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2019-03-20李艺
李 艺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单位逐步走向市场自负盈亏,少了政府宏观调控这只大手的支撑,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炒作等违背新闻道德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有效地杜绝违背新闻道德事件的发生成为了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整理我国出现违背新闻道德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办法和对策。
一、我国当前违背新闻道德现象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国当前违背新闻道德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还是虚假广告和误导广告,均违反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不仅欺骗公众,而且辜负了党和国家的信任,下面我将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行业竞争愈加激烈
面对国际国内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新闻媒体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最大化地争夺市场、争取受众。而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标题党,夸大新闻价值,一味追求新闻噱头和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和小手段、小伎俩便成为了部分新闻工作者为了生存或者谋取私利的首要选择。如何正确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危机,这对新闻行业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2.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虚拟性为违背新闻真实性提供了鲜活的土壤
新媒体时代,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虚拟环境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提供了生存空间,消息无论真假瞬间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力不可小觑。但在这个有图也无真相的时代,文字搭配图片和视频的传播总能以假乱真,受众即使有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只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份儿。这种虚拟性为其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阻力,许多侵权行为屡见不鲜,更不用提新闻道德层面了。
3.对新闻道德教育问题不重视,新闻机制岗位招聘把关不严
如今我国很多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达55万之多。但前赴后继的新闻工作者理论和业务能力依然不能算是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道德方面的教育更不容忽视。新闻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工作内容必然会面临道德方面的抉择,如果在接受教育时就不能得到正视,一旦进入社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违背新闻道德的事件出现的风险。
高校教育是第一道把关,新闻机构招聘的新闻道德考核就是第二道把关。可现在新闻机构的招聘制度一般主要是看学历或者一味地追求新闻效果,轻视或者忽视新闻道德素养。这直接导致从业人员的不过关,为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4.相关法律不完善,立法不成熟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1991年才确立了第一个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比美国晚了80多年。与其他行业相比,我的新闻行业仅仅有400多年的历史,相比教师、官员等其他行业,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都颇为稚嫩。因此,在法律相对不完善的当今中国,违背新闻道德的现象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因为一些条文还停留在道德层面,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致使有些人顶风作案,趁机钻法律的空子。
(二)主观原因
1.新闻工作者自身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强
在到处充满利益诱惑的当今社会,新闻工作者必须独善其身,增强自身免疫力,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道德是否过关,直接影响其个人言行、工作实践和媒体的公信力。我国当前新闻界违背新闻道德的表现,以有偿新闻现象最为严重。例如,一些新闻工作者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特殊待遇,权钱交易,刊发“含金”报道。这种把新闻报道异化为谋取私利,进行了不合法交易的行径,严重损害了受众和国家的利益。
2.新闻工作者对其职业的定位和认识不清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考验,对社会公众负责并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但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当社会和受众的利益同新闻工作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新闻工作者以自身的利益为主,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追求自身的名利,把社会职责置之脑后。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并直接或间接地削弱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
二、面对我国当前违背新闻道德现象的对策
当我们洞察当今我国违背新闻道德现象出现的原因之后,怎么办就成为我们必须去面对的课题。经过对违背新闻道德的症结所在加以整理,分为以下几个对策∶
(一)努力提升自身新闻道德修养和新闻职业道德意识
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工作中的道德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新闻机构乃至政府、国家的形象。因此,新闻从业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能力的高低,更关键的是要始终遵循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将新闻道德意识融会贯通于工作与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严肃对待,严于律己。只有厚德载物方能自强不息,在努力提升自身新闻道德修养和新闻职业道德意识的道路上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重视新闻道德教育,健全新闻机构内部机制
首先,我们要从高等教育入手,重视对准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新闻道德的培养和灌输,令每一位准新闻从业人员都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有一个正确而端正的态度,在不断增强其业务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做一名道德高尚的有职业操守的新闻工作者。
其次,新闻机构内部也应在招聘或考核其内部人员的环节时,注重对其新闻道德的考核与测评,时刻提醒新闻工作者新闻道德的重要性,使新闻工作者在关键时刻不受利益的诱惑和外界的干扰,坚守本心,正确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受众的传声筒和政府与人民之间和谐的纽带。
(三)加强新闻行业的合作,合理竞争
自我国新闻机构逐步走向市场,少了政府的庇佑,多了市场的自主调控,很多新闻机构无法正视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利用畸形的竞争关系发布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违背新闻道德的新闻来换取经济利益和生存空间。经济学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一个行业的繁荣决不会允许出现垄断或者一家独大。只有各个新闻机构加强合作,正确开展良性竞争,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整个新闻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优化社会道德环境,提升全社会的道德素质
社会道德环境作为主要的客观因素是社会舆论产生的摇篮。而新闻从业人员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并扮演了舆论引导者的社会角色,工作内容更是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就意味着新闻从业人员道德意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因此,推进全社会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政策需要,也有利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五)完善法规,加强立法,实现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但我国1991年制定了第一个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2009年11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做了第三次修订,制定该准则的是我国记者协会,对违背新闻道德的行为界定和惩戒措施尚未提出,更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我们要继续推进立法和相关法律的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让新闻从业者严于律己,警钟长鸣。
三、结语
综上,新闻工作者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的新闻道德修养并自愿接受来自新闻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实现客观的社会道德环境因素和完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提供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