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发展
——以《中国有嘻哈》为例

2019-03-20李国菁

传媒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噱头音乐

李国菁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

中国现如今的说唱音乐大多都是在模仿西方的说唱音乐,从模仿西方说唱音乐的风格、旋律、歌词,甚至是西方嘻哈音乐里面不好的部分,也有很多中国的说唱歌手在歌曲中编写的歌词都是非汉语的,《中国有嘻哈》选秀节目上的很多歌手的形象装扮也都是在模仿西方的说唱音乐偶像,从脏辫、纹身、身上带的装饰品等。在《中国有嘻哈》的录制过程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一些选手展现出一种不可一世和桀骜不驯的态度,这也是很多西方说唱音乐者们的态度,但是一些选手只是模仿了西方说唱音乐的皮毛形式而已,真正西方的说唱音乐歌词背后最初的底层反抗精神却看不到。

一、从《中国有嘻哈》看中国说唱音乐

(一)民族元素的缺失

中国也有传统说唱音乐的存在,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内涵,也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对于从西方流入的说唱音乐这种小众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种契机,我们为何不把这种颇具影响力的西方说唱文化揉进自己的民族元素,从而真正地让其变成有中国特色的说唱音乐艺术呢?

(二)原创精神的空乏

此前,很多中国的说唱音乐大都是改编的歌曲,翻唱改编歌曲现象现已经是全球乐坛的主流现象,很多歌曲都是经过后人们的改编加工再度进入人们的耳中,但是很多改编的歌曲都很少有新意,只是在原音乐的风格基础上对音乐的技巧性内容进行理性的二度加工,音乐的原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都没有做出彻底的颠覆;中国的说唱歌曲亦是如此,在《中国有嘻哈》的节目中,在评委助唱环节出现很多改编歌曲,原歌曲的旋律、调式风格几乎就是原版的重唱,只是在歌曲的中部加入了部分说唱的歌词,原创的风格少之又少。《中国有嘻哈》是此前中国说唱音乐类节目的最大展示平台,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很多说唱音乐都是在以前音乐曲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改编了原来歌曲的节奏、旋律、少有的歌词,甚至有的是将中国的说唱音乐和西方的说唱歌曲拼接混合而形成新的歌曲,这样的说唱音乐明显缺少国人的原创精神。流行音乐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空前强盛,很多说唱音乐的改编、翻版,甚至是西方的跟风现象都只是商业利益的需要,改编后的说唱音乐只可以称为中国版的说唱,但是为了说唱音乐文化产业的商业发展,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新的音乐创新。

(三)认识度不够

在《中国有嘻哈》节目的播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国人对说唱音乐的整体认识程度还很有大的提升空间,很多竞选选手的歌曲或是节目推出的所谓的说唱音乐都只是将音乐的口语歌词进行了非常强硬化的押韵处理。节目中,选手甚至评委们普遍把歌词里押韵最多的音乐称为好的音乐,押韵之处越多评分则越高,几乎没有音乐性内容可言,更别提音乐背后的精神甚至是艺术思想了。尤其是说唱音乐的歌词,几乎没有深度,这与真正的西方说唱音乐的社会性内容、对现实不满的批判以及说唱者的人生感悟所要表达的内容差之千里。说唱音乐背后的精神和艺术思想正是我们所要深究和学习的,而不能只限于口语歌词表面的押韵。

