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视角下高校网络“原住民”思政教育探析

2019-03-20宋剑桥

传播与版权 2019年9期
关键词:原住民政治思想

宋剑桥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4)

新闻传播方式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大学生在逐渐向着个性化的发展方向靠拢,随着我国大学生网络“原住民”个性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其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排除这种矛盾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闻传播学视角下高校网络“原住民”思政教育进行分析。

一、高校网络“原住民”概述

(一)网络“原住民”

美国学者约翰·帕尔弗里以“90后”一代为基础对网络“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做了定义,指的是出生在网络无所不在的世界,生活已经基本和网络融为一体的人。对这些人而言,数字化是其主要的生活方式。学术界以网络依赖性为基础对人作了分类,第一种是局外人,他们不具备使用网络的条件和技术,因此对网络基本没有任何了解。第二种是观光者,他们有时间、有条件使用网络,而且经常使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在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的信息渠道。第三种是移民,他们是在电视、广播盛行环境下长大的,但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他们基本放弃了电视等传统的信息渠道,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1]。第四种是“原住民”,他们生在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高校网络“原住民”

通过前文对网络“原住民”的分析可知,高校网络“原住民”指的就是网络“原住民”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同时具备网络“原住民”和大学生两个群体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现实和虚拟的共存。虚拟是网络最明显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隐藏自己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并通过虚拟的昵称等替换这些信息,以此在网络中自由穿行,这体现了个人信息中虚拟的成分。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对个人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可对网络上的虚拟信息进行真实“还原”,如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名词“人肉”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对个人真实信息进行了全面采集,体现了个人身份中现实的成分。对高校网络“原住民”而言,他们在利用虚拟的个人信息畅游网络的同时,也会因为某些信息而使自己的真实身份出现在网络上,由此便表现出了现实和虚拟共存的特征。

第二是渴望自由和独立。高校网络“原住民”以“90后”为主,他们不喜欢被传统的规则束缚,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更喜欢保留独立的人格,他们要做创新的一代,打破传统规则的束缚,挑战一切不合理的规则。所有人在互联网中都是平等的,高校网络“原住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令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更可以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并且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从而使心灵得到抚慰。因此,高校网络“原住民”更喜欢沉浸在互联网中。

第三是对网络话语权特别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为个人话语权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所有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平等地发表个人意见,民间视角和言论自由通过网络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高校网络“原住民”通过网络获得了更丰富的表达渠道的表达方式,借助不同种类的网络产品可以更充分展现自己,并且可让个人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因此,高校网络“原住民”对网络话语权特别重视,并且对各种网络话题讨论都能够积极参与,他们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也可因此得到提升。

二、新闻传播视角下高校网络“原住民”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新闻传播的主体为出发点

1.发挥思想引领者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网络时代有着特别多的不确定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不应该仅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是要做好对网络的融合应用。在网络时代固守传统教育理念是不可取的,要对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有充分的认识,利用网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紧网络赋予的新机遇,对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发挥自身思想引领者的重要作用。

2.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我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理念,对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因材施教”也同样适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和高校网络“原住民”保持良好交流的基础上,为不同个体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例如,高校可通过网络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令高校网络“原住民”更自主地进行学习[2]。在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可进行测试和开展思想政治网络辩论赛,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辩论赛的基础,以时下的热点话题作为辩论主题,辩论之后以PPT、电子文档等方式提交个人心得,同时可将网络思想政治课纳入学分系统,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水平无法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培训和讲座,帮助教师掌握短视频、微电影等多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形式,从多个方向出发感受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反复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设置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了更有效地激发高校网络“原住民”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调整,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复杂的课程内容。应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并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挖掘创造课程素材,提升课堂的丰富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3]。

(二)以新闻传播的对象为出发点

1.加强引导,正确认识多元社会。社会的发展更加多元,而多元发展的社会也对高效网络“原住民”的思想认知有非常大的影响。当前主要的话题是如何帮助高校网络“原住民”对多元发展的社会进行正确了解,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网络是推动社会多元发展的因素之一,高效网络“原住民”要冷静思考网络带来的影响,并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结晶,对高校网络“原住民”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更像是一面盾牌,令其避免多元社会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更能提升其思想境界[4]。其次,要做好法律知识的储备。要强化守法意识,懂得如何分辨多元社会中错误的思想和言论。最后,要提升道德水平。要时刻保持清醒,正确认识多元社会的各种思想,做到不盲从,不断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

2.强化媒介素养。高校网络“原住民”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对网络的合理使用来提升高校网络“原住民”的媒介素养。首先,高校网络“原住民”都对手机特别依赖,而“低头族”的很多负面影响极为强烈,这一点必须得到重视。同时还要合理规划上网时间,避免长时间沉溺网络,多进行户外活动,懂得区分虚拟和现实[3]。其次,要积极学习媒介知识,将微博等网络时代新媒体平台作为学习媒介知识的主要场所,同时对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和使用能力进行培养。最后,积极参加培养媒介素养的活动,并且通过活动将媒介素养知识真正内化,进而实现个人媒介素养的提升。

3.发挥高校网络“原住民”“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网络意见的领袖”指的是在网络中较为活跃,而且对学习、生活、社交等都具有一定经验和独到见解的人。这类人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自己的思想,同时对同学、朋友等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浏览网络信息是高校网络“原住民”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常态,很多网络“原住民”都通过网络媒体扮演着“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并且凭借个人对各种话题的独到见解获得了很多高校网络“原住民”的支持[5]。但“网络意见领袖”也有可能受到负面情绪和错误理解的影响而发表不积极、不正确的言论,因此高校应该对校内的“网络意见领袖”进行积极引导,并组织他们对社会热点和高校网络“原住民”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通过发表评论文章的方式对舆论进行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使高校网络“原住民”对社会进行正确认识,从而实现正能量的传播、网络舆论环境的净化、校园的和谐。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同时通过高校网络“原住民”的反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向引导[6]。

猜你喜欢

原住民政治思想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思想与“剑”
原住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