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019-03-20徐志玲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效果

徐志玲

【摘要】目的 总结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看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例,依据防治方法的差异,归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治疗。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常规的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能够实现对病情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所患基础疾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想的降压药、降糖药治疗,更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价值。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近年来,在人们思想意识提升、生活方式转变的形勢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1]。通常来说,在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基础病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药物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及应用效果和价值,本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加以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看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探讨。依据防治方法的差异,将上述所有患者平均归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0~87岁,平均(65.29±0.47)岁;病程1年~7年,平均(4.02±0.64)年。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0岁~88岁,平均(65.68±0.59)岁;病程1年~8年,平均(4.87±0.52)年。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签订协议,认可本次分组方式。排除标准:(1)多发性脑炎、脑瘤等患者;(2)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

常规药包括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120236,规格是100 mg。用量:100 mg/次,2次/d。辛伐他汀(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063389,规格是10 mg。用量:10 mg/次,1次/d。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采取急救措施。

1.2.2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治疗

对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药物,用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指导患者服用针对性药物。对于高血压严重的患者,给予拜新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J20040031,规格是30 mg。用量30 mg/次,1次/d。对于糖尿病严重的患者,给予甲苯磺丁脲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36020780,规格是0.5 g。用量:0.5 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此外,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患者摄糖量。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健康状态、情感心理、生活水平、情绪态度等,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每项评分25分,共计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制定本次用药治疗的效果:①显效:患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提高;②有效:患者病情基本被控制,生活质量一般;③无效:患者病情控制失败,生活质量低。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健康状态、情感心理、生活水平和情绪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上,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综上,两组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通常来说,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都归属于该疾病。根据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分析,发现高血压、血液粘稠、糖尿病和吸烟酗酒等,均是诱发该疾病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中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的是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上述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情况,实现对疾病的控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药物治疗,更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曾有临床研究证实,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常规药和针对药,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3.84±1.54)分,优于对照组(73.64±0.45)分,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升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取得的效果更突出。分析原因,对照组采用的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粉末,属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药理作用为,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与环氧化酶多肽链中的羟基,发生乙酰化作用,从而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辛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是血脂调节剂。药理作用为,进入患者体内后可实现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抑制,从而降低患者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药物联用,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的拜新同,化学成分包括二甲基、硝基苯基、二氢等。作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该药物可以减少进入到细胞的钙离子,提高血管平滑肌的张力,增加狭窄血管的血流量,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的甲苯磺丁脲片,属于磺脲类降血糖药。药理作用为,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作用于胰岛β细胞,进一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因此,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常规的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能够实现对病情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所患基础疾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想的降压药、降糖药治疗,更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振岭,李 炜,张 欣,等.刍议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7):11292-11293.

[2] 于晓东.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8901.

[3] 李 鑫.关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7):10-1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