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学服务现状▲
2019-03-20谭红阳赵旭东戴常诠陈发展
谭红阳 赵旭东 戴常诠 陈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暨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药剂科,上海市 200124,电子邮箱:tanhongyang2013@126.com]
【提要】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督体制不断完善和健全,在“以人为本、仁爱救人”的人文精神构建下,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工作不断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当前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已由传统的“以药物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服务型。本文就精神专科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方法和成效进行综述,为医务工作者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
精神障碍是指因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知觉、注意、思维、情感、行为、记忆、意志及智力等不同程度的障碍[1]。精神障碍患者缺乏处理事物的适应能力,经常扭曲客观事实,以至于伤害他人或自身人身安全并扰乱社会秩序[2-3]。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以及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了解病情并适应社会。此外,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药学服务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4]。目前精神科药学服务发展较快且形式多样,本文就精神专科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方法和成效进行综述。
1 精神科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
药学服务不仅需要保障药品供应,更需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服务。药学服务应注重服务意识、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在服务的过程中促进患者合理用药[5]。作为一种科学的干预手段,药学服务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6]。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明确治疗方案是否恰当,包括选药是否合理、剂型及剂量选择是否恰当、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3个方面。同时还需加强药物管理,明确药物的保存方式(如常温还是冷藏保存、是否需要避光)。(2)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加强用药指导,包括用药时间、正确服用姿势、服用疗程、正确保存药物的方法等,以保证患者能正确使用药物[7-8]。将用药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开展独立的药学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部分药物(如氯氮平)虽然具有经济、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但如果服用过量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若患者不了解这类药物的中毒剂量可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于长时间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应加强药学监护(如进行血药浓度监测)[9-10]。(3)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用药教育、用药咨询服务,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并定期随访。加强药师与医师间的紧密合作,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病情进展及时提供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的意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11-12]。通过药学服务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
2 精神科药学服务的现状及形式
生活节奏加快造成的社会压力使得精神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三高”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伴随基础疾病的精神病患者也快速增多[13],这就需要更加规范的精神专科诊疗和合理用药。在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专科医院临床用药的选择标准不断提高,精神科用药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以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情绪稳定剂、抗焦虑药、抗癫痫药、镇静催眠药为主的对症治疗,大专科小综合的药物治疗方案已成为主流趋势。而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药学服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精神科药学服务发展较快,有多种服务形式。
2.1 传统的门诊药房咨询服务 王仰国[14]的研究中,医院药房设置了由3名药师依次出诊的药学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大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同时,也减少了药物不合理联用的现象,特别是改善了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滥用状况,促进了精神科的合理用药,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信心,减少了精神科患者盲目性用药的现象。
2.2 在病房开展临床药学服务 目前,临床药学工作在国内全面推广,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初始治疗方案制定、用药调整、治疗药物监测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江益娟[15]报道了临床药师主动深入临床,关注临床医师相对较少注意的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细节,为临床医师提供针对性的药品信息,并协助优化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3 “三位一体”的药学服务 蔡向明等[16]报道了某医院开展“三位一体”药学服务,成立由药师发挥主导作用、医师和护士共同参与的药学服务小组,与患者形成“三位一体”模式,通过该模式为医院接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疾病和药物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等,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4 结合药学门诊的连续性药学服务 笔者在上海市精神卫生系统率先开设了精神科药学门诊,作为临床药师,在患者住院期间参与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查房、药学监护等工作,在患者出院后通过药学门诊对患者进行药物重整与管理、疗效评估、用药教育,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临床医师提供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已取得较好成效,受到临床医师、患者的广泛好评[17]。目前药学门诊已经在多家精神专科医院正式运行,对提高患者疗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 精神科药学服务的作用
3.1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 张玉艳[18]将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精神失常药利培酮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药学服务干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治疗组完全依从率、简明精神量表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药学服务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药学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5,19-20]。
3.2 改善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 黄迪[21]将来自6个不同城区的162例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干预,在干预 6个月后,干预组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职能、健康变化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药学服务可提高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
3.3 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患关系与其他医院存在共性,但也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这与精神疾病的特点(易反复、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有关。除了承担生理和经济的双重负担外,精神障碍患者还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如多疑、偏执、急躁、敏感、配合性差等问题,因此精神障碍患者对药物的使用常存在困惑和疑虑,同时其接收信息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对某些用药问题反复询问多次,取药时还可能在药房窗口长时间停留。如果药学服务人员缺乏耐心和同情心,易导致患者误解和不满,从而引起医患矛盾,而开展良好的药学服务则可有效缓解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满[22]。所以药学服务行为不仅影响药师与患者的关系,还会影响医疗行为的其他关系(如医师、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因此,药师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药学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另外,在目前医疗费用高、患者负担重的情况下,药师可以通过推进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缓解因药物费用问题引发的医患矛盾[23]。
4 如何做好精神科药学服务的相关探讨
4.1 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目前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已由传统的“以药物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服务型[24]。多数精神科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且治疗效果较差,原因在于患者初次发病后没有接受正规治疗,从而使病情反复发作和恶化,导致需要终生使用药物治疗。另外,患者对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影响了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因此药师应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用药知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4.2 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服务能力 随着工作重心的转变,目前的药师队伍存在知识储备不完整、脱离临床实践等问题,因此临床药师应该进行专业、专科、专病种的学习,大幅度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此外,药师还需要根据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变传统观念中“医师是药物治疗结果的唯一承担者”的意识,在知识层面和思想层面寻求提升和改变,加强临床药学和医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全面的学习减少药学教育体制缺陷带来的限制[25]。医院需要对药学人员进行更贴合临床实际的专业培训,提升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做好用药指导、教育及咨询服务工作[26]。
4.3 把握精神科用药趋势 在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的标准中,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有效性、安全性、商讨性、解释性、合法性[27]。当前精神科药物用药趋势为至臻至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传跃教授认为,精神科用药贯彻药物治疗指南,加强用药规范化;识别患者个体差异,追求用药的精准化;至高境界少即是多,合理用药需极简化[28]。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初始治疗中,贯彻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的“少即是多”,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可塑性损伤,有利于顺利调整治疗方案,实现少数患者的有效时限治疗。
5 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精神科药学服务发展较快,形式多样,至臻至简是当前用药的宗旨,而连续性的药学服务是较为完善的服务形式。药师进行药学服务时,需要评估原始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或参与初始治疗方案的制定),明确治疗方案是否符合至臻至简的宗旨、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药物的用法用量是否规范,还要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和药物的认识程度、患者的依从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治疗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管理,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根据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和咨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