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里江山

2019-03-20佚名

求学·素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王希孟徽宗青绿

佚名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它的长度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一倍多。一眼望去,山水辽阔,山峦平远,明明灭灭,绢色的天空与青绿的山影相映生辉,时而明亮,时而灰蒙,天光云影共徘徊。而画中的细节,也令人叹为观止,松树和远山脚下的竹子精细婉约,画中的石桥、水磨、亭子、瀑布,都精致非凡,非写生不可得。

而画中那样艳丽的青绿色,被作者涂得那样厚,仿佛不能辜负这美丽的颜色,落笔之间,还有几分油画的厚实感。

《千里江山图》的颜料是矿物质,山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山脚以赭石晕染,以汁绿、苦绿染水色,这不仅使山峰的立体、明暗显得格外生动,也增加了画卷的鲜艳绚丽。

也正是因为颜料为矿物质,所以《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如新,仿佛与画之间隔的不是时间,而只是简单的纸张。

十八岁少年的千里江山

大多数人的十八岁,都在无尽的学业中度过,享受着平淡而简单的青春。

但王希孟的十八岁和他的作品一样惊艳,是许多人不曾想象过的华丽登场,也是许多人不曾预料的轰然退场。

细数那些流传千古的画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八十岁所得,《墨虾》是齐白石九十岁才能做到炉火纯青的作品。但是《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在画这幅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画作时,只有十八岁。

那时的王希孟大概也是一个刚入世的少年,但他笔下的江山却瑰丽壮阔,亭台楼阁和人物在青绿的山水掩映之间显得如此渺小。

江山如此绵延巍峨,王希孟的眼界和心境想必也是如此的浩大,那些荡气回肠的山峦,就是这个十八岁少年的理想世界。但就如同这幅图卷的横空出世,王希孟的来去也极为神秘。

他于史料中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笔,只有《千里江山图》的题跋可以看出一些作者的信息: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可见王希孟曾在北宋的皇家学院学画,并且得到了宋徽宗的亲自指导,不到半年就创作了这幅画,而后徽宗就将这幅画赐给了当时的宰相蔡京。

少年一战成名,之后又如何呢?

那之后的王希孟就像用完了一生的力气,没过多久就英年早逝了。宋荦《论画绝句》诗曰:“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王希孟在最好的年纪里,专注又从容地画出了《千里江山图》,遥望一片江山如画。人人都有绚丽的十八岁,从此卻无一人有他这般格局。

他的梦里江山

说到《千里江山图》,就不免要提到宋徽宗。

宋徽宗作为北宋的皇帝,在后人眼里却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虽然做皇帝不行,但是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否认的。宋徽宗不仅自己本身就是绘画爱好者,并且也是宋代绘画领域的主要组织者和资助者。

宋徽宗利用皇权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为当时的画院建立周密的画院制度,使画院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美术学院。

进入画院要经过专门的考试,而每年以诗词为题,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据传有一年的题目为“踏花归去马蹄香”,获得第一名的人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这些做法,极大地发展了国画的意境之美。

由于这些渊源,宋代宫廷中,李公麟的人物、米芾的书法、米友仁的山水、徽宗本人的花鸟,皆卓绝于世。即使放到现代来看,也依旧让人眼前一亮。

而画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不仅凭借自身本领考上了宋徽宗创办的画院,更得到了宋徽宗的亲自指导。

宋徽宗时,宋朝在政治方面已是风雨飘摇,而如此恢宏的盛世江山图,恐怕在徽宗的梦中早已无数次闪现。

《千里江山图》不仅仅是王希孟的天纵奇才与少年意气,更是宋徽宗想要拥有和创造的恢宏盛世。

评点:“咫尺有千里之趣”,这是十八岁少年明媚鲜艳的梦;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这是殿堂之上执政者盛世恢宏的梦。

猜你喜欢

王希孟徽宗青绿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图
金马传说
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装饰审美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仇英:青绿山水最后的盛世
青绿与水墨的融合
徽宗父子的唱和词
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