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获奖作品与“四力”间的关系

2019-03-20刘方婷

传媒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池州新闻奖四力

刘方婷

(池州日报社,安徽 池州 247100)

从业多年,记者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一年忙到头,风风火火地写了不少重大主题报道、行业亮点、线口新闻,也得到了单位领导和跑线部门的认可,却在年终报送新闻奖时,找不到一篇能够证明自己业务能力的具备获奖条件的稿子。笔者以为,这一切与个人平时的学习与积累有着一定关系。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注重“四力”的养成,做个有心人,才能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把握难得的采访机会,写出闪光的新闻作品。[1]

一、眼力:处处留心皆新闻

好新闻,是不会从天而降的,需要记者用心观察生活,用一双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的眼睛,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迅速发现并敏锐判断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笔者有一个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在工作之余浏览人民日报电子版、网络热搜,刷一刷本地论坛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地方是各类新闻产生的“摇篮”,只要在生活中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处处留心哪些可以成为报道题材,有时真的能够抓到“活鱼”。

以2018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作品《我市这项经验好 全国各地来“取经” 非公党建赋能池州新发展》为例。2018年9月至11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频繁力挺民营经济,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11月末,笔者在浏览本地政务微信公众号“池州先锋”时,偶然间发现池州一项经验成果入选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18年)》,且为安徽省唯一入选报告,意识到报告背后可能蕴含着当下社会发展热点。非公党建,乍看之下关注的是党建工作,实则反映的是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这一大主题,若能深入挖掘、探析,将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鉴于“池州先锋”微信上传递的仅仅是工作信息,笔者和同事迅速联系池州市委组织部,了解全市非公企业发展情况。采访当天,市委非公工委办公室主任严艳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认为我们对这个新闻点把握得非常好,积极配合地提供了一些工作信息以及非公企业名单。紧接着,我们开始对接企业进行数轮采访,这才有了此稿的诞生。

还有一个笔者“看得准”的例子。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重头戏”,可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主体“舒筋活骨”。笔者从年初开始就始终关注着池州市行政审批项目改革,终于在年末本地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注意到,池州改革力度非常大,市本级原有246项行政审批项目经清理后仅保留115项,减幅达53%,且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数在全省16个地市中最少。池州市政府这种“壮士断腕”的气魄,在全省也难得一见。如果只发常规会议报道,对于这个新闻亮点来说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于是,笔者迅速联系采访,打造出了当年的安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作品《亮出“权力清单” 列出“责任清单” 池州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数全省最少》。

二、脚力:脚底板下出新闻

选题初定,意味着万里长征只迈出了第一步。坐在办公室里当一名电话记者、鼠标记者,是挖掘不出来新闻背后的故事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练好脚力是记者的基本功[2]。记者要想写出接地气、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的稿件,必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达现场,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亮出“权力清单” 列出“责任清单” 池州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数全省最少》一文的采访中,笔者多次到池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现场蹲点,采访了市工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数名创业者,前后耗时近一周时间,积累了近万字的新闻素材。《我市这项经验好 全国各地来“取经” 非公党建赋能池州新发展》的采访也是如此,笔者一个一个县区、一家一家企业地跑,先后接触到的采访对象达20余人。这些人中有企业负责人,有科技创新人才,有困难员工家属,有淳朴的村民……听他们讲述各自的成长经历与悲欢离合,让笔者对非公党建这股“红色力量”引领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全市上下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该文见报后,曾有报社同事问笔者“怎么能将非公党建这个多年无人碰触的‘冷饭’炒出如此醇香诱人的滋味”,笔者坦言,因为去了现场,采访对象身上的闪光点,恰恰是最大的新闻富矿!

三、笔力:精益求精“雕”新闻

好新闻的出炉从来都不是偶然为之,而是用“慢火去炖”、用耐心和毅力精雕细琢而成。

笔者每次采访完,都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如何择素材之要,提炼出新闻“内核”,可谓一个令人痛苦的抉择。《我市这项经验好 全国各地来“取经” 非公党建赋能池州新发展》第一稿写的是消息,读来读去总感觉过于平铺直叙,文字不够生动鲜活,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没有说深说透。修改后,这种不满意和无力感丝毫未减。这是一条“大鱼”,不能草草放过!必须调整思路,大胆突破。考虑再三后,笔者决定写一篇点面结合、通俗易懂、既有现场描写又有理论概括的通讯。第三稿,在大量补充采访的基础上,笔者对文章逐字逐句精心打磨,立志做到越是重大新闻,从标题到正文就越要是“绝笔”——改一个字都难。为此,笔者还专门请单位里一位拥有副高职称的资深记者予以阅评,在对方的中肯建议下,第四稿终于一气呵成。

《亮出“权力清单” 列出“责任清单” 池州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数全省最少》一稿也是如此。笔者借鉴“新华体”消息写法,主要新闻要素在导语中一目了然,新闻主体如同“剥笋子”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依次写出“行政审批减幅达53%” “审批快办快结” “改革红利释放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管放结合”等与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相契合的四个新闻点,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全文仅用700余字就记录了池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宏大叙事”,可谓惜墨如金。文中“消肿瘦身” “跑得快” “甩手掌柜”等用语形象鲜活、十分接地气,将枯燥的经济类新闻写得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越是遇到好新闻,越要沉下心来把好文字关、标题关,让其无懈可击、生动鲜活、力透纸背。文字用心与否,亦是能否评上新闻奖的关键所在。

四、脑力:勤思苦学益处多

宣传思想工作贵在多想多思,增强脑力,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

自从论文《新形势下编辑角色的三个转换》获2014年度安徽新闻奖新闻论文类二等奖以来,笔者对论文写作的信心和动力大增。该文是笔者对编辑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关于全媒体时代如何将编辑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让读者和广告客户对纸媒产生兴趣和信赖,当时提出的视觉优化、新闻策划和品牌经营等举措,至今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不动脑子想问题不行!笔者多年来在撰写、编发新闻稿件之余,总会想方设法开发身边的论文“富矿”,尽力将本单位的优势题材“吃干榨尽”。《全媒体时代地市报经济新闻采编实践与思考》《全媒体时代地市报人转型突围路径探析》《新时期做好党报微信公众号的三大抓手》……看标题就一目了然,这些内容均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新时期做好党报微信公众号的三大抓手》获评2018年度安徽新闻奖新闻论文类一等奖,系当年唯一出自地市级报社的一篇一等奖论文。为什么要写论文?在笔者看来,这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对日常工作的感受、感知、感悟加以总结、研究和提炼,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专业精神”,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是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大练兵。毕竟一次成功的采访,一场反响好的策划,一件获奖的新闻作品……都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另外,不断学习、钻研、思考、总结、笔耕,也能让人保持工作热情,克服职业倦怠。

五、总结

新闻作品能否获奖,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只是时代和环境,还有记者的信仰追求、职业品格、使命意识和献身精神。善学者不惘,知不足者不败。对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练好“四力”上下功夫,才能提高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履职尽责;唯有热爱,才会变得充满力量,不断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猜你喜欢

池州新闻奖四力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