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亲家庭小学生的现状分析

2019-03-20张智慧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单亲单亲家庭家庭

张智慧

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小学 辽宁铁岭 112500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的确,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重大。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与日俱增,交通事故、突患绝症的时常发生,以及因夫妻二人工作在异地分居而导致的单亲家庭,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家庭中未成年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今天,研究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及其教育的对策,对研究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性格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内向自卑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当代小学生日常消费呈上升趋势,且有较强的攀比心理,一些工薪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手头拮据,不敢参与同学聚会,很自卑。

2.社会评价的偏见:离异家庭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焦点,常有人评头论足,还有一些学生及家长排斥他们,说这种家庭的孩子思想不健康,这些都给孩子心理投下巨大的阴影,导致青少年自卑心理形成。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自卑心理形成,如:生理因素、智力因素、交际能力等等。

(二)轻微暴力倾向

第一,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以得到关爱。

攻击冲动是为了保护自己所产生的一种本能。觉得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绝望地产生“我不值得被爱”的想法,一个绝望的人,怎能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呢。当孩子觉得父母的爱减少时,便可能会利用暴力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第二,为了掩饰内心的懦弱与无力感。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提及到自己的家庭都是无能为力的面对现实。因为无法承认自己的懦弱,为了隐藏这种情绪,于是故意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当他看到被欺负的孩子那副无力抵抗的懦弱模样,就得到一丝安慰,用这种方式勉强维持自尊。

第三,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也是幼儿产生暴力倾向的一个原因。

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小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弱,又缺少一个人的管教很容易犯错误。父母也害怕出现什么问题就发生管教过于严格的现象,孩子的不满情绪因而升高,无形中对父母产生反抗、攻击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会招致父母更严厉的叱责,因此只好转而发泄到其他孩子的身上。

(三)抑郁冷漠

有的孩子对失去父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以及父(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再加之周围同伴的耻笑,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表现为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有的甚至会从仇恨父母发展到对社会的仇恨,甚至发展为反社会的病态人格。

二、使单亲家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学校教育(教师)

1.敞开心扉,用心交流。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平时默寡言,有什么问题都不愿让周围的人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不要刨根问底,而是应该若无其事地在学习、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去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经常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亲情。深入到学生中去,使学生敢于倾诉。

2.要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单亲父母更关注子女的成长。这有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孩子的成长始终是家长情感天平上最大的砝码,所以班主任的话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能会有明显的效果。

3.以集体的力量感染单亲孩子,营造家的氛围。老师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要鼓励全班同学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接触,使班内同学都能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同时,也要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大胆地交朋友,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运动会、义务劳动、歌咏比赛等。单亲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会逐渐产生家的感觉。

(二)家长多关心

其一,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是敏感的,会感受家庭的变化。所以,不要企图隐瞒发生了什么,那样会增加他的不安。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家庭破裂的事实。这有助于他的勇敢面对。其二,双方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尤其是孩子的监护方,应允许另一方探视,并享受亲子之情。其三,与孩子共同担起家庭的责任避免补偿心态。不要为了弥补而过度补偿、溺爱,尤其是老人。对孩子没必要百依百顺,对待他们的生活,要像对待正常的孩子那样。其四,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单亲单亲家庭家庭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家庭“煮”夫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恋练有词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调查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