特别看重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尤其崇尚《黄帝内经》,经常说的一句谚语“人生乃一小天地”就源于《黄帝内经》,意思是人体为一有机整体,每个器官都有其各自的属性及功能,各司其职,但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共同运作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故于老提出“心病五脏相关论”,即心脏一器官功能失调,并不只由本身引起,亦可以为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患者脾陽虚衰,阳虚则生内寒,寒则凝泣,失于温煦,故出现“心悸,气短,后背冰冷不温”,“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肾阳虚衰,故出现“全身畏寒喜暖,腰以下为甚”;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心火下潜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各司其命。患者心阳虚衰不能制约肾水,故出现“喘促,不能卧,水肿,尿少”。法当益气温阳,化瘀利水。方中黄芪补气行气,温中健脾,助气行血,气血通畅则瘀、水自行。现代研究表明[2],黄芪具有类似洋地黄类的强心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在缺氧状态下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生晒参味甘,大补元气,可对患者后背冰冷不温,畏寒喜暖,活动后气短进行改善;炙桑皮主要作用为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与葶苈子通用增强利尿效果,同时葶苈子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草分经》中称麦冬:“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在利水同时滋养肾阴;方中五味药相互配合,行气不伤气,利水不伤阴,应用临床起到了较好疗效。肾为后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根,肾藏精,心藏血,精血相互化生,心肾交相呼应,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到后期易耗伤肾阴,肾虚则心肾俱虚。故于老用药后期多应用补肾药以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如枸杞子,五味子,杜仲,牛膝等。即“多一份肾阳,便多一分生机。”现代药理表明补肾滋阴药具有降低尿中儿茶酚胺释放,改善心脏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疾病远期预后具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少军,张 宁,孙久林,陈嘉兴.泻肺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6,35(07):653-655+659.

[2] 苏敬泽.黄芪组分对肥厚心肌能量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解乐业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罗才贵教授从气机开合论治颈椎病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