二、《中国有嘻哈》究竟是音乐场还是商业场

(一)商业气息的笼罩

说唱音乐小众文化背后的商业价值终于在2017年爱奇艺独播的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这一节目中被挖掘了出来。两亿多投资规模、累计15亿多的播放量、100万的奖金、开发超过200个SKU等这些惊人的数字都已经成为了《中国有嘻哈》的标签。从最初歌手四、五千的出场费到签公司后的上万元,又在节目播出后有10倍、20倍出场费价格的增长,到最多的高达25万的出场费,这些艺人包装一体化的商业链条无疑都成为了提升节目关注度的主要条件之一。《中国有嘻哈》的制作方又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将说唱音乐产业和一些潮牌、潮品的产业发展紧密相连;节目授权的合作商品已经在各大主流的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品牌店面等渠道进行售卖;另外节目组还计划将《中国有嘻哈》制作成为一个潮牌,关于潮牌的饰品、鞋子、帽子、服装等都已经设计出来了。虽说《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再度刷新了国民网络综艺节目的选秀标准及规模,但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这一做法,并未刷新音乐节目的实质水准,商业气息笼罩的中国嘻哈音乐文化在此尤为明显。

(二)噱头主义的标签

《中国有嘻哈》这一节目被扣上噱头主义的标签一点都不为过。第一次关注到这个节目是在各大微博还有朋友圈等网上平台,出现了这样的网红语∶你有freestyle吗?节目邀请了吴亦凡、潘玮柏、热狗和张震岳四位很有知名度的明星作评委,其中还多次出现了意见分歧的状况,张震岳和热狗的∶我觉得不行,我觉得可以,阿岳真的很严格。如此一来,“评委意见不合” “评委发生争执”等词都成为了《中国有嘻哈》热搜的关键句。随着节目的热演,噱头主义的名号越发明显。期间,节目组造势宣传邀请了众多中国嘻哈圈内知名的说唱明星,但是却在演出过程意外频频,失误百出,而此恰是成为了节目宣传的热点。这到底是噱头主义在作怪还是真正地在宣传说唱音乐?再观整场节目,在2017年8月26日的那一期里,节目成功制造出选手之间矛盾的噱头,为了收视率,大肆制造各种狗血话题,这到底是音乐场还是商业场?观众只关注音乐,至于台上的说唱者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观众又有什么关系呢?诸如此类的噱头还有很多,播出期间,各大网络平台上的热搜关键词都已被《中国有嘻哈》中各种与音乐无关却吸引人眼球的八卦新闻所笼罩,收视率随之再度飙升。节目究竟是在宣传说唱音乐还是在造势捞钱?

三、任重而道远的说唱音乐之路

嘻哈音乐作为一种小众文化,为大众的主流音乐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生命力,如今说唱音乐在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全球流行音乐市场里最受欢迎的音乐风格,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固然也要和全球音乐市场的发展环境紧密相连。《中国有嘻哈》节目的孕育灵感也来自嘻哈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小众文化对于制作人的开发,无论于文化的推广还是于文化背后价值的挖掘都是不错的选择。虽然节目的商业化气息严重,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节目一经播出,很多说唱音乐人就赢得了粉丝的大力支持和持续关注,同样也挖掘出了不少真正的嘻哈音乐爱好者。很多小众文化的圈子也渴望得到大众的关注,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发展的契机再好不过,在双方双赢的情况下,相互吸引共同推进精神文化的进步这一趋势也是大众所期待的。目前,中国流行的音乐的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多元化发展态势是否可以持续走下去仍旧处于待定状态,网络平台挖掘小众音乐文化之路的前景虽然可观,但仍任重而道远。

四、结语

说唱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尚未成熟阶段,《中国有嘻哈》在节目选材以及艺术内容上脱颖而出,把说唱音乐更广泛地推给了大众,也给热爱说唱音乐的学者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但商业化气息的笼罩使得节目的水分越来越大,让国人对嘻哈音乐有了一些业余的误解,制作商对于节目的造势宣传推广所下的功夫远大于对节目实质性内容的追求,音乐文化商业化是目前这种综艺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普遍弊端,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音乐的实质性内容,这样才能让说唱音乐之路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噱头音乐
眼内镜的噱头
奇妙的“自然音乐”
“孕妇专用”多是噱头
音乐从哪里来?
音乐
三星、LG、VIVO,曲屏手机只是噱头?
Monnalisa
音乐
本报更正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