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陈宅书籍铺对当代古籍出版的启示

2019-03-20刘奕宏

传播与版权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籍江湖选题

刘奕宏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南宋王朝正式定都临安。随即依北宋旧制,重振刊刻书籍的事业。随着国家的推动,坊间刻书也盛行起来,陈宅书籍铺便是在此时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的。陈起其人一直以来不乏研究者,主要为研究其生平际遇、其与江湖诗案的关系、其与陈思或陈续芸的关系以及其经营的陈宅书籍铺所出的刻本作品。虽然在前人的研究中确实有将陈起视为编辑和出版家来撰写的学术论文或是著作,但实际上探讨陈起经营的陈宅书籍铺对当代古籍出版事业有何帮助的论文并不算多。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力推进和对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支持,应该让古籍保护研究人员认识到,中国古籍出版事业也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如果不能应时代潮流良性发展,恐怕会被潮流淘汰。作为南宋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陈宅书籍铺的编辑出版活动或许可以对古籍出版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一、南宋坊刻书的兴起与陈起其人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①尽管两宋刻书传至今日寥若晨星,但依然可考北宋刻书之地30余处,南宋刻书之地200余处。在社会趋势的推动下,坊间刻书也兴盛起来。书籍铺是古代卖书兼刻书的店铺,是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私人出版发行单位,也可称作书坊、书林、书堂、书棚、书铺或经籍铺。书籍铺是雕版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的产物,其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规模。南宋时,都城临安是全国的刻书中心,陈宅书籍铺则为其中佼佼者,与建安余氏并列为两宋时期书籍铺的典型代表。

陈起是现在学界公认的陈宅书籍铺第一任主人,字宗之,又字彦才,号芸居,称陈道人,又称武林陈学士,生卒年不详。他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有《芸居乙稿》和《芸居遗诗》传世。而且是一名卓越的职业编辑和出版家,好刻唐人诗集,有“字画堪追晋,诗刊欲遍唐”②之誉。此外,同当时的很多坊肆主人一样,陈起还是一名藏书家。其藏书楼“芸居楼”藏书数万卷,不乏秘籍宝卷。陈起好交友,常与友人诗酒往还,但也因其重义和正直的品性遭遇不幸。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因编刻涉嫌议论朝政、讽刺朝廷权贵的《江湖集》和《江湖后集》,陈起得罪了权相史弥远,被充军流放,《江湖集》和《江湖后集》也被劈版销毁,这就是南宋时期的“江湖诗案”。直到八年后史弥远病死,陈起才遇赦回到临安,重操旧业。陈起一生从事编辑出版事业近40年,他去世后,其子陈续芸继承了陈宅书籍铺。关于陈起、陈续芸和陈思的关系,学界说法不一,有人说陈思与陈续芸为一人,但清代学者叶德辉考证后认为陈起与陈思并无关系。③由于本文将陈宅书籍铺视为一个整体,且重点探讨陈起经营陈宅书籍阶段的编辑出版活动,所以关于三人关系在此不做进一步讨论。

二、陈宅书籍铺编辑出版活动的特点

(一)编辑陈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

首先,陈宅书籍铺编刻的书籍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唐诗别集;二是时人总集;三是其他书籍,如有关语言论著、书画论著及个人笔记。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主要的就是时人总集,这里的“时人”是指活跃于南宋中后期的江湖诗人一派,以刘克庄、郑斯立等为代表。可以说,陈起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江湖诗派”作品的保存与传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点不难看出,陈起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是具有独到的选题眼光的。他赏识这些江湖诗人的才华,并且也注意到当时这些诗人的作品相对小众,具有可开发的空间,因此为他们出版了大量诗集。他先后刊印了包括《江湖集》在内的65种诗集。如今,陈起所编刻的《江湖集》虽已散佚,但于明、清两代传抄或翻刻留下的仍有70余种,加上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在《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共有110余家作品。若没有陈起的努力,恐怕现在的我们很难看到这些作品了。

