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研究
2019-03-20左芳萍
王 慧 左芳萍 肖 珊
安徽汇泽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工作,是保证能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也是组成我国现代工业化建设的关键产业。但是矿山开采不可避免将占用山地、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甚至导致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当前我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为资源开发产业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对此需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对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与综合分析,实现生态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的合理定位,以此为有色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1 有色金属矿山对于环境的影响
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会表现在地质结构、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并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露天开采首先要剥离表土、破坏植被还可能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地下开采不破坏地面植被,但是可能导致地表塌陷问题,并直接造成地表景观、植被、土壤等生态要素的损害。同时,在有色金属矿石的开采中,施工活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石与尾气,并以此对自然景观造成破坏,对自然植被的生长环境、自然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而这种废气与扬尘,也会对自然水源造成破坏,并通过水体,产生范围更广的负面生态影响。例如,在荞麦山铜硫矿中,就可能由于铜硫矿残渣的不当处理中,对水体资源造成污染,并通过水循环系统,影响到地下水质量,并扩散到整体生态水循环中,对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2 有色金属矿山生态评价方式
(一)景观指数
景观指数,是反应矿区生态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内容上,涵盖了植物种类、丰度分布、群落结构等多项特征。在这一数据中,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简易变量条件,并作为浓缩景观格局信息,描述了反应景观结构构成与空间配置基本特征的内容,是对景观量化形态与功能性的具体说明。
有色金属矿山的景观指数分析中,会在景观格局统计数据中,形成独立的示例区域,并在该区域中,对灌丛景观、农业景观、人工景观等组成条件作出判断,并通过各类景观所占的比例条件确定整体景观的平衡性与可控性。同时,在定位具体比例的基础上,还能够在比例参数上,分析景观环境受干扰幅度,以此对具体开采工作作出评价。
(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生态环境状况指标,带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需要根据实际环境状态,对具体参数进行选择,并构建起完整的环境分析模型,调整权重比例的分配条件,以此形成数据化的环境管理信息,提高矿山周边环境控制的数字化条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与控制策略。
例如,宣城茶山石灰石矿的厂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针对其286万吨建筑石料灰岩与电石岩施工的管理,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设置了明确的等级管理策略。管理上,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作为具体依据,执行现场踏勘工作。通过踏勘获悉,矿区面积0.934km2,在2km2以内,其区域范围内,并没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未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在项目多年的开采中,其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已经明显降低,并表现出了较差的生物多样性状态。而在技术管理规定中,可以将这一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义为三级,并在项目与环保建设中,以二级为目标展开升级建设。
(三)生物量损失指数
生物量损失指数,主要指区域生态环境下,土地生产力的损失条件,并在其内容中,覆盖农用地、草地、林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在每一具体门类中,都要根据其基本生态属性特征,遵照差异化的规范性管理内容,以此保证对于整体生态生物体损失量的完整控制水平,直观地反应在矿石开采影响下,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流失状态。
注意,在这一指数的分析中,不同土地类型的单位生物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应在开始矿石开采前,对整体区域的土地资料进行采集,并在分析与判断中,确定其当前状态下的土地生物量条件,然后再使用后续测量得出的变化数值,与初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此保证统计量的有效说明作用。
(四)水土流失指数
水土流失指数,是控制土地管理状态的重要参数,在技术管理中,需要借助记录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矿山周边区域土壤侵蚀类型的分布状态,在确定层级化特征的同时,绘制出不同区域的面积与所在位置。然后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 - 2007)的内容,完成土壤污染的类别分析。由此,可以形成标准化的土壤报告资料,并计算出具体地块的土壤侵蚀模数,以此完成土壤水土流失状态的分析与计算,完成对于矿区周围环境状态的评价分析。
3 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
鉴于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工作的特殊性,即矿产资源位置的不可替代性。在对矿山开采环境作出评价时,更加倾向于矿山实际开采活动展开之前,并在开采过程中与完成开采活动后,都需要形成良好的恢复,以此保证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在矿山开采之前,需进行独立的表土剥离工作,并将其作为基本材料,完成施工结构中挡土墙与排水沟结构的施工。同时,在开采活动的进行中,需要对于部分地区进行复耕处理,通过对于当地生态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降低矿山开采对于原有土地结构的破坏。而基于生态化生长的基本习性,可以在完成复垦或复垦活动中,根据植物生长状态,执行有效的植物抚育,以此保证复垦种植的有效性。另外,对于形成了金属污染的废弃土地,需要对土壤的生长肥力进行恢复,并在使用有机肥料的过程中,避免对原有食物链与生态链造成破坏,形成生态属性的林地补偿与平衡补偿。
4 总结
应牢固秉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推进对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明确界定环境影响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生态评价方式与评估指标进行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定,最大限度发挥对矿山周围环境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矿山开采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通过恢复土壤肥力实现对现有废弃土地的复耕、复垦处理,有效恢复区域范围内的原有生态链条,推动“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与建设“美丽中国”双重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