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匠心筑梦
2019-03-20邓志灵
文/邓志灵
在广州地铁的十年来,我先后参与了多条地铁线路的筹备建设工作。大家知道汽车要跑需要汽油,地铁要开就需要电,接触网就是把电输送给地铁列车的专用设备。我就是负责接触网检修维护的一线工人。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间我也见证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例如广州地铁十年前只有4条线路,现在已经开通了14条线路,总里程达到478公里,257个车站,占全公共交通出行量的51%,是十年前的5倍。
伴随着广州地铁的发展,我也从一名接触网检修员成为了接触网检修专家,下文分享我的成长历程。
接触网是“三高”行业,高温、高空、高压。高温就是白天户外作业,广东的夏天是不好“惹”的,经常在40度的高温下检修,有同事的朋友圈形容为“热到世界失去颜色”,你hold得住吗?车场检修有多热?热到你的皮肤如果接触到钢梁的话,可以立马闻到烤培根的味道。接下来他又发了一条朋友圈,写着检修完了才开始下雨,老天爷好给面子啊!所以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就是接触网工的日常。
高空作业是指登高作业,接触网工常常要爬上支柱才能开展作业,检修隔离开关、避雷针等等设备,所以接触网工也被称为轨道交通行业的“蜘蛛侠”。
高压就是指我们维修的都是带高压电的设备,家用电器电压一般是220伏,但地铁用的都是高压设备,例如广州地铁用的是DC1500伏的高压电。因此,我们天天和“电老虎”打交道,安全自然要放在首位。很多人问我:接触网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行业,我认为这就是缘份。
2006年,我来到广州求学,当时经常会坐到没有空调的巴士,都称它为“热狗”巴士,敞开的车窗,车厢里面阵阵汗味夹杂着汽车尾气,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与安全快捷舒适的地铁相比,真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我也是一名普通乘客,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当广州地铁来学校招聘的时候,我第一个投了简历,毅然投身这个行业,希望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服务。人生有几个十年?我职业生涯第一个十年献给了地铁行业,十年前和我一起进入广州地铁的很多同事都离开了,但是我还坚守在这里。身边也有很多同事问我,为什么还在这一行?答案很难说清楚,每次坐地铁我都不由自主的去观察身边的乘客,有赶着上学的学生,有赶着上班的白领,也有悠闲的大爷大妈,特别在高架线路,我经常看到旅客指着窗外和同伴分享沿途的喜悦。他们脸上的微笑给我很大的满足感。我们检修人虽然不是前台服务,但是离乘客一点都不远。他们脸上的每一份微笑都有我们的一份功劳,正是这种成就感使我坚持了下来。
十年间,我觉得最苦最累的是参加新线建设工作,因为新线工地环境相对较差,特别是远郊线路,交通不方便,工作量也大,微信的运动步数每天3万步起是常态。
新线建设和既有线运营是不一样的,既有线运营就是按标准做完设备检修就可以了。但是新线建设你需要参与到施工设计还有设备验收工作,工作量是翻几番,所以新线建设虽然累,但也是成长最快,学得最多的一个时期。
同时在新线建设的时候也可以接触到很多最前沿的科技,包括目前在用的分段绝缘器已经从第一代更新到第四代了,还有可视化接地系统等。
苦点累点又能算什么呢?歌德曾经说过,没有在长夜痛苦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当看到乘客坐上我们辛苦建设开通的地铁而绽放笑容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这种成就感让我坚持了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我们工作中很关键的一部分。我们团队参与了一些技改项目,有隔离开关的实践平台,有接触轨测量小车……像测量小车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可以提高50%的测量效率,从前一个作业点只能测量1.5公里的设备,改造后可以测量到3公里的设备。这些项目灵感都来源于生产,最终又服务于生产。
2018年,非常感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举办了首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专业的比赛,全国有27家轨道交通企业,53名选手参赛,这些比赛实操部分分为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均要求40分钟内完成,工艺要求都是毫米级的,对技术和体能都是很大的挑战。广州地铁有五个参赛名额,报名人数一度超过600人,算下来晋级率不到1%。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走到最后,进入到“魔鬼训练营”。
在“魔鬼训练营”里,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例如增加体能训练,说来大家可能不信,广州地铁当时邀请了安保中心的一名前特种兵做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当时一听一个表情包就出来了——瑟瑟发抖。“魔鬼训练”到底是怎么样的?每天早晨空腹训练,包括四公里的慢跑热身,还要安排跑得最慢的在最前面做领队,回来再做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跳、冲刺跑等,三个月下来我们平均每个队员瘦了十斤。
除了体能训练,实操训练也很累,例如刚性汇流排更换项目,训练一次要拆装64个螺母,每个螺母有7圈,一次拧动448圈的螺母,所以我们的手指都是在起水泡和水泡破了的状态,三个月里指纹都识别不出来。
在三个月的训练中,我们也总结出来六大创新工法,并且这些工法都是以各自的名字命名的,如邓志灵吊索制作法、邓志灵回头绑扎法、罗辉定位环线索安装法等。总结出来的这些工法创新,使我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做出更好工艺来,通过创新,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所以在最后决赛中,我们五人分别获得1、2、3、5、6 的好名次,被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简称“国手”。现在好多同事见到我们打招呼都叫我们国手,我想还好是“国手”,不是国足。
国赛归来之后我也做了一些交流分享活动,有学校的,有公司的。其实从自身经历来看,得益于老师和师傅的指导帮助,今天我知道传承是一种使命,不仅要传承工艺,更要传承对工艺极致追求的工匠精神。
我们公司为了更好地传承国手精神,也鼓励我们继续努力提高,2019年7月10日成立了接触网专业的邓志灵国手工作室,是以我作为带头人,同期四位国手为骨干的工作平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工作室除了攻克难题的职能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承,以工作室为平台发挥影响力,继续培养出更多的国手和做出更多技改创新的项目。同时欢迎行业同仁有机会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共同努力,争取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青年论坛的主题,我用李大钊先生的一句话结束分享,“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回望百年,他们用青春热血唤醒中华大地,如今我们用青春力量建造强大之中国,我们是强国一代,将不负使命。我们是新时代追梦人,将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