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创新技巧
2019-03-20赵延琦湖北广播电视台
赵延琦 湖北广播电视台
一、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的现状
(一)大众注重新闻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现如今,新闻信息传播多元化,传播手段多样化,传播媒介网络化,传播内容专业化,传播人群垂直化。新闻解读的深度与广度成为大众重要的需求。对于广播新闻采编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不断创新采编技巧,优化播出方式,是广播人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 大众对新闻信息有实时互动的需求
传统的广播具有实时与听众互动的优势,但在新媒体主流化的媒体格局中,其传统优势受到挑战,广播互动有了局限性,广播对受众的反馈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助力广播节目的互动,实现广播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媒体融合式的升级?以车载电台为主要传播形式、在音频手机客户端收听盛行的前提下,如何为受众打开一扇新的互动之窗?这些都成为广播需要突破并持续创新的课题。
(三)大众期待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有创新
在以信息化为社会大背景、数据为资源的媒体新图景中,新闻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要用数据表达。广播,作为一种纯听觉的信息传播媒介,应进行媒体融合改革,启用各种创新手法,借用新媒介平台拓宽传播纬度,适应受众对新闻信息呈现方式的新需求。将广播中的语音化信息、音频表达,整合打造为“数据可视化”新闻,这一新的新闻生产过程,既迎合了大众的需求,也是对广播新闻信息传播的融媒体改造。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创新技巧
(一)注重挖掘新闻深度、拓宽广度,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互动
在新闻信息量巨大的客观环境下,采编有价值的新闻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生产新闻节目需要寻找“热点”,追踪“热点”,分析“热点”,做到从“由头”到内容,从内容到专题。
广播节目的及时性互动,一直是广播电台的优势。但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广播的互动优势减弱,方式单一,热线电话不再是听众的选项。听众拿起手机,放在嘴边,即可在广播开办的社交号上发表看法、说出观点;新闻编辑在导播室听到语音,即时审听、减噪、剪辑后用语音AI 软件转成文稿形式,同步给直播间,正在直播的主播即可看到听众互动内容的文稿,并可播出听众语音,产生互动。正在听节目的其他听众又可基于上一位听众的互动继续发表看法,产生新的互动。在互动中,编辑可随时发觉新的信息,跟踪新的热点,为节目提供素材。这是广播运用互联网社交APP 的成功案例,已经成为广播新闻节目和各类栏目互动式直播的经典模式。这一形式,在湖北广播各频率、重点节目中早已运用成熟。目前,湖北音乐广播还引进了人工语音只能系统,在湖北经典音乐广播午间音乐点播节目中、本地文娱新闻资讯《好演出听听看》单元中实验性投入使用,服务互动同时作为拟音工具。
(二)创新呈现方式,注重新闻内容的媒体融合式生产
“人在哪里,工作的重心就要跟到哪里;主阵地在哪里,主力军就要在哪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的要求。在以信息化为社会大背景、数据为资源的媒体新图景中,广播的新闻团队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的平台,新的方式生产新闻内容,创新采编方式。更要学会挖掘数据,分析舆情热点并使之服务新闻内容,联动受众,反哺节目内容,帮助新闻信息的有效传达。
大数据时代,新闻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要用数据表达。基于媒体融合工作的需求,广播电台新闻编采部门,可创新设置“数据新闻小组”。这个设置是基于网络技术和新闻业务设计的全新业务团队,在内容上专注打造“先驱媒体作品”,传播数据开放理念,用数据洞察世界、关注社会、观照文化,针对时事、文娱热点,定制数据新闻作品。以图文、信息图、H5、音频、视频等形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信息可视化等进行作品创作。这样的产品内容是广播新闻节目在新媒体客户端上的延伸与补充,可以在广播电台现有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也可以与各级政务客户端、主流新闻客户端、其他主流自媒体平台等合作发布。
数据可视化新闻内容,专业度高、可读性强,符合媒体融合要求。目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据传媒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对这一内容有专业人员和大学生制作团队。
三、结语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是总书记对主流媒体新闻工作从业者,在业务能力上的要求与期待。
媒体行业的竞争愈发的激烈,这需要广播新闻采编人员根据大局的发展来明确目标,不断的提升新闻采编技巧,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工作,加强新媒体运用的能力。新时代就要求广播新闻采编要有创新,还必须提高采编新闻的时效性,并且重视对新闻深度的探究,重视与受众的互动,让广播新闻信息采编成为推动媒体融合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