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崇高的发展

2019-03-20安戈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美学史经验主义理性主义

安戈 中国传媒大学

一、崇高的提出

在公元前四世纪时,古希腊盛世时期的文化政治氛围逐渐褪去,此时文艺理论的仿古倾向比较严重。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研究越发的细腻和肤浅,最后逐渐趋向于公式化与僵硬化。虽然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精品不多,但是此时的修辞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就是一部很重要的美学著作。

“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①。在修辞学方面朗吉弩斯提出五种不同的崇高:“掌握伟大思想的能力”;“强烈深厚的热情”;“修辞格的妥当运用”;“高尚的文词”;“把前四种联系成为整体的庄严而生动的布局”。②他认为艺术家们深厚的文艺修养是崇高作品的源泉,而同时提供高尚的文艺趣味是崇高作品的意义所在。

二、感性的崇高

随着文艺复兴的思潮在欧洲大陆上刮起,人们开始重新回顾古希腊时期的人本思想,之后因为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兴起和理性主义的萌芽,人们更加崇尚个性自由与追逐自我的理想。从笛卡尔开始,他将理性从感性中抽离出,他认为文艺完全是理智的产物,这是所谓美学中的理性主义,美学上区分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偏重于人生活中感性接受的一面,洛克派的经验主义者就是这样,他侧重观念和联想,情欲和感情,本能与情绪。

博克的美学著作《论崇高与美两种概念的根源》中对于崇高的思考也是基于洛克派经验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下,博克首次指出了崇高与美感的区别首先,他认为崇高来源于人的情感。但是单纯的痛感与快感没有办法构成崇高感,当痛感向快感逐渐转化之后,在这个过程中才形成了崇高感。类似于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化”。庞大的体积造成的心理压力,晦涩引发的心理压抑,力量产生的心理抵抗都体现着永恒与无限,这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并会让人产生可怕的感觉,这些措不及防的感受,直达人内心情感。尽管他们的感觉是恐怖的,但是此时此刻你仍然是离他们遥远的,并不会对你造成实质上的伤害。在如此往复的感受会使人加强心灵的活动,就像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净化说”。尽管在之中含有一些理性的成分,但是博克认为崇高的产生过程总体是心理层面的,是非理性的。

三、感性与理性的崇高

十八世纪的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康德。康德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关键性的转变在于他力图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虽然在他调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矛盾的出现,但是他的这种尝试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提供了基础。康德对崇高的分析在他的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德论崇高的体系与前人相比是完整与深入的。首先,他论证了崇高与美的相同点,审美判断要求基于人类普遍的共同感,但是这种对于美的共同感是一种无法通过经验证实的设定,即“先验综合”③,崇高与美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审美判断。第一,他们都对人产生了愉悦的身体感受,这种愉快的感受就是审美快感,而且这种快感与完善所引发的感觉完全不同。第二,崇高与美都是主观的符合目的性的,当我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他们的形象并产生愉悦的审美感受,而事物的形式不涉及它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只是对于人而言的一种看法,是一种情感方面的感觉,这便是“审美无功利”的来源,崇高与美都是不涉及利害关系的。

在康德之后,黑格尔哲学产生了巨大的突破,他实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使用了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同时也对他的美学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一,康德更多的将崇高放在自然界中去探讨,而黑格尔认为象征型的原始艺术中就体现着崇高。第二,对于崇高的性质上,黑格尔不太不看重自然对崇高的作用,黑格尔认为崇高只体现在人所创造的艺术中。他将崇高完全看作是绝对理念或者说“太一”。第三,康德将崇高与美完全对立起来,而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示,而崇高只是体现在理念显现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他认为崇高属于美,美属于理念。而且他将艺术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象征型艺术发展到古典型艺术再发展到浪漫型艺术,他则将崇高定义在象征型的这一小阶段里。可见黑格尔完全将崇高定义成为理性。

因此从西方美学史的总体看来,崇高是一个古典的美学意义,崇高的理论在整体上建构在一种理性的基础之上。黑格尔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高峰,也是理性发展的高峰,因此从黑格尔之后美学上对于崇高的讨论就开始走向没落,对其讨论逐渐变少,不太受人关注,近现代时期开始反崇高,对崇高进行瓦解。

注释:

① 胡润森.戏剧时空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9(4):4-13.

②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2 版[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106 页.

③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2 版[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346 页.

猜你喜欢

美学史经验主义理性主义
烛照美学史的幽暗地带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评介
区域美学史书写的探索与尝试
——《巴蜀美学史稿》评介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赋比兴”与“立象以尽意”的关系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