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沟”视阈下网络直播课堂的传播效果探究
——以江西省宜春中学为例
2019-08-28丰屹
丰 屹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20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网络直播教育”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有人认为直播教育模式反而会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鸿沟。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意义
近年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寒门难出贵子”,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导致二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均衡,农村娃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没有更好的出路。根据《南方农村报》的报道:城乡大学生的比例拉大,2010年,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20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我国的党和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城乡的“知识鸿沟”依然存在。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更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到教育领域,“网络直播课堂”就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之一。“网络直播课堂”的原理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其示范课堂的实录,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信息通过卫星同一时间传送给远端学校。2002年,全国著名中学成都七中首开直播课堂的先河,而直播教学模式的推出也受到不少质疑,有人认为这种模式反而会扩大教育差距。那么,目前的网络直播教育究竟能否改善城乡间的知识鸿沟呢?本研究能为我国教育均衡化的推进提供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二)理论基础
“知沟”(Knowledge Gap)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由美国学者P·J·蒂奇诺在197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群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大众传媒所传输的信息越多,二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进一步扩大。A.M.松伯格还提出了“知沟”假说并绘制了模式图。在他看来,大众传媒的普及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总量的增加,不过由于前者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远远快于后者,随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二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不断加大。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江西省宜春中学网络直播班的学生,选择宜春中学作为调查对象,有两点优势。第一,宜春中学是江西省首个引进网络直播班的学校,2016年宜春中学就与成都七中开展合作,属于全省直播课堂试点的先行者,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同时,各方面的条件和设施相对完善,比较适合展开调研。第二,江西省宜春中学位于宜春市,是一所半封闭式学校;学校既有城里学生,也有来自农村的学生,方便比较城乡学生的学习差异[3]。
(二)研究假设
虽然网络直播课堂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们享受到优质的资源,但是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从小的学习成长环境不同,对媒介技术的使用频次也有较大差异。相较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普遍更好,家庭中有更多诸如电脑、智能手机、MP4等媒介设备。这也使得城里孩子能更早的进行媒介操作,如看视频、语音聊天、P图等等;久而久之,他们会适应有媒介存在的生活环境。根据2018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统计,21%的城市家长会给孩子报网络学习班,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城市孩子也能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直播课堂。学者马芸在《马太效应、“知沟”与优势富集》中把马太效应和知沟理论放在一起讨论。她认为在网络媒介社会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看似可以是大众公平的获取信息,然而教育程度始终影响着知识的获取与储备,具有良好教育的人能够更高效率的运用网络资源,而之前接触网络资源较少的群体则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两者之间差距会不断拉大[4]。
据此,我们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1:农村学生较城里学生更难适应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模式
假设2:网络直播课堂的形式会加大城乡学生的差距
三、数据分析
(一)问卷概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直播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比较城乡学生对该模式的适应程度,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宜春中学5个网络直播班进行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形式,实地对学生发放问卷,受调查学生填写完成后统一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235张问卷,除去12张填写不规范的问卷,实际可用样本223份。
统计显示,在总有效样本223位学生当中,有160人为城里学生,占调查总体的71.7%;63人为农村学生,占调查总体的28.3%。就年级分布来看,高一年级只开设了一个直播班,有学生52名,占23.3%;高二年级有学生87名,占39.0%;高三年级有学生84名,占37.7%。就科目属性来看,理科生150人,占总数的67.2%,文科生73人,占总数的32.8%[5]。
(二)分析思路
为了更好地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在数据分析时,我们把“城乡”这个变量列出,在不同的数据中比较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在第一部分,我们用四个图表来验证第一个假设,在第二部分,我们依然用四个图表来验证。
(三)学生对直播班适应程度调查
表1 城乡学生使用电脑频率的对比
在宜春中学的每个直播班中,学生都配发了一台型号统一的平板电脑,供学生学习和接受资料、考题等内容。为了了解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区别,问卷分为4个选项:“每节课使用” “每天使用” “每周使用3~4次”和“每周使用1~2次”。我们发现,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每节课使用平板的人数都占比最多;其中城市学生中有123人每节课都使用平板电脑,占比达76.9%。这说明在直播课堂形式下,平板电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学习工具。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频率是比城市学生低的。
