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以《伊犁日报》为例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杨柳青伊犁公主

燕 玲

(伊犁日报社汉编部,新疆 伊宁 835000)

一、引言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必须自觉担当起宣传重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近年来,《伊犁日报》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在《本土文化》版和《特稿》版相继推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草根明星大看台”“文化遗产保护” “特别策划”等一批栏目。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策划了一系列重点稿件。

二、挖掘“汉家公主”品牌重大意义

以“远嫁乌孙的汉家公主” “寻找乌孙夏都” “细君公主回扬州‘省亲’”为题的三个整版的文化特稿,讲述了西汉时期江都(今扬州)公主刘细君和楚(今徐州)公主解忧出塞乌孙和亲的故事。

乌孙是汉代西域地区一个强大的“邦国”,在以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为中心的地区活动。汉家公主出塞和亲远嫁乌孙王,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传入西域,对促进乌孙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记者远赴细君、解忧公主的家乡江苏扬州采访,收集到大量第一手史料和生动翔实的图片,将这段意义重大的历史首次在伊犁媒体上发表。这组文化特稿明确阐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自秦汉使其开始我国就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大一统的格局。

文章一经推出,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直接促成了江苏援疆资金在伊宁市建设汉家公主纪念馆,将这里建成了继林则徐纪念馆之后的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次报道影响深远∶《扬州日报》在此后不久就派出记者,推出“重走细君和亲路”系列报道。在新疆境内的采访由《伊犁日报》记者和《扬州日报》记者联合采访,在两地报纸同步发稿,“重走细君和亲路”系列报道在新疆和江苏都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从此,一些作家、研究者开始关注这段历史,创作出剧本、音乐剧等,新源县、特克斯县、昭苏县也着力挖掘这段历史,增加旅游业内涵,打造旅游业名片。汉家公主成了江苏、伊犁两地友好使者,对扬州和伊犁的交流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2018年,扬州援疆资金专项投入策划细君公主雕像回扬州“省亲”。7月14日,跨越2000多年时空,走过万里之遥,白色汉白玉雕刘细君雕像安放在扬州瘦西湖景区汉陵苑内细君公主文化园。

三、铭记杨柳青人“赶大营”历史功绩

以“赶大营,一曲长歌唱到今” “杨柳青——汉人街”“安向阳∶‘赶大营第一家’的守望者” “‘文丰泰号’玉印背后的故事”为题的四个版的重点策划稿件,讲述了天津杨柳青人为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功绩。

这组文化特稿明确阐明∶新疆的繁荣和发展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共同交往交融、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很多人都知道,天津西青区杨柳青是千年古镇,以出产木版年画闻名,可知道杨柳青人“赶大营”的恐怕就不多了。如果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杨柳青人“赶大营”在历史上的影响要远高于杨柳青年画。在伊犁地区,通常只要年龄在50岁左右,且属于土生土长的伊犁本地人,其中就有约60%~70%人的祖辈是从天津杨柳青拖家带口来到新疆的。

天津杨柳青人“赶大营”是新疆历史上的一项壮举。从清光绪元年(1875年)到1949年的70多年间,天津杨柳青移民到新疆的人约有3000余户,且至少有1.5万人。这些人的迁移开辟了一天从渤海之滨至天山南北的我国东西方商贸大道,为世界陆路东段的“丝绸之路”注入了新活力,他们促进了商贸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工矿业以及农牧业等,丰富了边疆民众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变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对新疆的稳定繁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采访了有代表性的杨柳青人的后代,以翔实的历史材料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写出了这组文化特稿。

文章发表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不少杨柳青人的后裔来电话,感谢本报对杨柳青人历史功绩的关注和肯定,有的老杨柳青人还通过各种途径找到记者,热心地提供了独家资料和新情况、新线索。天津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媒体多次赴伊犁采访,推出一系列的杨柳青人在新疆、伊犁扎根奋斗的专题。

四、阐述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以“伊宁的老房子”系列报道∶“凝聚历史的老屋” “吐达洪巴依大院的变迁”为题的二十几篇文图并茂的文化特稿,展示了汉族与新疆地区各民族、汉家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联系、融合。展示了伊犁各民族长期以来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的共有的建筑文化,说明了新疆区域历史发展和我国历史发展在文化上的一脉相承。

伊犁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多民族多文化创造了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伊宁市的一些老建筑受多种文化的影响,融合了陕甘地区和西亚的建筑风格,并且明显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建筑是会说话的”,这些老建筑老房子就是一个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化石”。它们凝聚着各族群众的聪明才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中国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地区的民族和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些老建筑老房子,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证边疆巩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组重点文化稿件发表后,引起业界关注,被新疆内外多家媒体转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五、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一员

以“黄中祥与哈萨克族英雄史诗” “伊犁河畔的俄罗斯族人” “满风满韵 渐行渐远” “蒙古马头琴声飘入云里”“欢乐的塔塔尔族撒班节” “回族花儿 伴他一生” “伊宁小巷道不尽的故事” “古籍保护,一个历史性的命题” “寻找青花磁的记忆” “昭苏抢救发掘斯木塔斯古墓葬群” “踏雪寻访琼库什台村” “保护古籍,让文化薪火相传” “塔塔尔族刺绣∶盛开在衣角的花朵” “喀赞其∶在民俗文化里掘金”等三十余篇挖掘伊犁历史文化的稿件,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述了各民族在伊犁的团结史和融合发展史。明确阐明∶新疆各民族整个中华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新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也涉及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时新疆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历经沧桑、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各民族要相互了解、尊重、欣赏、包容、学习、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只有各民族真诚地“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同心协力”,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才能共同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利益,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

这组稿件明确阐明∶新疆各民族是中华大家族中与其他各民族血脉相连的兄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中国梦;新疆各民族文化是生长于中华文明沃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维吾尔族青年肉孜阿吉勇救落水者获赞誉” “冉江涛捐献角膜感动身边人” “伊犁女教师无私义举为南京患者点燃希望——姜丹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返乡” “各族村民勇救落水汉族婆媳” “爱心理发店里的暧心事” “社区积极募捐帮病重居民渡难关”等三十余篇稿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情感的认同,并坚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近年来,《伊犁日报》充分发挥文艺春风化人的作用。大力提倡有诚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新风貌、新姿态、新作为。

七、结束语

《伊犁日报》将进一步牢记党报的使命与担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杨柳青伊犁公主
《辽史·公主表》补述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爱哭公主》
粉红兔公主镜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伊犁书
杨柳青
伊犁将军长庚
小公主
丝绸之路与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