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路径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出版社受众转型

章 可

(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重庆 401331)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云计算为主的科技得到了广泛推广,促进传统出版社与数字出版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信息化时代到来,传统出版社工作受到很大的冲击,熟悉出版具有获取方便,信息量大等优点。数字出版内容以互联网为基础,可以出版数字刊物等,出版行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应对互联网技术有效利用,使出版社编辑工作得以升级。本文探讨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探寻互联网+环境下编辑工作的转型发展路径。

二、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导致客户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编辑工作主要涉及选题等诸多环节,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支持,推动出版社编辑职业能力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下编辑工作信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出版资源与出版流程信息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动网络出版物的新版资源激增,伴随网络出版物迅猛发展,为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带来严重冲击。积极构建大数据多媒体出版资源数据库,能够将保证出版社编辑工作迎合作家与读者的双重需求。

互联网+时代到来对各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冲击传统出版行业,带动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发展,信息传播领域更加广泛。互联网+时代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出版社编辑工作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出版社编辑工作主要根据出版内容进行选题策划等方面的工作,互联网+时代下出版内容更加多样化。编辑信息更加多样化,传播渠道更加广阔[1]。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出版社传播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更多向新媒体方向发展。互联网+时代带动数字刊物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编辑工作更加迅速,实现与不同受众沟通,做好工作的调整优化,其存储容量更大,使得编辑工作更加快捷。

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出版查询更快,储量更大,大大拓宽了出版范围。包括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刊物,传统出版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实现出版编辑工作转型,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出版编辑与时俱进的要求。出版编辑是传统出版社的主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三、互联网+环境下图书编辑思维方式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环境中,图书编辑思维方式主要面临过于倚重经验,封闭缺乏开放性等问题。经验是人类实践的宝贵财富,经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经验需要通过理论证明实践检验。编辑工作强调经验的重要性,编辑思维经验化是编辑过于强调经验正面作用,其实质是定势思维,编辑日常工作积累零散的经验会在主题思维中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干扰其他动力系统介入编辑对文稿的审读,主动从思维主题中组织新的应激点。会对一些新的观点形成排斥态度,编辑在运用经验工作时可以提升审稿的快捷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消极作用。编辑工作主要遵循一定的编辑规范,编辑一直保持既定审稿思维程序可能会犯基本的错误。

过分追求同一性是编辑求同思维的体现,是遵循已有的原则把握思维客体的共性。主要表现在服膺于作者的逻辑判断,站在作者角度考虑问题。设法忠于原文的思维反映编辑谨小慎微的心态,思维的本质是追求稳定。编辑求同思维是以思维把握的真理性为前提,肯定文稿中所表达的观点。编辑的思维缺陷表现出的思维程序,面对未知情况时选择认同作者观点是最容易的做法。

封闭思维是相对开放思维的,封闭思维不注重与外界信息交流互动,主要是编辑思维视角单一缺乏多元性,编辑的思维活动大多是固定不变,如对待数字出版等新形态出版,传统出版社编辑工作表现一定的封闭思维。有的人认为数字出版导致传统出版消亡。目前互联网的出现为传统出版业带来颠覆性冲击,互联网+阅读横空出世,令人眼花缭乱的浮躁气氛中,传统出版似乎处于被动地位。编辑封闭思维限制了编辑认知能力,影响编辑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编辑自我反省能力。封闭思维可能降低编辑实践能力。编辑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打折扣。

四、互联网+环境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

(一)编辑工作方式的转型

出版社编辑传统工作方式依靠人力较多,如在编校时逐字进行,依靠网络等科技手段较少,编辑策划多依靠人工方式。互联网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应对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改进,积极主动学会应用互联网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二)工作范畴的转型

出版社的编辑工作范畴往往仅限于现有的工作内容,负责校对的编辑对其他方面工作很少了解,负责选题策划的编辑不管策划及相关工作。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工作范畴应随之加深,如负责校对的编辑会经常浏览网络相关资源,包括相同类型的图书内容等。了解本类型的图书内涵及其价值,相关工作是选题策划编辑部门亟待掌握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出版社编辑工作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

(三)编辑人员工作能力的转型

互联网时代对出版社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编辑工作者具备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及一定的图片处理能力,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应有对知识获取判断的能力,出版社编辑工作者应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具备创新能力避免被时代淘汰,在出版行业市场激烈竞争下,不加快转型升级会被同行淘汰。

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人员应充分客观认识传统文化,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针对受众人群喜好出版相关内容。出版社编辑人员应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鉴别能力,引导人们的精神世界。只有彻底转变思想,才能改变出版社编辑工作模式,出版社编辑工作人员应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性,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顺利转型。

五、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路径

(一)转变编辑工作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编辑工作需要及时转变工作模式,要想成为合格的编辑工作者,需要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完善自我。互联网+时代下,出受众地位的转变。促使编辑人员适应互联网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转变编辑工作理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编辑营销观念逐渐增强。编辑从业人员需要融入更多互联网经营理念。如科普出版社《3D立体书·恐龙》,体现编辑理念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编辑人员应筛选出主流信息,做好受众的反馈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出版行业的发展。

其次,转变编辑工作模式,传统编辑工作需要负责选题策划等工作,互联网+时代下,一些数字化技术在出版编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编辑工作在策划加工方面更加明确。如一些图片编辑及电子书等阅读软件不断升级,编辑从业人员应积极建设互联网平台,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编辑水平。

(二)做好把关工作

编辑的职责是对出版物的把关,与编辑人员工作水平及工作态度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编辑工作是及时发现新闻进行编辑,需要做好信息资源的审核工作,避免误导受众。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呈现碎片化发展态势,人们的言论自由导致缺乏一定信息辨别意识的受众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出版社编辑要做好信息的辨别与筛选工作。

首先,提高责任意识,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新闻编辑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其次,编辑人员要做好把关工作,把关人理论是在信息流动渠道中,选择符合群众规范需求,遵循一定价值标准对信息进行选择,编辑工作人员要引导社会文化实现良性发展,要做好细节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拥有终身学习意识,积极与时代融合发展。

(三)积极整合相关资源

互联网发展为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互联网推动下,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体现时代发展特点是与时俱进的要求。编辑工作人员要把握好信息发展动态,切实积极地进行创新探索。

编辑工作要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更多运用一些新媒体明天,如手机报等方式,包括一些相关出版社网站的创建等,是编辑工作创新发展渠道。切实与受众保持密切联系。

积极整合相关资源,编辑工作人员要选择一些优质刊物等,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作者及编辑的密切联系,在与受众交流中不断提高编辑的自我修养。

六、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要实现转型发展,开拓新的发展优势,出版社编辑工作需要把握时代发展态势,出版社编辑人员必须及时更新工作理念,提高编辑水平,做好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整合相关资源,开创互联网+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出版社受众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我等待……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