图1 课堂上不懂问题的解决方式
针对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58%的城市学生选择利用平板电脑对课程进行回看,并结合成都七中给的课程资料来梳理知识点,只有13%的城里孩子愿意求助老师。(如图1所示)然而在农村学生这边,则出现了不同的情况。40%的农村孩子更愿意直接求助于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而极少数同学会去尝试利用平板电脑来自主解决问题。经过事后对个别学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由于很多城里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前就接触过平板电脑以及各种网上学习软件,进入直播班后,他们使用起学校配发的学习系统就更加如鱼得水。由于经济因素,极少数农村孩子在入校前拥有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这成为他们仍然习惯于求助老师、询问同学等传统学习方式的主要原因。
表2 城乡学生家长学历对比
在本次调研中,对学生家长的学历统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部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城市学生的家长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其中大专学历占比最多,达到30%。而农村学生父母的学历则相对较低,具有初中学历的人数最多,占比41.2%;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只上过小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学生的家长中,有9人为硕士研究生,5人为博士研究生,而在农村地区的家长中这一数字为0。中国有句古话叫“虎父无犬子,将门无懦夫”,说的优秀的家长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孩子也会有出息。虽然家长的学历高低不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成绩,但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的人生观和学习思维会被家长所影响。
(四)直播班对“知识鸿沟”的影响调查
表3 城乡学生的知识消化度对比
本研究试图通过考察城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程度,来考察直播班的形式是否有助于缩小城乡学生的知鸿沟。表3是课堂内容消化度大于80%的统计,由图我们可以看到,不论哪个年级,城市学生能消化80%以上的同学都要大于农村学生。人们接收信息之后,有一个自我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效果依赖于信息接收者原有的知识。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加上对信息化技术的接触不够,导致他们难以跟上远端老师上课的节奏;反观城里孩子,他们从小接受较为良好的教育,且使用信息化工具的频率较高,所以城里孩子更容易适应充满“高科技”的直播课堂。同时,从高一到高三,虽然农村学生对课堂知识消化度有所提升,但和城市学生相比却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两者之间的差距反而被拉大了[6]。
表4 对网络直播班的满意程度
在学生对直播班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我们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来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评定。我们用5分来表示“非常满意”,4分表示“满意”,以此类推,3、2、1分分别表示“不确定” “不满意”和“十分不满意”。在计算之后我们得出,城市学生得分为4分,农村学生得分为2.94分。由此可见,城市学生对网络直播课堂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要大于农村学生。
表5 入学以来对“网班”对学习的帮助程度城市学生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回答网络直播模式对成绩的帮助时,城市学生中有67位同学认为“帮助很大”,占到41.9%,而农村学生中认为直播模式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只有20.6%。虽然城市学生总数有160人,但只有2人认为直播模式对自己没有帮助;而在总数只有63人的农村学生中,却有9人持这样态度。
四、研究发现
(一)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难适应网络直播教育课程
网络信息化下直播课堂的出现,可以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难适应网络直播教育课程模式。由表2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农村孩子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家长学历)和没有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经验,多媒体设备对他们来说显得更加陌生。在直播班中,平板电脑是学习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工具。通过表1我们知道,农村学生对平板电脑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城市学生。当遇到不会的难题时,农村学生也更倾向于求助询问来获取帮助,而不是利用现成的资源,这说明农村孩子并不是十分适应直播课堂的形式[7]。
(二)网络直播课堂的模式让城乡学生的“知识鸿沟”进一步扩大
网络直播课堂的初衷就是试图缓解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让更多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该项目自2002年由成都七中实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经过本次调查发现,在成都七中的远端学校——宜春中学网络直播班中的城乡学生的“知识鸿沟”被进一步拉大。由表3可知,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学生对直播模式的适应度呈递增趋势,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城乡学生之间的知识接受度差距在逐渐拉大。由于农村学生从小就缺乏综合性的教育,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直播模式的引入让“农村娃”更加措手不及。通过表4和表5我们了解到,农村学生对现在直播班的满意度也不高,14.3%的同学认为直播班没有帮助。“老的信息沟”还未填平,而“新的信息沟”又出现了。
五、结语
在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的高效性和储存功能使很多的教育资源已经可以转换成在线资源,网络直播教育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的教育发展理念。然而,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学生对直播课堂的媒介系统的接触程度不一;根据对宜春中学网络直播班的调研我们发现,直播课堂的形式可能会使知识鸿沟进一步扩大。要使农村学生能够真正公平地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但要改进传播手段,建立对接“端口”;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这个信息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