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者选题困境、原因与对策

2019-03-20方月婵

传播与版权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术界学术论文创新性

方月婵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 东莞 523808)

作者合理选题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好选题关,既可使所写论文符合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与栏目设置,也能给学术期刊提供高质量稿件。但部分作者对选题存在盲区与误区,选题技巧不高,造成写出来的论文选题陈旧、质量低,达不到学术期刊发表的要求。因此,作者应当加强选题技巧训练,科学、精准、切实地选题。

一、作者常见的选题困境

不少作者特别想认真写论文,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但往往遭遇选题困境,不知道写什么好。部分作者经常去中国知网搜索本学科权威期刊寻找选题灵感,但往往发现这些选题并不适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研究积累,不贴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在这种选题疲劳的情况下,作者选题时往往陷入如下困境。

(一)对“创新”和“新颖性”把握不准确

有些作者简单地理解“创新”和“新颖性”,误认为最近没有人研究的就是创新。不少作者通过知网搜索发现部分选题最近没有人研究,那么选题就有新颖性。实际上这是思维误区。没有人研究的可能是创新的,也可能是选题陈旧,没有研究的价值,学术界已经没有多少学者研究;或者学术期刊认为没有发表的价值,不予发表。

(二)过分注重作者个人对某些选题的兴趣

有些研究者,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助教或讲师的中青年研究者出于责任感、教学经验或兴趣对部分选题情有独钟,认为自己的研究有创新性。不可否认,作者基于教学经验与实践调查得出的结论,对作者本人来说,是认知的创新。而且这种认知的创新确实具有必要性,需要深入研究。但是,这种认知上的创新具有局限性:一是作者认知的创新并非学术界整体的创新。实际上部分作者意识到的问题学术界其他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并刊发论文。二是作者认知的创新属于部分创新,论文写作缺乏系统性、客观性和全面性,提出的解决策略不具有可行性。

(三)选题与作者身份不相符

部分作者喜欢或倾向于选择那些宏大主题,但题目看着非常大,实际字数却有限,文章泛泛而谈,没有深意。这类宏大的选题没有体现出作者教学的优势。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研究”这样的题目不适合教师们去研究和撰写,它适合于智库或校长去研究[1]。选题与身份不符合更让杂志社担心文稿质量与原创性。如有些作者基于研究兴趣,法学专业的写历史学稿件,财务管理的写篇景观设计的,其中不乏优质稿件。但对于杂志社来说,可能因为版权担忧而不予发表。

二、作者选题陈旧的原因

(一)没有足够时间来写作

受评职称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影响,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绩效工资制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等因素驱使,不少中青年教师将上学期间写的课程论文、习作以及没有上网公开的本硕毕业论文拿出来发表。由于这些所谓的论文在写作时缺乏严谨的学术训练,加上写作时间较久,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论文,大部分选题陈旧。另外,不少高校或研究机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教师身兼多职,缺乏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进行学术研究。

(二)缺乏对学术前沿的把握

不少研究者虽然对学术研究有兴趣,但缺乏选题技巧,对学术前沿缺乏把握,不清楚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或者虽大致清楚方向和发展趋势,但选取的研究切入点不合理,不是选题特别大,就是研究内容缺乏创新性。不少研究者在写作时没有先行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对学术界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判断,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有创新性,有学术价值,实际上其他研究者早已有研究。

当然,学术研究的间歇性往往会加剧思维的误判。间歇性是指部分作者以职称评审为周期,在职称评审完的2~3年不写论文,发现两年后需要晋级职称,开始重新写论文。作者过于自信,轻信自己的知识储备、研究方法还是前沿的,但实际上学术期刊的选题要求、学科发展水平都明显提升。对于作者,扎实做学术研究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跟上学术论文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改变思维上的误判。

三、作者应当如何选题

(一)坚持优先考虑主流选题

主流选题是指期刊优先发表、学术界正在积极研究的话题。主流选题应当符合这些特征:推动科学发展、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选题具有紧迫性与实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话题。即论文选题内容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选题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效益,回答和解决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2]。这实际上是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道德担当。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许多新的论断,具体包括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并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许多新的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我们未来的蓝图,但实际上有许多新的问题亟待研究。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期延长三十年等。那么针对该政策就会出现些新问题需要解决:如农民进城,在城市有户口、有工作,那么其在农村是否还具有承包土地的资格;已经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再延长三十年;农村新生人口是否需要重新分配土地等。这些选题当前学术界还没有研究,或者研究不够丰富,但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实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学术界未雨绸缪。这样的选题由于准确预见未来需要,因而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当然实用性研究还包括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如当前已经进入第六次科技革命,在新时代我国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关键科学技术突破。对此,我国应当抓住科技革命的机会,深入推进新信息通信技术、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动力等研究。

(二)选题要特别注重学术性

学术性是指选题要具有研究的价值,具有批判性、创新性与颠覆性,更符合伦理价值。具体而言:

学术论文的选题确定首先要按照学术论文写作的常规步骤,进行选题综述。选题综述分为国内研究综述与国外研究综述,尤其是基础研究与重大原创性研究,要把握世界科技研究的前沿趋势,瞄准学术最前沿。作者应当努力提高外语知识与能力,尤其是英语知识,要培养看前沿论文的习惯。作者通过学术论文综述发现选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以及自身的写作是否超出学术界已有研究的范畴。这样能确定研究价值与创新性。通常当前学术界很少研究的选题不宜研究。因为缺乏最近学术文献的支持使得选题与论文很难通过同行评议,也很难得到编辑部的青睐。当然,作者如果认为自己的研究具有颠覆性,那么则有发表的需要。颠覆性是指选题在研究材料、方法、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研究结论上具有颠覆性[3]。当然,学术论文综述不仅能确定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作者还能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4],从而获取选题灵感,确定更合适的选题。

其次,学术论文的写作应当符合伦理。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体现,新时代应当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然而不少作者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投资风险问题,就提出因噎废食的对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收缩范围,只在少数有条件的学生中开展。实际上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学生意识到并培养创业者素质与创业者领导能力,以便学生将来创新创业时,知道努力的方向。高校应当向所有学生均等地开展。至于投资风险问题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明白风险,审慎对待创新创业。

(三)选题要具有前瞻性与预见性

学术论文要做到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学术研究的前瞻性与预见性,提升学术论文的价值。作者要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和研究假设,分析不同的研究结果,及时关注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如金融创新的同时,作者应当关注金融创新的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多些预见,及时提出限制性条件。

四、结语

本文就作者选题困境与选题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作者合理选题,进而拓展学术期刊的优质稿源,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学术论文的选题虽然需要具有现实性,但学术论文的选题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显示出选题的持续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学术界学术论文创新性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