其次,陈起是一名敬业的编辑。他对于自己经手编刻的书籍都是精校精勘,即使欣赏诗人的才华,也依然坚持自己严格的选稿审稿标准,即使是名家作品也不例外。陈起虽因编刻《江湖集》而遭遇劫难,但并未放弃编刻书籍的工作。《梅屋稿》于淳祐四年(1244)刊成行世,证明了被赦免后重返临安的陈起仍在刻书,也足以表现陈起将书籍的编辑出版视为终生事业的可贵精神。

另外,陈起还是一名善于把握与作者关系的编辑。他往往直接向诗人索诗,类似于现在出版社的组稿,然后随辑随刊随印。不过在与诗人为友的同时,陈起并未放低作为编辑的选稿标准。有一位名为张元龙的诗人累积四十年的作品被陈起删去了十分之九,他也欣然接受了,还请陈起多加精选,可见陈起在秉持编辑工作谨慎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还能得到作者的认可。陈起因此特质赢得了“文士独知音”“江湖指作定南针”④等美誉。

(二)出版的书籍有精良的质量

陈宅书籍铺所出之书的品质精良,是颇为人推崇的。我们先从陈起选择出版对象的方式谈起。陈起自己本身就是藏书家,对于书籍的优劣,是有着不俗的鉴赏力的。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陈起往往能够选取更有价值的版本进行刊刻,这无疑会对陈宅书籍铺所出之书的品质有所保证。

此外,素为明清收藏家所保藏的“书棚本”,即指陈宅书籍铺出版的版式划一,半页十行,每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字画方板,迹近欧体,精丽工整的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唐女郎鱼玄机诗集》《韦苏州集》以及藏于天津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棠湖诗稿》等均为“书棚本”的代表。其中《棠湖诗稿》为南宋岳珂的代表作,天图藏本为初刻初印本,字画健瘦,刀法剔透,纸墨选料精良,版式疏朗优美,栏线粗细有则,为《南宋群贤小集》中仅存的一部宋刻本,被汲古阁毛晋等收藏名家所保藏。

(三)与读者有极好的关系

陈宅书籍铺虽然同当时其他书坊一样消息灵通,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但陈起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避影繁华,结庐深寂”⑤,没有一般市侩的恶习。陈宅书籍铺的书质量高,定价低,还可以赊账。

具体来说,陈宅书籍铺卖书的形式多种多样。读者可以邮购,如他曾多次给许棐寄书,许棐因之有《陈宗之叠寄书籍小诗为谢》;有些读者没有现钱,可以采用记账的形式,等有钱时再还,黄简因之有“赊书不问金”的诗句;陈起还经常推着书车走街串巷流动售书,送书上门,杜子野因有“成卷好诗借人看”⑥等诗句。由于陈起能为读者着想,因此他和读者的关系非常融洽,读者把陈起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其书坊简直成了广大读者的学术活动中心。据记载,刘克庄、郑斯立等一众诗人都是陈宅书籍铺的常客。陈起去世的时候,广大读者悲痛不已,纷纷写诗寄托哀思。

此外,陈宅书籍铺也顺应南宋时潮流,出版巾箱本、纂图互注重言重义本,既能吸引读者又能节约成本。

三、陈宅书籍铺对当代古籍整理出版的启示

(一)注重编辑专业素质的培养

由上文中陈起经营陈宅书籍铺时期的编辑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陈起有如此独到的编辑力,与其渊博的学识、高度的责任心和强大的交际能力密不可分。首先,从学识上来说,与普通编辑相比,古籍专业编辑需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选题策划的水平。为了解决古籍编辑标准高这一问题,国家应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古籍出版社应多与高校建立联系,在教授知识培养素质之后,最好还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以保证古籍出版专业课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之上,专业的古籍编辑最好能有突出的组稿和作品整合能力,像陈起对所编刻书籍的精心取舍,就体现了其作为一个文人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和思想价值取向。

