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媒体如何做好政法新闻报道

2019-03-20刘晓雪

传媒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北京青年报政法头条

刘晓雪

(北京青年报,北京 100026)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政法报道做得深入、专业、有效,树立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政法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以北京青年报主办的政知系列微信公众号为例,近几年,政知系列公众号一直重视政法新闻报道,解读政法工作新部署、新进展,以及政法领域事件及案件,旨在让读者深入理解政法工作和相关政策。通过报纸、北京头条APP、微信、微博、北青网等多平台进行全方位报道。

一、以政知系列公众号报道为例

北京青年报主办的政知新媒体三个公众号粉丝总和超过100万,粉丝画像为学者、公务员、律师、本科以上学历学生,已知粉丝中有省部级以上官员。政知见主要关注时局;政知道关注时政常识和国际;政知圈则主要关注时政人物。政知系列公众号的内容在十几个社会新闻客户端上均有发布,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网易、凤凰、新浪、百度等等。仅今日头条上的粉丝数就有310多万,四年来累计阅读量超过30个亿。平均每日阅读量超200万。

政知系列公众号对政法新闻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多次报道政法工作新部署、新进展。多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和各大网络平台传播量大,公众号单篇平均阅读量5万左右,在网络平台上的阅读量达数百万。

举例来讲,政知见2019年1月29日推送《全国扫黑办亮相,新增两位“新面孔”》,向读者介绍了全国扫黑办的重要人士调整,同时阐释了从“打黑办”到“扫黑办”的区别,凸显中央在更大范围内,更全面、深入地扫除黑恶势力的决心。2018年12月8日,推送《陈一新部署扫黑除恶,特别提出了这一点》,报道2018年12月6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在全国扫黑办第四次主任会议上,研究谋划明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思路和举措,部署当年扫黑办重点工作。文章主要解读了陈一新在会上提出的新概念——把握好“时度效”。政知见还多次发文,报道扫黑除恶的案例,宣传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成效。

政知系列公众号之“政知道”同样关注政法系统的新闻,例如2019年1月18日推送《中央重磅发文,全国乡镇要多一个新岗位》,详细解读新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例如地方党委应将政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评价重要依据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26日,北京青年报社融媒体平台“北京头条”客户端正式上线。“北京头条”整合了《北京青年报》《北青社区报》《法制晚报》、北青网等北青系媒体资源,集中力量向融媒体进军,力争打造一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政知系列公众号的文章同时在北京头条APP上推送,扩大新闻传播广度和影响力。

二、从五个方面做好政法新闻报道

(一)坚持“内容为王”深度报道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在宣传政法工作新部署、新进展时,新媒体应该敏锐抓住新闻点,坚持“内容为王”,不放松自身要求,确保内容品质,不为追求速度而放弃深度,尽量做到层层深入解读,丰富内容表达,传播权威声音。紧跟政法改革的新部署新进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报道政法领域重大新闻。在“全民皆记者”的现实状况中,紧握深度报道这张王牌,就可望在与以碎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的竞争中胜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一些执法中的瑕疵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无限放大,从而将政法机关卷入舆论漩涡,有的甚至影响到执法的公正性。而政法新闻报道必须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循法律程序和司法规范,特别要注意避免媒介“审判”的问题。媒体应该做出权威、客观、全面的报道,及时正向引导舆论。

网络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带来舆论引导危机,但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弘扬社会正气,在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关注更多政法新媒体

2018年,中央政法委就曾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政法新媒体的创新发展工作。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发言时表示,要继续扩大政法新媒体账号的数量及种类,县级以上政法单位要至少开设一个新媒体账号,鼓励更多政法干警注册自媒体账号,实现政法新媒体全覆盖。

新媒体可以关注更多的政法新媒体、政法干警自媒体账号,政法网红大V,发现选题并进行采访报道。邀请权威的政法人士解读热点事件,用足用好用活政法领域大政、大事、大案等引人题材和政法系统“网红”名人的自带流量。

(三)专访正面典型人物英雄人物

政法队伍是一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新媒体可以采访扫黑除恶等重大事件中的正面典型人物、英雄人物,突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宣传。讲好政法新闻故事,讲好政法英雄故事,大力宣传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显执法司法的公信力。同时也会挖掘一线干警平凡小事的闪光点,讲好他们的感人故事,让主流价值在网上充分扩散、在全社会广泛传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让记者到基层一线采访,实地感受采访对象的工作和生活。政法新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带有故事性,可读性强的案件,其中的侦破、审理以及涉及法律方面的环节可以充分体现。讲故事时注意运用“网言网语”,尤其要做精做实做活做靓标题,在不搞“标题党”的前提下,用心制作吸引读者的标题。

(四)以案例展示政法工作新面貌

以扫黑除恶为例,2019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接下来将是“深水区、攻坚期”。当前,有大批案件也陆续进入起诉环节。打“伞”在去年也是扫黑除恶的一大亮点,去年以来,不少“保护伞”在斗争中应声落马。新媒体可以继续关注相关案件进展,并报道案例细节,会收获相对较高的阅读量。

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应该对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的网友评论、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梳理,及时通过留言回复进行引导、应对,形成良性互动。重视时效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考量指标,政法委方面做到及时确定权威口径,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疑虑、误解,在恰当时间给予回应,尽早主动发声,才能完成有效的主导舆论导向。相关部门应第一时间协调配合,保证信息畅通和信息对称,不给谣言留死角,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同时注意拿捏分寸,把握火候。

(五)采用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报道

伴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新闻报道与短视频形式的结合无疑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一大方向。它为传统媒体借力新的媒介技术,在激烈的传媒业竞争中寻求突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以北京青年报为例,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已推出了官方视频发布平台——青流视频,打造发展短视频、直播、动画等多种视觉产品形式,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点击量早已超5000万。政知新媒体也推出了短视频类新闻产品,目前累计播放量过百万。

媒体可以对接网民心理与需求,以网民喜爱的表达方式,将报道视频化,发布到各大视频平台,吸引更多平台的网民关注。可以寻求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获取丰富的视频素材,挖掘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直播也是受众较广的传播方式之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这种实时传播方式会使内容呈现更自然,衔接更流畅。媒体可以邀请政法网红大V、权威人士,走进直播间,解读政法工作,回应热点话题,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不同于传统媒体报道,新媒体政法新闻报道应格外注重策划,创新形式,讲究报道技巧,从而为政法类新闻注入新活力,开辟新空间。尤其要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法新闻的规律和特点,使政法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北京青年报政法头条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微头条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打造过硬政法铁军
《头条》(四首之三)
浅析新世纪以来我国记者职业理念的变与不变
《北京青年报》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头条
都市报头版设计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