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2019-03-20王胜昭

关键词: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王胜昭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60例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为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是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结果 在治疗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期,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比较分析中的差异十分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患者,获取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对患者的血气指标积极改进,也适合临床上的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表现为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经过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患者会引起死亡,在治疗中会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本文中,将收治60例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具体的临床治疗效果[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60例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

納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呼吸道脓性分泌物患者等。

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60.34±1.24)岁。

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4~77岁,平均(60.33±1.23)岁。

以上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的内科治疗,如:提供抗感染、祛痰和吸氧的对症治疗等工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条件下,为患者提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中,吸气压设立6~8 mmHg,呼气压设为0~4 mmHg。氧流量的控制每分钟2 L/min,呼吸频率需要控制在每分钟12~16分钟,给予连续通气2~3小时[2]。

1.3 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PH、PaO2、PaCO2,并在期间对其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7.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t数值检验。

2 结 果

两组之间在比较分析中的差异十分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引起呼吸衰竭,导致其因素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呼吸能力和感受能力下降,出现严重缺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患者在夜间也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功能下降,增加呼吸衰竭情况,其肺通气降低,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无创正压通气能给予双相压力支持,加强对通气量大小的积极调整,确保血气的有效改善。在本次研究中表明,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得到优化,经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分析,能够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存在,为P<0.05。其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应用到临床上,能发挥较大优势。

综上所述,将无创正压通气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中,能确保临床价值的发挥和实现,在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的情况下,也适合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 洁.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6):2208-2210.

[2] 宁 艺,罗 明,黄琼珍,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9-80.

[3] 刘振峰,李欣欣,李 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28):90-9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