其次,从职业责任角度来看,敬业是一个古籍编辑所必备的精神。对古籍校勘时一定要严谨仔细,才能做到存真、校异、订讹,最忌妄自尊大,不经严谨考证任意删改涂抹。

最后,古籍编辑由于编辑整理古代书籍的特殊性,不会与身为古人的作者有什么往来,但因涉及经典作品的整理本或普及读物出版,编辑要具有很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和工作中的专家学者以及自己的同事都要形成良性的合作,才有利于长期的发展。

(二)注重精品成果的出版

多出精品力作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精品出版首先要优化选题结构。古籍出版的选题结构标准中提到,应“学术”和“文化普及”并重,以普及为先导,以弘扬为主题,以学术研究为支撑,建立合理的古籍出版选题结构。

专业的整理本需要精品,普及读物更需要。因此,对于古籍做成普及读物出版的选题,还应做到宁缺毋滥,树立基本书原则。每年应当组织专家评议,向读者推荐精品书目名单。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向读者推荐精品古籍书目,方便读者购买,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在古籍出版领域树立精品意识,减少重复出版和资源浪费。这对于改善古籍出版生态、提高古籍出版的回报率都是很有意义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如果今人能策划出《史记》《汉书》《三国志》这样的选题,那将是不朽之盛事;如果今人能编选出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这样的选本,读者将受益无穷。

此外,陈宅书籍铺为人所称道的“书棚本”,实际上显示了一个优秀的古籍出版物,不仅仅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和审视,同样需要对其展现形式的细节予以反复琢磨。古籍出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同时古籍出版社对于自己出版的作品也要严格把控其质量,这也是树立品牌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注重品牌意识的树立

品牌意识并不是一种纯商业化的说法,古籍出版社同样应注意这个问题。这里提到树立品牌意识,实际是希望当代古籍出版工作者能够重视读者的需求,将古籍出版事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虽然古籍出版要注重学术性,但也决不能忽视普及的必要性。而想要出版精品普及读物,必须重视与读者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通过树立品牌意识,树立满足读者需求、重视读者信任度的意识。从陈宅书籍铺的做法中,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这一点。为了从长远角度提高整体出版质量,陈起充分考虑到读者、社会的需求,自觉地调整自身的选题计划,优化出版资源。例如,南宋时诗人尤为推崇唐诗,而陈起虽然也大量地搜集、整理和刊刻唐人诗集,以满足当时的市场需求,但并未追风出版杜甫、柳宗元这类名家的大作,而是坚持发掘唐代一些较为籍籍无名而作品不俗的诗人的作品。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出版物不重复于其他书坊,导致很快被湮没,还可以满足读者、社会的不同需求,开拓新的市场。这点启示了古籍出版工作者,古籍出版选题要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打造专属品牌。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以树立优质品牌,古籍出版工作者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也非常重要。从这一点看,不断更新其品牌产品,注重刊刻书籍的时效性和系列性,也是陈宅书籍铺值得当代古籍出版工作者学习的地方。例如,《江湖集》出版后,《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的陆续出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启发了古籍出版工作者,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应遵循数度开发、学术为本、表述更新的原则。树立品牌,使读者、作者与受众三者相互交融、渗透,扩大古籍出版社的文化影响,树立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

随着我国对古籍保护事业的重视,古籍出版已经出现了良好的新局面,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幅的增加和提升。但在古籍出版事业的新发展中,很多新的问题也陆续产生。就目前来看,强化古籍整理出版的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整体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陈起的一生和他对陈宅书籍铺的经营,我们可以看出,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他的标签。古籍出版工作者作为古籍保护工作者中的重要成员,一定也要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对古人和今人都负责的责任感。秉持着这样的精神,我们可以期待,随着专业古籍编辑的培养、古籍出版社对精品成果的追求和品牌意识的树立,古籍出版事业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借由这个新的时代更优地完成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

注释:

①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第138页。

②③④⑤⑥(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外二种)》,北京联合出版社2008年版第71、72-74、69、67、70页。

猜你喜欢

古籍江湖选题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爱的江湖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